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 喻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眇者不识日 眇:眼瞎。B扪烛而得其形 扪:抓,抓住 C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既:止,尽。D南方多没人 没:潜水。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自盘而之钟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求道而不务学 道可致而不可求 D问之有目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所说的“道”,可以讲成“道理”,也可以引申为“法则”“规律”,实际上是指儒家之道,总之是无形的。B.文章前两段,先引寓言然后进入议论;后两段,则先议论然后引
2、寓言,既形象生动,又活泼多姿。C.文章引用子夏的话,意在说明:君子只有虚心向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学习,掌握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致道”。D.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作文主旨,作者的立意在于反对“杂学而不志于道”和“求道而不务学”两种倾向,而认为后者危害尤烈。1.传授方法 “八面受敌”读书法。2.探究寓言材料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苏东坡与王郎书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书之富,如之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之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所谓“八
3、面受敌”(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读书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同一篇文章,每一次阅读都选定一个明确的目的,这样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选题参考1.思路中心 2.材料使用 3.写作目的 4.学习启示 写作背景 王安石主持变法,考试上“罢贡举词赋科,以经术取士”。旧日科场以赋取人,读书人“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今者科场以大意取人,故学者只务空言高谈,而无实学。再加上考试将安石与其子王雱编辑训释的诗经、书经与周礼(“三经新义”)作为学校及科考的范本,一般士子为求功名,只拘泥在“新义”上,或囫囵吞枣地背诵陈言死句,或不求甚解地学习经文,或陈义过高地空谈义理,以致于学识、道理浮华不实。
4、苏轼在答张文潜县丞书中说:“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启示打比喻是启发读者,给读者留有余地;作分析是引导读者,使读者深入思考;下结论则是点醒读者,让读者一目了然。三者结合,才是正确使用作文材料的方法。“螺旋式”的比喻方式: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来比喻说理。好处:使文章结构变化多端,使寓言的主旨和理念更深入和加强。一匹小马要过河,在路上遇见了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河。牛大伯说:”水很浅,可以过。”小马正要过,忽然听见一只松鼠大叫:“不能过,不能过!水深的很,前天还淹死了我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说的那样浅,又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讨论思考:题目日喻改成日寓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