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核心素养1.通过文献和新闻报道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成效。(综合思维)2.通过视频、文献、新闻报道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明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人地协调观)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1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后又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2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和
2、贯彻执行,从而在法治轨道上规范了企业和公民行为,为实现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保驾护航。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1措施(1)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2)2018年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2成效(1)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2)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1原因: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2主要内容(1)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3)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5)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3主要途径(1)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2)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3)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4)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一、判断题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198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确定的。()2我国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3我国环境形势已经很好,环境污染和生态
4、破坏已经根治。()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二、选择题6不属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是()A排污许可证制度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C“三同时”制度 D谁污染谁治理答案:D7按照中国环保法体系,下列法规按层次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宪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国际环境保护法B.国际环境保护法、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C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行政法D地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答案:C三、填空题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铸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
5、、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不包括附近工厂污染源):_、_、_。(2)我国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_;_;_。(3)我国环境管理的制度有_。答案:(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运输造成的污染上游带来的污染(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
6、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探究点(一)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新华社2018年6月24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如图是中国环境保护徽标。二、核心素养培优1指出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综合思维)提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2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人地协调观)提示: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组建生
7、态环境部。3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成效。(地理实践力)提示: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在探究中悟 一、我国三大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二、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成效成效内容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国家陆续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环境治理工作。近年来,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和主要江河水域环境质量逐步好转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国家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8、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1世纪初的近16.6%上升为2017年的21.63%,草场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面积逐渐减少,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到实践中用 国家环保总局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水污染不低于2 600元/日。据此完成12题。1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A环境保护B谁污染,谁治理C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对污染企业罚款符合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排污收费制度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D排污许可证制度解析:1.B2.B
9、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排污收费制度,贯彻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下表为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回答34 题。类型总面积/km2类型总面积/km2风景名胜区373.16生态绿地134.70洪水调蓄区32.6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21.85森林公园211.30重要湿地127.4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B设置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C生态保护红线区决定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D设置生态
10、保护红线区会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4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B影响城市水循环,使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解析:3.A4.D第3题,椐材料可知,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说明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A正确;设置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B错误;生态保护红线区不是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C错误;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有利于南京市城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D错误。故选A。第4题,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区有利
11、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A错误;影响城市水循环,使地表径流变化减小,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而非改变)植被类型,C错误;据材料可知,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D正确。探究点(二)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2021年4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
12、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海报图。二、核心素养培优1分析我
13、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人地协调观)提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际形象和对外贸易。2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综合思维)提示: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分析从哪些方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地理实践力)提示:从思想、政策、措施、行动等方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在探究中悟 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1推进
14、绿色发展(1)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3)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4)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5)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1)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2)加快水污染防
15、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3)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4)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和垃圾的处置。(5)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6)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7)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1)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3)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
16、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4)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5)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1)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2)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3)坚决
17、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到实践中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影响附近居民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到大气中D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2下列做法中,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是()西北地区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湖泊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ABC D解析:1.D2.B第1题,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
18、、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恶化的现象。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排放废弃物所致。轧钢厂的噪声影响附近居民、氮肥厂的废水排入河流、焦化厂的废气排到大气中均属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D项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脆弱,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会造成生态破坏;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正确;湖泊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易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故选B项。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中国民促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起“26 空调节能行动”,倡议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将所有房间或建筑的空调温度调至26 。据此回
19、答34题。3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 空调节能行动”的作用有()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压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倡导健康节约型生活方式A BC D4“26 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意义是()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解析:3.C4.A第3题,该行动是一个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公益行动,可减少能源的使用,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压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正确。该行动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错误。第4题,该行动的主要意义是倡导节能减排,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公众参与,A项正确。1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
20、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后又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2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为实现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保驾护航。3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4我国的环境保护成效(1)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2)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5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3)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5)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1)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2)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3)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4)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