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基础考查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驰骋(chn)当世(dn)B著帽(zh) 谪居(zh)C奴婢(bi) 萧然(xio)D两骑(q) 精悍(hn)解析:选A。B.“著”读“zhu”;C.“婢”读“b”;D.“骑”读“j”。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阳狂垢污 B方山子傥见之与C前十有九年 D鹊起于前解析:选D。A.“阳”通“佯”,假装。B.“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C.“有”通“又”。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A。都是转折连词。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
2、介词,在;介词,比。D.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使从事于其间解析:选A。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3、,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推崇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C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妻子和儿女解析:选B。遁:隐居。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焉:代词,他。A项,乃:于是;竟。B项,因:于是;趁机。D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判断句标志。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
4、结为好友。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D好文章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解析:选A。“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遇见了。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译文:_(2)方山
5、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译文:_答案:(1)逐渐长大成人后,就一改往昔所为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2)方山子也很惊奇地盯着我,问我来这里的原因,我告诉他来这里的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勿获,而俯顺荒余,何耶?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子不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公卿
6、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其莳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章。默而识之,神而明之。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乎?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五代时,傉檀宴宣德楼叹曰:“作者不居,居
7、者不作。”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而今改过,永矢勿谖!”癸酉七月记。(选自袁枚随园后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檄:文书B以子之费,易子之居 易:交换C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 征:征兆D乃歌以矢之曰 歌:作歌、写诗解析:选C。征:验证。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B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C今园之功虽
8、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D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解析:选C。做此题的切入点有:成分的语法功能,前后句的对称,“虽未成”与“虽不资”对称,“或缺而待周”与“或损而待修”对称,“然”字表转折,自然与后句一起。最后用排除法进行选择。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枚退居随园三年后,短暂地入陕为官。回来后,看到“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于是他亲自率领仆役清除杂草、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B袁枚认为再有名的豪宅庭园,如果没有把自己的理念、精力投放进去,都是没有意义的。“
9、有我”才能做到爱惜人力物力,才能确保独断专行。C虽然花了很多时间、金钱用于整治随园,但袁枚仍然乐此不疲,他只是顺乎自己的心意去做,慢慢地改进、修补,没有迫切地要求限期完成。D在袁枚看来,整治园子与为官也有相似之处,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铲除恶人,疏凿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解析:选B。“独断专行”错,应该是“独自决断,确保能不改变主意”。1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译文:_(2)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译文:_答案:(1)修建它已经有一年了,耗费千金还没有完工。(2)东西虽好,不是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
10、道虽美,不是亲自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参考译文:我在随园住了三年,带着任命的文书去了陕西。不满一年,我又告退归来。此时,园内种植的花卉都已枯萎,瓦片滑落压倒了梅树,屋顶的灰掉在房梁上,已到了不能不翻修改建的地步。于是我就率领工匠仆役清除杂草、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修建它已经有一年了,耗费千金还没有完工。宾朋中有人说:用您花的这些钱,换取您的住宅,什么样的高大房屋得不到,您却偏偏喜欢这荒凉偏僻的地方,为什么呢?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不是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自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您没看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那些著名的园林吗?苍凉的古迹,凭吊时产生悲愁,但总觉得和自
11、己的思想没有牵连,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和自己没有关系啊。王公卿相、富室豪门也常常召集工匠修造池塘花园,设计精巧,全力赶建,费尽无穷力气;一旦落成了,主人只是张大眼睛接受宾朋的祝贺罢了。问起某棵树叫什么名字,他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也和他自己没有关系啊。所以只有文人学士的一水一石,一亭一台,都是好学深思之后体会到的。有所领悟就动手,不好的地方就改进。他们种植花木如同抚养百姓,刈割杂草如同锄诛恶人,他们的设施规划好似命官设职,他们的疏凿沟渠、堆土造山好比划土分疆。心中有领悟,事事合自然。珍惜物力,所以没有胡干的事;独自决断,所以能不改变主意。等到大功告成了,不但对自己方便,心中感到快慰,而
12、且自己考虑材料的施用,设计得是否适当,都从中得到了验证。如今园子的工程虽然没有完成,修园的费用虽然很庞大,即便有短缺的地方需要补全,有损坏的地方还待修复,却并没有迫切地要求限期完成。哪像我往年带着手板低头哈腰,听乡长、里正喧闹折腾呢?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并没有谁拖住我的胳膊肘妨碍我。哪像我往时仰上级衙门的鼻息,等待大官、小吏作决定呢?五代时,傉檀在宣德楼设宴,叹息说:“建造的人不居住,居住的人不建造。”我今年才三十八岁,已经决定归隐,既建造又居住,也许是可以做到的。于是作歌表决心说:“前年离别随园,人操劳园荒芜。今年重返随园,花茂密人健康。我今不再离园,永远不再做官。从此改过
13、回头,终生不忘!”乾隆十八年七月写下这篇文章。三、语言表达13.请从学过或熟知的诗词中选出符合下面要求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处。苏轼,和李白一样,诗文里多月。思其弟,情深却不悲戚,写出“_,_”。念其妻,肝肠寸断,“_,_,_”。也曾豪情万丈,“_,_,_”。解析: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月,说明诗句都和月相关。第一句注意“不悲戚”;第二句注意“肝肠寸断”;第三句注意“豪情万千”。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4.把下面这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游春图的右上角是宋徽宗赵佶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瘦金字。游春图描绘了达官贵人到郊外踏青的情景。游春图的正上方靠左是乾隆题写的诗词。游春图是隋朝展子虔画的。答:_解析:短句变长句的方法是先找出其中能作为主干的短句,然后把其他语句变成该短句的修饰限制成分。答案:隋朝展子虔画的描绘达官贵人到郊外踏青情景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游春图的右上角和正上方靠左分别是宋徽宗赵佶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瘦金字和乾隆题写的诗词。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