收藏 分享(赏)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12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9课 辛亥革命一、基础巩固(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B“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C“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D“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制侵略【答案】A【解析】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之后的现代化发展为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再之后则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中的主要内容是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和派遣留学生,这都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表现,而这过程为接下来的民主革命提

2、供了经济、思想和军事基础,客观上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从此中国在学习政治制度上有了进展,故选A项。“新政”之后中国并没有从专制走向民主政治,故排除B项;戊戌变法在“新政”实施之前发生,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时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一经唤起,中华民族必将使其四亿人民的力量奋起并永远推翻清王朝。”由此可知,此时的孙中山A给中国社会指明了真正的出路B把“反清”作为革命的目标C摆脱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D正确理解了中国的民族矛盾【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孙中山把“反清”作为革命的目标,故答案为B项。中国真正的出路是取得反帝反

3、封建斗争的胜利,排除A项;孙中山将清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理解为民族矛盾,体现出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未能正确理解中国的民族矛盾,排除C、D两项。 3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十多省响应。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举行“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征文活动,在16篇获奖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未表明态度的有3篇。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这些现象表明A当时拥护君主立宪者占绝大多数B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民众与立宪党人的支持C清政府的立宪活动已无法改变其覆灭的命运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

4、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一些改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十多省响应。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利用君主立宪维护统治,最后还是灭亡了,因此选C项。4近代四川有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商、民筹办铁

5、路的历史事件。1911年,清政府宣布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清政府垮台,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故A项错误。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而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D两项。5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D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

6、】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故A项符合题意。6近代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文件的进步性是A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之前就已经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

7、故D项错误。7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缺乏人民支持【答案】B【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清帝尚未退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民主共和之路是一个漫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两个“临时”正是其不懈探索精神的体现,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8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

8、化的序幕B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从材料“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可以看出,张謇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其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D正确;戊戌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排除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B;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9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C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未认识到辛亥革

9、命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国情认识不充分,认为专制思想已铲除,表明其没有看到辛亥革命存在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二、拓展提升(单选3个,每个5分;材料解析题2个,13题20分,14题20分)10(2016课标,29,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

10、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11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B立法与行政没有分权C政体架构存在缺陷D有利于防止总统专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追求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立法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制约,说明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故答案为C项。A、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故排除B项。12(2016上海单科,34,2分)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A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B女性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贡献C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D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是在强调女权

12、的问题,借着“女士大骂参议员”这一话题来说明女性参政意识在提高。但是女性参政意识的提高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限制,因此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十分艰辛,故D项最准确。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

13、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以上史料均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6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政治体制构建的特点(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分)。【答案】(1)原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6分)(2)特点: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14、4分)(3)评价:进步性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2分)。b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c它的颁布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分)。局限性a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2分)。b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很难实现(2分)。【解析】第(1)小题,原则,材料一中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

15、通讯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反映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原则。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的规定,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2)小题,特点,根据材料三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3)小题,评价,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即可。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

16、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摘编自冯天瑜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0分

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答案】(1)必然性: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10分)。(答出五点即得10分)(2)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近代化(10分)。【解析】第(1)小题,必然性,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角度并结合所学,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第(2)小题,影响,据材料“专制政体灭清朝灭”、“新教育兴新礼服兴鞠躬礼兴”并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