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93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北京人遗址里,由上到下有四层面积较大较厚的灰烬层。这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种植水稻 B.会使用火 C.制作彩陶 D.铸造青铜器2、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春秋时期发生了楚王问鼎的事件。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 B.分封制等级森严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D.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公开的挑战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A.奖励耕战 B.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C.建立县制 D.限制工商业活动4、我国

2、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5、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也因此常被近亲者侵夺,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A.刺史、宦官 B.宦官、丞相 C.刺史、外戚 D.宦官、外戚6、下列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联盟 D.清军入关7、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强化“君

3、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8、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A削弱皇权B缩小地方权限C扩大地方权限D加强皇权9、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百家争鸣 B.商业繁荣 C.士的兴起 D.诸侯纷争10、从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1、唐代皇帝对重要官员的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谏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

4、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A使得科举制的作用有限 B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C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D有利于官僚队伍的稳定1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成于A唐朝 B两宋 C元朝 D明朝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14、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A认为“君”的统治基础是“民” B认识到了应以道家学说治国

5、C吸收了天人感应的儒学思想 D看到了广大人民的巨大力量15、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16、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1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

6、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18、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谜,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19、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知,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用人不当20、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所依据的标准是A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B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C缩小了地球

7、,拉近了世界 D开拓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21、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22、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A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 B契丹的“南北面官”制度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 D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23、有文人对1241年至1275年间的杭州描述如下:“户口番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

8、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江南城市的商业发展 B工商业市镇的人口密集C统一王朝的都城气象 D城市开始打破坊市界限24、元代开始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25、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历史上某个朝代,看见城市里有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瓦子里有专供演出的圈子“勾栏”,供住宿的邸店很多。由此确定来到的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6、十二世纪后期,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9、A南北对峙B大定之治C猛安谋克D康乾盛世27、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28、元朝郭守敬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比现行公历要早三百年,这部历法是A石氏星表B授时历C夏小正D殷历2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

10、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出任州郡长官3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18分、32题14分、33题8分)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18分)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

11、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材料三 (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唐书材料四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6分)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3分)(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有什么积极意

12、义?(4分)(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4)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3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材料二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试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经略吐蕃、西域、台湾的措施(6分)和意义。(1分)(3)如果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1分)33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8分) 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二斤.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免除)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唐六典.尚书户部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息省,而丁额不变,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

14、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旧唐书(1)上诉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2分)(2)根据材料一,归纳该税制的四个特点?(4分)(3)与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相比材料二反映的税制有哪些进步?(2分)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BDCCDBDDAABBBD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CCBCDBAACBABD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18分,32题14分,33题8分)31【答案】(18分)(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6分)选官标准:察举以德

15、行(或孝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家世)为标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或者答才学、才能、学识都可以)为标准。(3分)(2)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问题:科举制存在弊端;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品德。(2分)(4)启示:用人制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选拔人才要注意公平、公正;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3分)(答出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2【答案】(14分)(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团结政策)(2分)方式:战争;设立机构;和亲;结盟(或会盟);册封;加强与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6、归附等。(任意四点即可,答出具体史实也可)(4分)(2) 措施:吐蕃: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理。(6分)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分)(3)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3【答案】(8分)(1)唐代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的两税法。(2分)(2)特点: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或按人丁或人口征税);以实物税为主(或食物地租代替劳役地租);可纳绢代疫,称为庸;只对平民征税,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4分)(3)进步:一是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二是对贵族、官僚、商人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