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745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的社会转型一、 总体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 二、 具体表现:(1)政治: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推动政治体制的转型。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一步开展“自救”运动:预备立宪和新政。(2)经济:列强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2、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在列强侵略(资本输出)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文化: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先后出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潮),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和思想层面。民族民主意识高涨;近代教育呈现新的变化。(4)社会生活上:大城市生活习俗转为简约文明。三、转型原因:内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外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四、高考真题1.(2020全国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

3、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中,运输业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加,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进而攫取铁路沿线的物产资源,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并未提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无法体现国际资本垄断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企业而非民族企业,排除D项。2.(2020全国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

4、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答案】B【解析】据材料“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和“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双方争论的是由谁组建政府,即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强调共和制度,排除A项;材料提及共和政府的组织属于政治革命,不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实现平均地权,排除 C项;材料强调的是共和政府的主导权,据所学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排除D项。3.(2020江苏卷,7).申

5、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倭人(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在威海卫围攻北洋舰队,因此与此报道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择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提出“割地之请”,排除D项。4.(2020天津卷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

6、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答案】C【解析】据所学大众传媒的知识可知,报刊宣传能起到促进思想解放的作用,再据材料“详细介绍了鼠疫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可知,当时大公报的宣传有利于从思想层面推动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选C项;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要靠清政府,材料并未提及该宣传对清政府的影响,无法体现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其他时期的疫情,“开启了”一说无从体现,对疫情的

7、专业研究的是科学家及医务工作者的作用,在当时的条件下,报刊宣传仅能起到报道、传播研究成果的作用,排除B项;控制疫情的暴发和扩散,需要政府、医院、民众等多面的共同努力,报刊宣传无法直接起到这一作用,排除D项。5.(2020天津卷5)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1年末”“国难日亟”可知,此事的背景是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再据“甲午惨

8、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可知,其意在呼吁民众共同抗日,不要让甲午海战惨剧重现,故选D项;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的顽强抵抗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据材料“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可知,良友此举意在渲染这种民族精神,号召民众积极抵抗,而非呼吁和平,排除A项;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抗战期间中国并未出现变革的思潮,良友此举并非鼓动变革,且甲午海战发生于1894年,已不属于时事,排除B项;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可知,“甲午惨剧”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清政府的消极抵抗,因此良友此举意在呼吁国人只有积极抵抗才能避免惨剧,而非抵制战争,排除C项。6.(2020北京卷,7)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

9、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中的老虎被西方国家瓜分,反映的是1911年革命党人对中国未来被瓜分命运的担心,即“将来之中国”,中的老虎呈现出孱弱之态,西方列强伸出双手显有觊觎之势,应为“咸(丰)同(治)时之中国”,中的老虎将西方国家赶跑,应是强盛的康乾时期,且此时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中老虎正被几个西方国家屠戮,表明此时中国正遭受几个西方国家的侵略,应是“现在之中国”,故正

10、确的对应顺序是,选择C项符合题意。7.(2020海南卷,8)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答案】B【解析】据材料“微生物等词”“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可知,大公报介绍近代西方的卫生学知识,大力宣传科学的健康卫生观,故选B项;“根本上”说法过于

11、绝对,排除A项;18381839年间植物学家和施旺就已提出细胞学说,排除C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8(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象是士兵,并且,辛

12、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D项。9(2019北京高考16)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名称相关信息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A【解析】由材料“187

13、8年建”、“1880年建”、“1902年建”、“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C项;开滦煤矿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项。10(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8)黄 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11(2019江苏高考10)

15、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答案】D【解析】“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D项正确;“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相

16、矛盾,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C项错误。1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不是强调个人之自由,而是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故选B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

17、上,排除A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排除C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13(2019.4浙江高考10)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18、C“民主共和”D“文学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起,为数渐增真正轰动一时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结合所学,1917年新文化运动发起了“文学革命”,故选D项;自强求富,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实业救国论,以张謇等人为代表,早在19世纪末就已提出,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C项。14(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

19、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流思想是民主和科学,而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因而“革命”一词较多,故选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说明认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虽然减少但不是全盘否定,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变化,与中国社

20、会主要矛盾无关,排除D项。15(2019.4浙江高考9)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邱逢甲 徐骧刘永福丁日昌A BCD【答案】C【解析】丘逢甲,1895年任义勇军统领,与日军展开抗战,故正确;徐骧,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正确;刘永福,在台湾割让后,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故正确;丁日昌,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甲午战争前去世,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6(2018北京高考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

21、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兔子的感叹及“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等信息可知是警惕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对列强侵略的一种疑问,不是颂扬,故B项错误;列强对弱国持侵略态度,不可能担当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

22、映是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不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17(2018海南高考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D【解析】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

23、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18(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

24、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19.(2020全国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表2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

25、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26、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9分)【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解析】(1)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设立商务总会”“设商务分会”,可见广泛组织商会;公司律规定“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可见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结合“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的内容,可见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清末新政时期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广泛组织商会,突破了

27、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保护商人的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否定了传统的抑商政策,动摇了传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五、高考模拟1(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28)近代列强发动的某次战争使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这一战争()A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使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C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基本形成D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D【解析】据材料“付出庞大的赔款”“华北大乱”“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这一战争为八国联军

28、侵华战争,故选D项;据所学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排除A项;据所学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一直是反侵略求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排除B项;据所学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排除C项。2(2021福建漳州二模8)1881年,首批留美公派学生因逐渐洋化,被清廷视为大逆不道而提前召回;1905年后,新式学堂毕业或留学回国的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这一变化()A促进了清政府全面推广新式教育 B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适应了延续封建统治的现实需求 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答案】C【解析】辛丑条约签订后,迫于形势,清政府打出“新政”的幌子,进行一

29、些改革,带来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延续封建统治,与材料中“1905年后,新式学堂毕业或留学回国的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相符,故选C项;“新政”只是清政府打出的幌子,不会全面推广新式教育,与材料中“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不符,排除A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与材料中“1905年”“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资产阶级尝试政治变革,“1905年”已经不是开启,排除D项。3(2021河南安阳二模29)图6是19141918年民族产业资本、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年平均增长率情况。这表明()图6A列强侵略遭到了有效的抵制 B民

30、族资本主导着工业化方向C国家对工业建设的投入加大 D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答案】D【解析】据材料“19141918年民族产业资本、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年平均增长率情况”,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黄金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国外欧洲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国内民国的建立,故选D项;19141918年列强侵略并没有遭到有效抵制,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增长率,并不是民族资本的比重,排除B项;19141918年北洋政府内忧外患,并没有对工业建设投入加大,排除C项。4(2021河南安阳二模28)1903年,梁启超提出“大民族主义”概念,主张“今日则以国家之利害为本位,而不以种族之利害为本位。其对于满

31、、汉、蒙、回、藏各民族,皆以为中国人”。这一主张的提出()A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潮流 B表明民族意识完全觉醒C旨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D配合了当时的民族革命【答案】A【解析】据材料“今日则以国家之利害为本位,而不以种族之利害为本位。其对于满、汉、蒙、回、藏各民族,皆以为中国人”,可知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华传统的大一统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故选A项;“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梁启超旨救亡图存,超越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C项;1903年梁启超还处于改良思想,并不倾向于革命,排除D项。5(2021江西抚州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8)新青年创刊

32、以来,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的文章,还大力提倡国语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思想观念非常激进,遭到了批守旧知识分子的攻击。陈独秀的回应是()A扛起文学语言改革的大旗 B大力宣扬达尔文进化论C强调个体人权意识的觉醒 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答案】B【解析】由材料“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的文章,还大力提倡国语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思想观念非常激进,遭到了批守旧知识分子的攻击”可知要反击守旧的知识分子,可以用进化的观点,强调思想的革新才能进步,要宣言新的思想,社会才会进步,故选B项;扛起大旗不能回应守旧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学领域,而不是个体的意识,排除C项;马克思

33、主义与材料中的问题并不对应,排除D项。6(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7)1912年,湖南华昌纯锑炼厂购置法国机器并仿其炼法,在工商部立案专利10年,规定无论何种机器与新法,一概不准在省内设厂制炼。1913年,该省矿商另设炼炉专用英国炼法,呈请工商部取销原案,工商部未予批准,后炼锑公司陆续兴起,华昌专利权“无形丧失”。这反映出当时()A商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B民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日益加剧【答案】C【解析】在湖南华昌纯锑炼厂立案专利之后,该省矿商另设炼炉请工商部取销愿案时,工商部未予批准,但是后来还是在其他公司陆续兴起时,专利权“无形丧失”,说明当

34、时民族企业的专利受到了政府的保护,所以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故选C项;湖南华昌纯锑炼厂立案专利说明当时产权保护意识是存在的,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了民族工业,没有与其他类型的工业比较,不能得出是国民经济主体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国内炼锑行业的专利保护问题,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无关,排除D项。7(2021福建福州二模8)1902年前后,梁启超大量撰文,号召开展国民性改造运动,培养“新民”。此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吸收了该思想,认为“造因之道,首在树人”,只有培养没有劣根性的新青年才能救中国。这表明梁启超的主张()A推动了新式大学的创办 B启迪了新文化运动C反思了辛亥革命的教训 D传播了马克

35、思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继承了梁启超的“改造国民性”要“树人”,故选B项;材料显示跟大学的兴办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1902年”体现是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C项;梁启超改造国民性启发了新文化运动“树人”,跟促进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D项。8(2021浙江杭州二模11)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萨镇冰等率水陆两军赴鄂“剿办”;湖南驻岳州巡防营夏占魁部以瑞澄电令乘轮抵汉口刘家庙;驻汉口各外国领事馆宣告“严守中立”。这些情况描述了近代一场著名战役,这一战役发生于()A1911年 B1915年 C1918年 D1927年【答案】A【解析】据材料“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萨镇冰等率水陆

36、两军赴鄂剿办”“抵汉口刘家庙”可知,这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及各外国领事馆的反应,故选A项;1915年清政府已垮台,排除B项;1918年清政府早已不在,排除C项;1927年清政府早已垮台,排除D项。9(2021浙江杭州二模10)“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出自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影响最大的是()A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陆 B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清政府因大量割地赔款而不堪重负【答案】C【解析】据材料“如复滋

37、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永不叙用”可知,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项;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扩大了外国侵略,排除A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排除B项;辛丑条约赔款白银 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没有大量割地,排除D项。10(2021浙江杭州二模9)“然以数千年前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段资料最

38、有可能出自()A洋务派大臣请更风俗的奏折 B康有为等请革服饰以开风气的奏稿C中华民临时政府易服法令 D新文化运动时批判礼教的报刊文章【答案】B【解析】据材料“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可知,该资料建议皇帝下诏书,倡导人们断发易服,更新社会风气,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皇帝制度依旧存在,所以资料最可能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等维新派请求变革服饰以更新社会风气的奏稿,故选B项;洋务运动主要涉及经济和军事领域,没有涉及到断发易服等风俗习惯的改革,排除A项;中华民国时期,皇帝制度已经废除,与材料“诏天下同时断发”不符,排除C项;“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不符,且材料是断发易服,排除D项。11(2021天

39、津南开区一模7)20世纪初,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受命担任修律大臣的沈家本认为,须以“模范列强为宗旨”,当时翻译的各国法律包括法、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商事法律以及英美的公司法。清末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民商法,但在亲属法和继承法以及物权法方面,保留了一些反映当时国情的制度。该材料主要表明清末以来,民商法的制定()A积极回应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诉求 B完全照搬了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模式C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既仿效西方法律又考虑了本国实际【答案】D【解析】据材料“清末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民商法,但在亲属法和继承法以及物权法方面,保留了一些反映当时国情的制度”可知清末民商法的制定既效仿西方法律

40、又考虑了本国实际,故选D项;资产阶级维新派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的时间是19世纪末,排除A项;民商法的制定既效仿西方,又考虑了本国国情,并不是“完全照搬”,排除B项;法律的制定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材料的重点是民商法制定的内容,排除C项。12(2021河南平顶山、许昌、济源二模29)下面是中国近代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变化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其中农产品值所占比例%18731484492866261893181713284231561903333961894962681910593337231957391A列强对华侵略加剧 B农村成为列强侵略重点

41、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答案】A【解析】据材料“从18731910年中农产品在商品出口总值中占的比重逐年提升”,说明列强侵略加剧,故选A项;材料中“近代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表”,可知农产品在各种商品出口中的比重,但并未得知列强侵略的重点在于农村,排除B项;依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业等,但材料中涉及到农产品出口,排除D项。13(2021北京丰台一模6)近代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些规定()A使中国开始沦

42、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C使清廷面临割地、赔款、开埠的窘境 D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B【解析】题干中划定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中的内容,结合所学,“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而外务部使列强可以通过外交途经控制中国,因此这些规定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故选B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根据所学,设使馆界、改设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该条约中没有割地、开埠的条款,排除C项;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排除D项。14(2021河南郑州二模29)著

43、名学者罗志田认为,中国人都用器物、政制、文化三段论来诠释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不过却忽略了其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即前两次转变都是对外作战失败之后的“觉悟”,而第三次转变更多是一次自我的“觉醒”。这种转变()A是西方先进思想传播的必然结果 B是近代西方侵华方式转变的产物C根植于近代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D体现国人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前两次转变都是对外作战失败之后的觉悟,而第三次转变更多是一次自我的觉醒”并结合所学可知前两次转变体现国人将救亡图存的方式指向西方的技术或制度,而第三次转变则将救亡图存的方式指向了国人的思想,是进步的体现,故选D项;三次转变均有西

44、方先进思想传播的影响,无法体现第三次转变的特殊性,排除A项;近代西方侵华方式甲午战后便已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政治瓜分了,直接推动的是第二次转变(学政制),而材料侧重第三次转变与前两次转变的差异,排除B项;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在鸦片战争后便已有,并非第三次转变才开始,排除C项。15(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29)表1 19世纪末中国新增厂矿及资本统计表(部分)年份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厂矿数资本(元)厂矿数资本(元)18946201304021174800189515372991824895101896101322910215167831897134730360311888811

45、89813208811011200000据表1可知,当时()A洋务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B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官办企业发展成为商办企业 D中国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18941898商办企业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资本超过了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厂矿,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选B项;据表格信息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厂矿一直存在,可见洋务企业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项;材料表格只能反映出官办企业和商办企业的数量和资本,无法推出官办企业发展成为商办企业,排除C项;据所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一直不合理,且材料并未反映经济结构问题,排除D项。16(2021安徽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4月联考

46、28)John E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l902年至l910年间,每百页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B甲午战争后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C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D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在外交中注意维护主权【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主权”一词在甲午战后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反映了社会意识中主权观念的强化,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主权观念强化是民族

47、意识觉醒的表现,故选A项;清季外交史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一部反映清末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文献,并非清朝官方外交文书,不能体现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排除B项;标志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与材料中“主权”一词出现频率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并未维护主权,直至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17(2021四川凉山州二模28)“戊戌年间由亲政的光绪帝主持的变法运动曾使举国上下一致欢呼,庚子之后由恢复“听政”的慈禧主持的“新政”却使国人普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据宣统二年编制的预算统计,清政府于1899年的财政赤字即达1,300余万两,1910年却增至8,

48、000万两左右”。“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时,世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以后,则多有有识之士为其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些史料说明清朝末年()A1898年清政府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B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主张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C清政府丧失了改良自救的最佳机遇D清末新政促进了民族工业 “短暂春天 ”的到来【答案】C【解析】据材料“国人普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财政赤字增至8,000万两左右起义失败恨其事之不成”可知清朝末年历次救亡图存皆告失败,故选C项;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1895年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据材料“世

49、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可知没有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且孙中山的革命立足于资产阶级,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扫除了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原因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排除D项。18(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7)1895年3月,严复在原强中强调,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弱者当为强肉,愚者当为智役焉”。他认为,中国具有文化上的优越性,是“文胜之国”,故“异族常受制于中国”,而非“异族制中国也”。严复意在()A激发国人变法图强 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C张扬传统的夷夏观 D阐释人类的社会发展规律【答案】A【解析】据材料“弱者当为强肉,愚者当为智役焉”及

50、其材料所给时间可知严复在强调变革的必要性,故选A项;材料突出严复倡导对内变革的合理性,并非对外的反帝爱国,排除B项;夷夏观体现等级观念,张扬传统的夷夏观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排除C项;阐释规律还是为适应形势,积极变革,实现救亡图存,排除D项。19(2021福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适应性检测8)百日维新之际,慈禧太后“戒帝毋操之过蹙”,要求光绪帝“但留祖宗神位不烧、辫发不剪”。光绪帝在变法期间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得以在短时间内颁布诸多法令。由此可见,慈禧太后()A固守传统的封建思想 B逐步还予光绪帝实权C既得利益因变法受损 D支持有序渐进的变法【答案】D【解析】“毋操之过蹙”说明慈禧

51、太后反对操之过急,“光绪帝在变法期间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得以在短时间内颁布诸多法令”,说明慈禧太后支持变法,故选D项;慈禧太后支持有序渐进的变法,说明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并非固守传统,排除A项;“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可知光绪需得到慈禧太后同意方可施行新法,说明大权仍在她手中,排除B项;材料大意为慈禧太后支持有序渐进的变法,诸多法令正是得益于她的支持才得以施行,无法据此推知其既得利益因变法而受损,排除C项。20(2021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6)19世纪末,梁启超在小说三先生传中讲述了乞丐张先生、伶人何先生、太监寇君的爱国故事。在序文中,梁

52、启超写道:“使天下得千百贤如三先生者,以兴新法,何事不举?以救危局,何难不济?以厉士气,何气不扬?”据此可知,梁启超的近代小说观念()A以通俗教育为主要作用 B以思想启蒙为核心理念C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职责 D以倡导文学革命为使命【答案】B【解析】据材料“爱国故事”“以兴新法,何事不举”可知,梁启超写三先生传带有宣传维新思想、救亡图存的目的,反映了其以思想启蒙为核心理念的小说观,故选B项;梁启超的小说已超越了通俗教育的范畴,上升到改造国民思想层面,排除A项;据材料“以兴新法,何事不举”可知,梁启超的小说并非仅仅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其主要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排除C项;以倡导文学革命为使命的是新文化运动

53、,排除D项。21(2021浙江高三模拟考试9)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后发展为一厂、二厂和三厂。19131915年,张謇担任农商总长。据大生系统企业史统计,19121918年大生一厂发展状况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年份锭数资本额利润1912年4080011300003269852321913年4080011300003676919721914年4080020000003475737601915年6000020000002756499331916年600002000000629203161917年6000020000007967685301918年60000200000063866

54、9775锭数和资本额明显增加与一战爆发有关 中华民国成立后利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利润上升可能与北洋军阀政府支持相关 一战期间大生一厂发展规模在逐步扩大A B C D【答案】B【解析】据图中所给数据,1914年资本额从“1130000”变为“2000000”,1915年锭数从“40800”变为“60000”,这与一战期间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有关,故正确;利润一栏,从1913年到1918年,虽然有升有降,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故正确;据材料“19131915年,张謇担任农商总长”可知,利润上升可能与北洋军阀政府支持相关,故正确;一战期间大生一厂资本额一直是2000000,锭数1915年后一直是6000

55、0,规模没有扩大,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22(2021浙江高三模拟考试8)有学者认为,近代某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排外变而为媚外;前此之力阻变革者,至此则变为貌行新政,以敷衍国民。”该条约签订后()A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B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D【解析】据材料“排外变而为媚外”“貌行新政”(清末新政)可知,该条约为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项;中法新约签订,使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第一次鸦片

56、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23(2021辽宁葫芦岛一模8)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侧重“技术”层面,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答案】D【解析】之所以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讲到科学或者物质多从精神、方法或者文明角度来讲,直接原因是当时我国在精神或者方法层面存在着尊孔复古的逆流,必须用西方的精神或者文明加以抵制,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工业正进

57、入“短暂春天”,而不是初步发展阶段,排除A项;共和政体属于政治层面,与题干中的精神或者文明不是一个范畴,不能作为直接原因,排除B项;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也属于政治层面,不能作为文化方面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24(2021安徽池州一模29)十月革命前,陈独秀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之后,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李大钊说,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说,东方思想固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也未必尽是,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当时,新文化运动()A推动人们继续探求救国出路 B转向了传播马克恩主义C打破社会对

58、资本主义的幻想 D改变对东西文化的态度【答案】A【解析】材料主旨意在说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对中国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持怀疑态度,推动人们继续探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救国出路,故选A项;据所学十月革命前并未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材料只是部分先进人物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不能说明打破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幻想,排除C项;材料只是部分先进人物的看法,不代表国人的态度,排除D项。25(2021安徽池州一模28)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我国强行投资设厂。甲午战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这一规定使()A日本控制了中国重工业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C中国开始产生机器工业 D中国民间手工业完全破产【答案】B【解析】据材料“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可知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故选B项;据所学近代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日本没有控制中国重工业,排除A项;据所学19世纪70年代中国机器工业就已经产生,排除C项;据所学近代中国民间手工业一直存在,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