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9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郭希汾在中国体育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郭希汾认为当时体育发达主要原因是A.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 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D. 诸侯王重视体育娱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是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国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脱颖而出,因此诸侯争霸、

2、战争频繁是导致尚武观念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指这时期在社会上有不同思想主张和学派流行,与这时期体育发达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是这时期体育发达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这时期体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即是兼并战争的需要,而不是体育娱乐,D项错误。2. 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A. 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B. 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C. 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D. 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答

3、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不比周,不朋党”等信息可知,体现了商鞅变法后秦国百姓、百吏、士大夫、朝廷的状态,表明商鞅变法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强化了对百姓、百吏、士大夫的控制,C项正确;商鞅变法时期通过运用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以仁义礼制治天下,A项错误;道家治国思想强调无为、顺其自然,而商鞅变法时期通过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运用道家思想,B项错误;秦国统一全国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且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秦国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没有体现确立君主专制制度,D项错误。3. 贡禹上疏汉元帝指出:“自五铢钱起已来七十余年,民坐盗铸钱被刑者

4、众,富人积钱满室,犹亡厌足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钱也。是以奸邪不可禁,其原皆起于钱也。”这表明贡禹主张A. 重农抑商B. 废除土地私有C. 限田均田D. 统一货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可知人民都纷纷去经商,不去耕种田地,虽然给穷苦人田地,还是贱卖去经商,都是因为人民只想赚钱,所以贡禹提出要重农抑商,故选A;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 根据唐书的宰相世系表统计,唐代宰相共有九十八姓,其中有十一姓不是汉姓。由此可知,唐代A. 彻底打破了士族门阀制度B. 科举制成为

5、主要选官方式C. 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D. 重视对权力的分权制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唐代宰相世系表统计看出,唐代宰相出自不同民族多个姓氏,说明唐代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故选C;A项“彻底”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D。【点睛】5. 明代营建紫禁城所用巨木大多出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山西等省,政府征用民夫数十万,通过江河、运河等渠道,运输里程长达数千里。由此可推知,当时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B. 全国经济的重心在南方C. 国内长途贸易条件日益成熟D. 北方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6、“所用巨木大多出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山西等省”“通过江河、运河等渠道,运输里程长达数千里”等信息可知,明朝时期营建大型建筑或政府征用民夫都通过江河、运河等渠道运输,说明这时期江河、运河等渠道较发达,国内长途贸易条件日益成熟,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军机处的建立,A项错误;在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经济重心,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这时期江河、运河等渠道较发达,国内长途贸易条件日益成熟,没有强调北方生态环境问题,D项错误。6.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称:“近年各省漕赋之

7、疲累,官吏之亏空,商民之交困,皆由银价昂,钱价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长期外贸出超B. 洋布充斥市场C. 官吏贪污腐败D. 走私鸦片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道光十八年(1838年)”“官吏之亏空,商民之交困,皆由银价昂,钱价贱”等信息可知,这时期走私鸦片盛行,鸦片的大量输入,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出现钱贱银贵的现象,D项正确;长期外贸出超有利于外国货币流入中国市场,不会出现“官吏之亏空,商民之交困”的现象,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夕,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从而出现银贵钱贱的局面,而不是由于洋布充斥市场,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

8、料所述现象主要由于走私鸦片盛行,鸦片的大量输入,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而导致,而不是由于官吏贪污腐败,C项错误。7. 如图漫画发表于1912年上海民权画报。该漫画可用于说明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C.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D.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漫画中人物的今昔变化是由清朝的官服变成了民国的制服,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具有历史局限性,故选D;AB漫画信息无法体现;仅从漫画信息无法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排除C。8. 1946年胡蛮评论蔡元培道:“美学必然的服务于民族的阶级的斗争。然而他憧憬着一个

9、没有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大同世界,他企图寻找一个可以改进国民精神,以至于由此可以和平达到理想国的工具。”由此可知,当时胡蛮A.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B. 否定改造文化的必要性C. 反对蔡元培的办学方针D. 主张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胡蛮否定蔡元培通过“和平达到理想国”的观点,说明当时胡蛮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建立没有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大同世界,说明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故选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信息,排除D。点睛】9. 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

10、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A. 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D. 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等信息可知,随着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以共同抗日,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所述政策正体现这一现象,B项正确;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材料所述措施主要为抗战服务,

11、与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无关,A项错误;这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材料所述对“特区”实行的政策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会加速国民党政权的灭亡,而是加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束,C项错误;井冈山根据地力量的发展壮大主要在1927-1937年期间,这时期已经转移到陕北,因此与井冈山根据地力量发展无关,D项错误。10. 导致官营与民营工业生产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当时李新等编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A. 举全国之力抗击外来侵略B. 受到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C. 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中国D. 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看出,官营工业生产量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民营工业生产量所占

12、比例呈下降趋势,1940-1943年是抗战期间,官营工业生产发展有利于举全国之力抗击外来侵略,故选A;材料现象主要是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并非学习苏联经济模式,排除B;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间是1929-1933年,并且世界性经济与中国国内官营与民营工业生产量发生变化没有关系,排除C;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11. “1788年,美国开始了对华销售皮货。美国商人从本国运出小刀、毡子等廉价物品,到西北海岸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皮货,然后驶向广州出售,再从广州购入茶叶,以高价在欧美市场上出售”。这可以用于说明A.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B.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 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 工业革命

13、逐步扩展【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用廉价物品换取印第安人的皮货卖到广州,再将茶叶运回欧美销售,其中皮货和茶叶都是土特产品,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亚非拉逐渐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选B;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 19世纪末,德国人冯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此前无论是处于丝绸之路两端的中国人还是罗马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条线路的存在,甚至没有注意到对方的存在,因为没有商人能够穿越整个贸易线。这表明A. 古代中西方商路并不存在B. 历史观念受限于时代条件C. 所有历史活动都是不自觉的D. 历史事实是

14、史学家的想象【答案】B【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已经开通了“丝绸之路”,直到19世纪末,德国人冯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说明历史观念受限于时代条件,故选B;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已经开通了“丝绸之路”,A错误;C表述太绝对,错误;D表述错误,排除。【点睛】13. 杰斐逊(1743年1826年)等美国政治家们提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这一思想在美国制度设计中体现为A. 三权分立与联邦制B. 总统制与两院制C. 共和制与总统制D. 三权分立与民主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实现国家权

15、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材料“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具有大的权力,地方各州保留一定的权力,体现了联邦制,A项正确;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总统制并不能反映分权,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两院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制度设计中的三权分立原则与联邦制,不能体现共和制与总统制,C项错误;民主制主要指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是由民众定期普选产生,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制,D项错误。14. 19世纪中后期,博尔顿是英国重要纺织业城镇,莱克浦是

16、著名海滨度假胜地。1865年,只有两趟列车往返于两地,到了1870年是4趟,1875年是12趟,1880年是13趟,1885年是14趟,而到1890年则达到23趟。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城市B.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显著C. 集中资源抢夺世界市场D. 城镇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往返于博尔顿和莱克浦间的列车数量增多,反映了城市化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选D;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抢夺世界市场无关,排除C。【点睛】15. 二战后初期,法国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在西欧

17、并不受欢迎,但到了60年代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主张在外交政策上同美国拉开一定的距离。这种变化反映了A. 美国综合国力衰落B. 西欧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C. 两极格局逐渐瓦解D. 冷战前沿阵地发生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60年代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主张在外交政策上同美国拉开一定的距离“”表明西欧国家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故选B;AD材料新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16. 20世纪90年代,学者阿尔奇布朗评价苏联某领导人说:“他在结束冷战方面做出了任何人无法比拟的贡献,他促进了国家关于言论、出版、结社、宗教、移民等方面的自由进程,如今的俄罗斯是其漫长的历史中最

18、自由的一个时期。”由此可知,阿尔奇布朗A. 认为苏联模式取得成功B. 极力反对美苏冷战政策C. 肯定了苏联的历史地位D. 立足于西方的价值立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他在结束冷战方面做出了任何人无法比拟的贡献,他促进了国家关于言论、出版、结社、宗教、移民等方面的自由进程”可知,材料中“苏联某领导人”指戈尔巴乔夫,材料中的评价是立足于西方的价值立场,肯定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作用,故选D;苏联模式失败了,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冷战,B排除;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第二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邢义田:秦建立郡县制,中央派不同等级的官员做郡县的太守或是

19、县令,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秦时还有另外一种制度,凡是地方上杂居有蛮夷的,就不设郡县,而设置道。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他们甚至不用像郡县的百姓那样纳税,只要象征性地进贡一些方物特产即可。此外还有所谓的属邦,凡臣属于秦的国家,因其故俗而治,只要顺服,秦对其内部也不加干涉。这种道和属邦的设置,我感觉背后的理念并不是强硬地采取百分之百的同化政策,这跟古罗马帝国有相似的地方。虽说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世界,实际上罗马人采取相当宽容的统治政策。地中海各地本来有很多城邦或城市,罗马人对他们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罗马把除了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总督基本上只

20、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各省城市都有市议会,由市议会选出的官员管理各自的城市。这些城市只要如数纳税,敬拜皇帝,其原来的习俗和信仰等等都不会受到干扰。因为统治多属象征性的,罗马帝国在三世纪以前从没有建立,也没必要建立像秦汉帝国那么庞大,由中央到地方层层节制的官僚体系。据盛韵邢义田谈罗马史背景下的秦汉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地区统治方式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渊源。【答案】(1)特点:注重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因地制宜,对少数

21、民族杂居地灵活管理;给予属邦一定的自治权。影响: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后世的地方管理制度提供借鉴。(2)特点:统治政策具有宽容性;对地中海地区实行象征性管理(或总督对地方管理权力有限);城市拥有一定的自治权;重视对地方的经济控制;明确地方对帝国的臣属关系。历史渊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城邦传统;受到古希腊罗马的人民主权思想影响;延续了古罗马法律思想。【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秦建立郡县制”“设置道”“属邦”得出注重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秦建立郡县制”得出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根据“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

22、,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得出因地制宜,对少数民族杂居地灵活管理;根据“因其故俗而治,只要顺服,秦对其内部也不加干涉”得出给予属邦一定的自治权。影响:根据“秦建立郡县制”“设置道”“属邦”“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得出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根据“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得出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还可从为后世的地方管理制度提供借鉴等分析总结。(2)特点:根据“罗马人采取相当宽容的统治政策”得出统治政策具有宽容性;根据“地中海各地本来有很多城邦或城市,罗马人对他们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得出对地中海地区实行象征性

23、管理(或总督对地方管理权力有限);根据“其他方面各省城市都有市议会,由市议会选出的官员管理各自的城市”得出城市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根据“这些城市只要如数纳税,敬拜皇帝”得出重视对地方的经济控制、明确地方对帝国的臣属关系。历史渊源:根据“地中海各地本来有很多城邦或城市”得出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城邦传统;根据所学,还可从受到古希腊罗马的人民主权思想影响、古罗马法律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度量衡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度量衡制度逐渐形成,其标准单位与人体、自然物或人工制造物联系紧密。如以某一位贵族的跨步、手掌等作为长度标准,以生产

24、工具斧在冶炼过程中青铜块的质量为“斤”的计量单位。这其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铸造标准器并建立度量衡检校制度。秦统一后,制定了全国统一性的度量衡标准,并以严苛的律法保障了统一度量衡的实施。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不同而使度量衡标准不断变化,但秦的度量衡检校制度、基本单位和相互比值的制度长期保存下来,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赵晓军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材料二 统一度量衡标准的最早三次努力是希腊人、罗马人和查理曼大帝快速扩展并巩固其帝国和扩大其税收的副产品,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古代社会多数标准都是拟人化的,如臂(一寻)足(一尺)以及

25、肘(一大匙)。不仅如此,商人们常为了价格差异让度量标准不同。至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创造出米制系统并加以传播。该系统建基于非人格化且恒久的天文计算法,一米是赤道到北极的子午线长度的千万分之一。因此,“米”需要一场思想革命:商品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随着工业化和商品为远方市场而生产,工业标准化的度量衡方式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摘编自【美】彭慕兰、S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西方度量衡标准的共同点及各自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西方度量衡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1)共同点:起源早,历史悠久;

26、服务于国家赋税;源于生活、生产需要;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度量衡标准单位拟人化(或:简易实用性强;缺乏客观的度量衡标准);追求度量衡的统一;政府制定的标准不断变化。历史背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生产力相对落后,科技不发达;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将计量作为国家统治权力的象征。西方:罗马政权统治区域不断扩张;人文精神的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发展。(2)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需要世界性的度量衡标准;适应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解析】【详解】(1)共同点:根据材料一“中

27、国的度量衡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根据材料二“统一度量衡标准的最早三次努力是希腊人、罗马人和查理曼大帝快速扩展”可知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所学还可以从服务于国家赋税、源于生活、生产需要、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等方面回答其共同点;根据材料一“夏商周时期,度量衡制度逐渐形成,其标准单位与人体、自然物或人工制造物联系紧密。如以某一位贵族的跨步、手掌等作为长度标准”、根据材料二“古代社会多数标准都是拟人化的,如臂(一寻)足(一尺)以及肘(一大匙)”可知度量衡标准单位拟人化;根据材料一“秦统一后,制定了全国统一性的度量衡标准,并以严苛的律法保障了统一度量衡的实施尽管由于历史条件不同而使度量衡标准不断变化”

28、、根据材料二“商人们常为了价格差异让度量标准不同。至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创造出米制系统并加以传播工业标准化的度量衡方式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可知追求度量衡的统一、政府制定的标准不断变化。历史背景:中国:根据材料一“夏商周时期,度量衡制度逐渐形成,这其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生产力相对落后、科技不发达、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等回答;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铸造标准器并建立度量衡检校制度。秦统一后,制定了全国统一性的度量衡标准,并以严苛的律法保障了统一度量衡的实施”结合所学可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将计量作为国家统治权力的象征。西方:根据材料二“统

29、一度量衡标准的最早三次努力是希腊人、罗马人和查理曼大帝快速扩展并巩固其帝国和扩大其税收的副产品”可知当时罗马政权统治区域不断扩张;根据材料二“至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创造出米制系统并加以传播”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人文精神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商品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可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二“至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创造出米制系统并加以传播。商品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随着工业化和商品为远方市场而生产,工业标准化的度量衡方式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结合所学可知度量衡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可以联系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新

30、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需要世界性的度量衡标准、适应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进行分析回答;还可以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分析出现的原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6年,清政府为寻求与俄国合作共防日本,决定派李鸿章出使俄国。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国务院建议邀请李鸿章访欧后再访美,因为美国的造船厂、武器制造、铁路系统和其他制造业都会使他感兴趣。李鸿章抵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欢迎。李鸿章谈到了允许中国提高关税的问题,并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解释了新制定的征收关税的办法。对方以时值假期为由,未予讨论。在美期间,李鸿章还会见了教会领袖,

31、参观了美国国会及商会。据王珞熊志勇李鸿章访美考整理材料二 1943年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开罗举行首脑会议。蒋介石与罗斯福进行了会谈,主要涉及恢复中国主权、惩处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独立等问题。这一次,中国首脑与美、英首脑以平等的身份会晤,共商世界大事,本身就具有历史性意义。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整理材料三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进行了会谈。尼克松表示:“过去的一些时候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32、括指出美国邀请李鸿章访美的背景,并分析美国此举的目的。(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40年代和70年代两次中美会谈原因,并指出以上三次会谈中国国际地位有何变化。【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寻求国际合作防备日本;清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控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美国急需扩大市场;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向全球扩张。目的:增强美国对清政府的影响;与欧洲争夺中国市场(开拓中国市场);与欧洲、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2)原因:40年代:中美合作,打败日本法西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

33、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共阶段;为增进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合作;为规划战后世界秩序。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变化: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从主权沦丧到主权独立;从不平等的地位到地位平等。【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1896年”可知,这时期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西方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据材料“1896年,清政府为寻求与俄国合作共防日本”可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寻求国际合作防备日本;根据材料“对方以时值假期为由,未予讨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

34、迅速发展,并成为头号工业强国,急需扩大市场是美国拒绝谈论有关提高关税的重要原因和背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向全球扩张。目的,根据材料“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国务院建议邀请李鸿章访欧后再访美”“李鸿章抵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欢迎”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急需扩大市场,因此这时期美国通过李鸿章访美以增强美国对清政府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美国

35、要求李鸿章访美,加强对清政府的影响,开拓中国市场,同时与欧洲、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2)原因,40年代,根据材料“1943年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开罗举行首脑会议”可知,这时期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会谈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合作,打败日本法西斯,并且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牵制日本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材料“主要涉及恢复中国主权、惩处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独立等问题”可知,开罗会议涉及了规划战后世界秩序方面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共阶段,中美通过会谈增进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合作,加速战争了胜利。70年代,根据材料“1972年2月,美

36、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为改善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具有了重大的突破,体现了近代到现代,中国逐渐获得民族独立,在国际社会中从不平等的地位到地位平等,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现象。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37、指出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人时间观念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计时不精确;以自然现象作为计时方式;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2)变化:时间观念越来越精准化;时间意识逐渐增强;引入了近代西方计时方式;融入了世界统一的计时系统。原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需要精确的计时方式;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需要与世界计时方式接轨;近代科技发展,计时方式进步;城市化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生活节奏加快;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西学东渐)。【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出工”“收工”得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根据“夜半”“鸡鸣”“日出”得出计时不精确;根据“日出”“日入”日中得出以自然现象作为计时方式;根据“食时”“人定”得出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2)变化:根据“十点四十三分”得出时间观念越来越精准化;根据“十点开”“十点四十三分到”得出时间意识逐渐增强;根据“一天划分成24小时”得出引入了近代西方计时方式;根据“一天划分成24小时”得出融入了世界统一的计时系统。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需要与世界计时方式接轨,近代科技发展,城市化发展,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等角度分析回答。【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