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766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D. 浆细胞合成抗体【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详解】A、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A正确;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浆细胞合成抗体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

2、错误。故选A。2. 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 淋巴中含有细胞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C. 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D. 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

3、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A正确;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因此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C、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D正确。故选C。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 血浆

4、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解析】【详解】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故选A。4. 如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X细胞的内环境由共同构成B.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C. 中无机盐浓度

5、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多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答案】C【解析】【详解】A.细胞X表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图中,A错误;B.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C.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即血浆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C正确;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D错误。故选C。5. 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渗回和渗入的量相差不大B. 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C02的浓度相反C.

6、 若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 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组织细胞,为淋巴,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为动脉端。【详解】A、图中的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较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多,A错误;B、若为脑细胞,处表示血液流动的动脉端,处为静脉端,所以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7、,B正确;C、饭后一小时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偏高,机体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所以若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处的血糖浓度高于处,C错误;D、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含量较多,D错误。故选B。6.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 )A. 若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 人体内检测到病毒说明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均可以产生相关物质进入内环境,如神

8、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详解】A、若表示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A正确;B、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正确;C、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D、人体内检测到病毒,只要免疫系统正常将其清除掉,内环境稳态就没有被破坏,D错误。故选D。7. 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赖于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B. 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并将产物释放到体液中C.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浮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无法相互交换D. 在体外培养

9、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赖于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比如血浆中的缓冲对可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A正确;抗利尿激素基因是在下丘脑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B错误;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可以在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交换,C错误;卵母细胞的培养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

10、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 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 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 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答案】C【解析】【分析】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高级神经中枢以下的部位(脊髓)。【详解】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

11、笔记,需要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A错误;B、学生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参与该活动的是语言中枢、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等,B错误;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C正确;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这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9. 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刺激感受

12、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B. 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C. 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 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A正确;B、突触部位在传递兴奋时发生的变化是: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13、膜上特异性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图中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由题中信息: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图中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即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只传到视觉中枢大脑皮层,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D。10. 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 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B. 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 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

14、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 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传递存在延搁现象。【详解】A、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由图可知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A正确;B、从图中看出

15、,突触a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减小了,说明此时是阳离子内流,B正确;C、由图分析可以得出,突触a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b突触后神经元阴离子内流,说明神经元受到抑制,因此两个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正确;D、兴奋在突触间以递质在传递信号,所以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及兴奋传导过程的相关知识,理解兴奋传递时离子的流动情况使解题的关键。11. 图1表示某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图2为图1中Z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效刺激X处,可引起a发生反射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B.

16、有效刺激Y处,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图2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需要消耗ATPD. 图2中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K的内流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c是感受器,Y是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X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详解】A、刺激X引起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有效刺激Y处,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先后经过电流表的左侧和右侧,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图2中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D、图2中结构为突触后膜,其膜电位的变化与细胞膜外Na+的

17、内流有关,D错误。故选B。12. 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 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C. 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D. 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可知,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

18、正确;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C、由题“食欲肽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D、由题“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故选B。13.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B. 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 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

19、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的分子,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两者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上的受体后都会被灭活。【详解】A. 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可分布在神经元上,也可分布在肌肉细胞或内分泌腺细胞上,A错误;B. 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正确;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D. 激素作用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识别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与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二者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4.

20、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B.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点左移,干活出汗时S点右移C. 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 体温持续高热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

21、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详解】A、根据题目中图象的信息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A错误;B、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体温高于正常值使点S将右移,B错误;C、S点,下丘脑的温度在39度,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应该等于散热量,C错误;D、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酶的活性改变,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D正确。故选D。【点睛】15.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 饥饿时,

22、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

23、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16.

24、 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 因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所以人体需要不断地产生激素C.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D. 激素在人体内作信使传递信息而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激素调节是指动物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在一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作用,从而协调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它生理机能,使这些机能得到兴奋或抑制,使它们的活动加快或减慢。2、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5、【详解】A、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本质是脂质,A错误;B、激素不参与细胞内生命活动,之所以人体需要不断地产生激素,是因为激素一旦起作用后马上就被灭活,B错误;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有高效性,但没有生物催化作用,C错误;D、激素在人体内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17. 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 尿崩症患者

26、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 若尿崩症是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不低于正常值D. 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详解】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通透性增大,A错误;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

27、压较小,B错误;C、若尿崩症因肾小球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原因不是激素含量的问题,可能是受体细胞的问题,该激素在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或高于正常值,C正确;D、由题干可知,该激素是九肽激素,即蛋白质类物质,口服后被消耗成氨基酸,D错误。故选C。【点睛】18. 下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A随血液运至垂体并进入细胞促进相关物质合成B. 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相同C. 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代谢增强D. Graves病患者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答案】C【

28、解析】激素A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垂体细胞表面有相应激素的受体,促进激素B的分泌,不进入细胞内,A错误;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相同,B错误;根据试题的分析,可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得甲状腺细胞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正确;Graves病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激素A和激素B含量比健康人的低,D错误。19. 下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通

29、过血液联系生长激素的分泌B. 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C. 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D. 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B细胞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A、据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到垂体处发挥作用,A项正确;B、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作用相反,二者之间有拮抗作用,B项正确;C、据图可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软骨等多种细胞,C项正确;D、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不是B细胞发育的场所,D项错误。故选D。2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指标正常仔鼠

30、甲减仔鼠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20425901592促甲状腺激素(TSH,mIU/L)312929497心肌重量(mg)682741296566结合上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 )A. TSH 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 补充甲状腺激素后 TSH 的分泌减少C.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D. 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答案】A【解析】【分析】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由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正常人的下丘脑可以

31、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同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可以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反之,则促进其分泌。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正常仔鼠是对照组,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是实验组,根据数据情况分析可知,甲减仔鼠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组,由于甲状腺激素较少,因此甲减仔鼠组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意图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且甲减仔鼠组心肌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组。综上所述,可见补充甲状腺

32、激素可以用于治疗甲减。【详解】A、TSH(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B、由表可知,补充甲状腺激素后,TSH的分泌减少,B正确;C、由表可知,正常仔鼠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心肌重量都比甲减仔鼠的重,所以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C正确;D、由表可知,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D正确。故选A。21. 如图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间的关系,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B. 含有GC受体的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C. 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 若GC

33、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GC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是相抗衡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ACTH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的活动,IL-1促进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抑制腺垂体、下丘脑、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动。【详解】A、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因为只有靶器官、靶细胞才具有相应激素的受体,A正确;B、看图可知:含有GC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B正确;C、看图可知: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

34、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含量过多时,抑制腺垂体、下丘脑的活动,从而使GC含量不至于过多,C正确;D、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若GC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GC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故选D。22. 当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来松弛血管壁的平滑肌时,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B. 大脑支配上皮细胞产生NO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 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类型有关D. 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

35、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答案】B【解析】大脑发送神经信号是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A正确;大脑支配上皮细胞产生NO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的神经递质,只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正确;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23.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 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

36、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详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C正确;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故选A。24. 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B. 抗原就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C.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 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答案】B【解析】【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

37、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抗体是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A、D正确;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而不仅仅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B错误;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因此“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正确。【点睛】关键:抗体和抗原的区别,前者是抗原刺激B淋巴

38、细胞后,由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该球蛋白只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者是引起产生前者的因素,不一定是B细胞产生的蛋白质。25.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B.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C. 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D.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俗称白细胞,包括先天性淋巴细胞、各种吞噬细胞等和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详解】A、巨噬

39、细胞能够吞噬、消化病原体,也可以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抗原暴露,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A正确;B、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够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C、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能够刺激成熟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正确;D、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只能够产生特定的抗体,不能分化成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D。26. 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

40、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详解】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27.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细胞毒

41、性T细胞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LCM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分离出淋巴细胞,加入被LCM病毒感染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能检测到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说明细胞毒性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详解】据题图分析已知,LCM病毒感染小鼠4-5天后,分离出了淋巴细胞,分离的淋巴细胞包括活化了的细胞毒性T细胞,加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使得病毒暴露在细胞外,此时能检测到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故本实验能说明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故选D。28.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

42、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 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注射的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B错误;由“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

43、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可知存活鸡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应答,C正确;由“巴基斯坦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错误。【考点定位】二次免疫29.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 物质a引发的

44、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熟悉体液免疫的流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项分析如下:由流程图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A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B项错误。由图示知是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的重症肌无力,由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由图示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几率减小;D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免疫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及

45、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所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30. 利用小鼠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取分离出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甲和未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乙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分别注入四组未接触细菌X的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分别注入等量的细菌X,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组、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 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C. 组与组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D. 由、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的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经过细菌X的免疫,因变量是处理后小鼠脾脏中活细菌的数量

46、。4组实验中,没有经过细菌X免疫处理的、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由图示结果可知,经过细菌X免疫的甲鼠中的T细胞能够有效消灭细菌,而经过免疫的血清中的抗体和没有经过免疫的血清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由此推知,细菌X生活在脾脏细胞内,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详解】根据前的分析可知,没有经过细菌X免疫处理的、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正确;由该实验结果“经过细菌X免疫的甲鼠中的T细胞能够有效消灭细菌,而经过免疫的血清中的抗体和没有经过免疫的血清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B正确;组与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

47、繁殖,C正确;由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脾脏细胞内,D错误。【点睛】实验题分析关键要结合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厘清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实验结论。31. 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成分含量NaCl6.5KCl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1葡萄糖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_的Na+/K+比接近。(2) 任氏液中葡

48、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答案】 (1). NaHCO3和NaH2PO4(细胞外液) (2). (细胞外液)组织液 (3). 细胞失水 (4). 传出神经、效应器 (5). )产生动作电位 (6).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

49、质) (7). 肉毒杆菌毒素、箭毒【解析】【详解】(1)任氏液中NaHCO3和NaH2PO4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相似。(2)将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

50、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点睛】此题是对神经调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动作电位,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水解或转移,若不能水解或不转移,则持续发挥作用,若神经递质不能释放,或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兴奋不能传递。32.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

51、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多巴胺释放后,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造成毒品依赖。(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从而使

52、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多巴胺的释放量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吗啡时,造成药物依赖。【答案】 (1). 突触小泡 (2). 受体 (3). 增加 (4). 减弱 (5). 内流 (6). 受到抑制 (7). 减少 (8). 多巴胺释放增加【解析】【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详解】(1)多巴胺属于神经

53、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根据题意分析,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因此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导致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

54、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增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突触的结构以及突触处兴奋传递的特点,能够根据图示分析多巴胺引起人体验到欣快感的原因,并能够分析抑制性神经元对该过程发挥的作用。33. 母亲孕期肥胖或高血糖会增加后代患肥胖和代谢疾病的风险。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孕前高脂饮食对子代代谢调节的影响。(1)从孕前4周开始,实验组雌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雌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测定妊娠第20天两组孕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分组体重(g)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mg/dL)瘦素含量(ng/dL)脂

55、联素含量(g/dL)对照组38.83.442523.710.7实验组49.14.893446.95.6正常情况下,体脂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_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_调节。表中结果显示,实验组孕鼠瘦素含量_,但瘦素并没有发挥相应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瘦素抵抗”。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此推测实验组孕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_。(2)24周龄时,给两组子代小鼠空腹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检测结果如图1。 图1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_,推测实验组子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3)研究发现,幼鼠脂肪组织的瘦

56、素和脂联素含量与各自母鼠均呈正相关。测定幼鼠脂联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的表达量、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结果如图2。 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_脂联素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从而_,影响脂联素的合成,使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瘦素基因的表达量与其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呈_相关。但由于血脂过高会抑制瘦素向脑内运输,导致瘦素抵抗,引起肥胖。(4)根据该项研究结果,对备孕或孕期女性提出合理建议:_。【答案】 (1). 体液(血液、血浆) (2). (负)反馈 (3). 增加 (4). 实验组孕鼠脂联素含量低,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不敏感 (5). 注射葡萄糖后实验

57、组小鼠血糖浓度始终较高,注射胰岛素后实验组小鼠血糖浓度下降幅度较低 (6). 提高 (7). 抑制基因的转录(表达) (8). 正 (9). 减少脂类的摄入(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维持正常血脂水平【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孕前高脂饮食的实验组的后代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瘦素含量都增加了,而脂联素含量减少了。【详解】(1)体脂增加使得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加,并通过血液运输,然后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进而控制脂肪含量相对平衡,该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根据表格分析已知,实验组孕鼠瘦素含量增加了。已知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

58、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表格实验组的脂联素含量降低了,则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所以实验组孕鼠出现胰岛素抵抗。(2)据图1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葡萄糖后实验组小鼠血糖浓度始终较高,且注射胰岛素后实验组小鼠血糖浓度下降幅度较低,说明实验组子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3)据图2左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相对值增加,而基因表达量相对值降低,说明实验组通过提高脂联素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表达),影响脂联素的合成,使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据图2右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相对值和基因表达量相对值都增加了,说明瘦素基因的

59、表达量与其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4)根据以上分析,对备孕或孕期女性的合理建议是:减少脂类的摄入(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维持正常血脂水平。【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组的各种指标的含量,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指标的含量变化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34. “健康中国,万步有约”是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起、在全国推广的健走活动,旨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健走活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和热量,CO2刺激位于_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产生的热量主要在_的体温调节中枢

60、的调节下,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_和呼气等方式散出,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2)健走过程中,只饮水未进食,人体血糖不断消耗,但仍然维持在39mmol/L左右,该过程中补充血糖的途径有_。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_两种相互拮抗的激素,后者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利用及储存转化葡萄糖,以降低血糖浓度。(3)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T细胞又可分为_T细胞和_T细胞。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_、_和_,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_和_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答案】

61、 (1). 脑干 (2). 下丘脑 (3). 毛细血管舒张 (4).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5). 胰岛素 (6). 摄取 (7). 特异性 (8). 胸腺 (9). 辅助性 (10). 细胞毒性 (11). 免疫器官 (12). 免疫细胞 (13). 免疫活性物质 (14). 免疫自隐 (15). 免疫监视【解析】【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可分为脑干、小脑、大脑、下丘脑四部分。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详解】(1)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散热的方式常有汗液蒸发、皮肤血管扩张、呼气等。(2)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饥饿的时候,

62、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升高,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两者相互拮抗。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及储存转化葡萄糖,以降低血糖浓度。(3)淋巴细胞参与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T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免疫自隐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础知识,并学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35. 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其症状为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如图所示为人

63、体感染该病毒后的信息传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巨噬细胞等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_(细胞器)直接相关。体液免疫过程中,在受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和抗原刺激的共同作用下,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_细胞,该类细胞能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2)若该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免疫系统将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到内环境的途径是_。在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的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3)感染寨卡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会导致体液中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原因是

64、_。(4)当上述病人处于退烧过程中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_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_分泌量增多,作用于_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5)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_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答案】 (1). 溶酶体 (2). 细胞因子 (3). 浆 (4). 抗体 (5). 蛋白质 (6). 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7). 记忆T细胞 (8).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 (9). 人体代谢加快,耗氧最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刺激相关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形成酸痛感觉 (10). 下丘脑渗透压

65、感受器 (11). 抗利尿激素 (12). 肾小管和集合管 (13).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

66、寨卡病毒入侵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巨噬细胞等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溶酶体直接相关;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的共同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该类细胞能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若该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免疫系统将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到内环境的途径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在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的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3)“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最后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人体代

67、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刺激相关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形成酸痛感觉。(4)当上述病人处于退烧过程中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5)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人体的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体液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3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4)题。芬

68、太尼:从“天使”到“魔鬼”芬太尼一直是我国及国际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2019年4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芬太尼通常用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在同类药物中,芬太尼是药效非常强的一种,它的作用强度大约相当于吗啡的50100倍,海洛因的2540倍。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较快等特点,适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芬太尼作用机理是:当其与某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抑制Ca2+内流、促进K+外流,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从而缓

69、解疼痛;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芬太尼的典型副作用包括嗜睡、困倦和恶心,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和长期使用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致的成瘾。如果没有医学专业人员迅速解决,呼吸能力降低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控制过量风险,芬太尼作为治疗药物的使用都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进行。医生在调整药物剂量时都非常谨慎小心。真正严重的问题是所谓非医用芬太尼(毒品),不法分子很容易用化学原料直接合成新的衍生物,不需要从罂粟中提取。这些新生的物质,作用效果与芬太尼相似,能镇痛、有成瘾性,作用强度往往更高。因此,把芬太尼当作是海洛因之类

70、传统毒品的“低成本替代品”和“增强剂”。而不法分子不可能像药理学家那样,对它们进行毒理研究。结果就是,因芬太尼类物质滥用而死亡的人节节攀高。芬太尼可以是缓解人类疾苦的“天使”,也可以成为让人坠入成瘾深渊的“魔鬼”,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如何去管理和使用它。(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_。疼痛由一些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使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神经冲动)以_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在_产生痛觉。芬太尼作用于下图中的_(填写“受体1”或“受体2”),使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从而起到镇痛效果。(2)芬太尼的作用是_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导致呼吸能力降低。CO2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属于_调节。(3)你如何理解文章中出

71、现的芬太尼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这一说法?_【答案】 (1). 反射 (2). 局部电流(电信号) (3). 大脑皮层 (4). 受体1 (5). 减少 (6). 体液 (7). 芬太尼是“天使”是因为芬太尼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起效较快;芬太尼是“魔鬼”因为芬太尼类物质有成瘾性,其滥用而至死的人数节节攀高【解析】【分析】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图为突触结构,兴奋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疼痛由一些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使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芬太尼与受体1作用,阻止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神经递质无法释放,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从而起到镇痛效果。(2)根据资料可知,芬太尼的副作用会导致呼吸抑制,通过降低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导致呼吸能力降低。激素、CO2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3)药物芬太尼是“天使”:是因为芬太尼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起效较快;芬太尼是“魔鬼”:因为芬太尼类物质有成瘾性,其滥用而至死的人数节节攀高。【点睛】本题结合药物芬太尼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题目信息量大,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关键信息,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