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2 酚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中含有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之生成2,4,6-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B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时全部溶解,冷却到 50 时,溶液仍保持澄清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但可以与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 CO2D苯酚可以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D解析: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分子中有OH 的化合物都是醇B羟基与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结构式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化合物一定是烃D醇与酚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但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D解析:酚类物质中也含有OH,但不属于醇,A 不正确;羟基是中性基团,OH带一个
2、单位的负电荷,二者的结构不同,故 B 不正确;醇、酚类等只含 C、H、O 元素的有机物在 O2中燃烧的产物也只有 CO2 和 H2O,故 C 不正确;虽然醇和酚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但由于二者的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3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与 FeCl3 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显色的种类分别有()A2 种和 1 种 B2 种和 3 种C3 种和 2 种 D3 种和 1 种C解 析:该 化 合 物 的 分 子 式 为 C7H8O,它 与 甲 基 苯 酚()、苯甲醇4从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结构为:原花青素具有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可防止机体内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而
3、引发的肿瘤等多种疾病。有关原花青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既可看作醇类,也可看作酚类B1 mol 该物质可与 4 mol Br2 反应C1 mol 该物质可与 7 mol NaOH 反应D1 mol 该物质可与 7 mol Na 反应C解析:结构中左环与右上环均为苯环,且共有 5 个羟基(可看作酚),中间则含醚键(环醚)和两个醇羟基(可看作醇),故 A 正确;该有机物结构中能与 Br2 发生反应的只有酚羟基的邻位(共 4个可被取代的位置),故 B 也正确;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只有酚羟基(共 5 个),故 C 错;有机物中酚羟基和醇羟基共 7 个,都能与 Na 反应,故 D 正确。
4、5.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遇 FeCl3 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互为同系物B滴入 KMnO4(H)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说明分子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C1 mol 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 H2 反应时,最多消耗 4 mol Br2 和 6 mol H2D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D解析:观察有机物的结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两种官能团,则该有机物具有烯烃和酚类化合物的性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以使 FeCl3 溶液显紫色,但该物质和苯酚不互为同系物,A 项错误;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也易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B 项错误;1 mol 该物质中含有 2
5、 个苯环、1 个,因而与H2 反应时最多消耗 7 mol H2,C 项错误;苯环上的碳及其直接相连的 6 个原子共 12 个原子共平面,及其直接相连的 4 个原子共 6 个原子共平面,D 项正确。6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B解析:A 项,饱和溴水与苯进行萃取、与苯酚生成三溴苯酚沉淀,验证了羟基对苯环活性的影响,故 A 正确;B 项,酸性高锰酸钾与甲苯反应生成苯甲酸,溶液褪色,验证苯环对甲基活性的影响,故 B 错误;C 项,己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苯不能,证明苯中无碳碳双键,故 C 正确;D 项,碳酸能使石蕊变色,苯酚不能使石蕊变色,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
6、酚的酸性,故 D 正确。7对 1 mol 己烯雌酚在下列变化中的预测正确的是()A中生成 7 mol H2O B中生成 2 mol CO2C中最多消耗 3 mol Br2D中最多消耗 7 mol H2D解析:己烯雌酚的分子式是 C18H20O2,反应中生成 10 mol H2O,A 项错误;己烯雌酚中含有 2 个酚羟基,但不能和 NaHCO3发生反应,B 项错误;一分子己烯雌酚中含有 2 个苯环和 1 个碳碳双键,1 mol 己烯雌酚最多能和 5 mol Br2 发生反应、最多消耗7 mol H2,C 项错误、D 项正确。解析:由酸性:羧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可知NaHCO3 溶液只与羧基反
7、应,不与酚羟基反应;Na2CO3 溶液、NaOH 溶液均能与羧基和酚羟基反应;NaCl 溶液与羟基和酚羟基均不反应。9欲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蒸馏;过滤;分液;加入足量的钠;通入过量的CO2;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加入足量的 FeCl3 溶液;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入足量的浓溴水;加入适量盐酸。合理的步骤是()ABCDB解析:10天然维生素 P 的结构简式为:存在于槐树花蕊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 P 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和溴水反应B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C分子中有三个苯环D1 mol 维生素 P 可以和 4 mol NaOH 反应C解析:由维生素 P
8、的结构可知,由于有酚羟基,可以和溴水反应;由于是有机物,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分子中中间的不是苯环;由于有 4 个酚羟基,所以可以和 4 mol NaOH 反应。11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 A 的毒性。双酚 A 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DA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 2 mol Br2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化学式为C15H28O2解析:A 中,1 mol 该物质每个苯环上可消耗 2 mol
9、Br2,共消耗 4 mol Br2;B 中,酚的酸性没有碳酸的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 CO2;C 中,中间一个碳原子上连的四个碳构成空间四面体,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D 中,加成后不含有双键,但有两个环,氢原子数为 32428。12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 A 的结构简式,关于这种儿茶素 A 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 C15H12O71 mol 儿茶素 A 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 7 mol H2 加成等质量的儿茶素 A 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
10、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1 mol 儿茶素 A 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Br24 molA B C D解析:儿茶素 A 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和一个碳碳双键,所以最多可与 7 mol H2 加成;分子中的OH 有 5 个酚羟基、1 个醇羟基,只有酚羟基与 NaOH 反应,1 mol 儿茶素 A 最多消耗 5 mol NaOH,而醇羟基和酚羟基均能与 Na 反应,1 mol 儿茶素 A 最多消耗 6 mol Na;酚羟基的邻、对位和均可与溴反应,故1 mol 儿茶素 A 最多可消耗 5 mol Br2。二、填空题132008 年北京奥运会对兴奋剂采取了严格的检验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运
11、动员服用兴奋剂现象的出现。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最多有个碳原子共平面,它与苯酚(填“是”或“不是”)同系物,理由是。(2)该兴奋剂与 FeCl3 溶液混合,现象是。16该物质分子中含 2 个苯环,且含碳碳双键,所以不属于苯酚的同系物不是显紫色(3)滴入 KMnO4 酸性溶液,振荡,紫色褪去,(填“能”或“不能”)证明其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理由是。(4)1 mol 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 H2 反应时最多消耗 Br2 和H2 分别为mol 和mol。不能酚羟基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也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故不能证明存在碳碳双键47解析:(1)根据该物质的
12、分子结构,最多有 16 个碳原子共平面。该物质分子中含有 2 个苯环,且含有双键,所以不属于苯酚的同系物。(2)该物质与 FeCl3 溶液反应显紫色。(3)酚羟基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也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 KMnO4 酸性溶液证明存在碳碳双键。(4)1 mol 该物质最多消耗 4 mol Br2,与 H2 反应时最多消耗7 mol H2。14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如下所示:(1)上述流程中,设备中进行的是操作。(填写操作名称)(2)由设备进入设备的物质 B 是。萃取NaHCO3(3)在设备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在设备中,物质 B 的水溶液和 CaO 发生反应
13、后,产物是 NaOH 和,通过过滤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5)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二氧化碳、苯、。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CaCO3氧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解析:16(1)化合物 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A 可以发生以下变化:解析:A 可与 Na 反应,A 的化学式为 C4H10O,说明 A 中一定有OH;由 A 只有一种一氯代物 B,可推出 A 为(CH3)3COH。A 与 Cl2 光照反应只能发生在烃基上,由此可推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 是 A 的同分异构体,也可发生图示变化,说明 F 也是醇类,结合 F 的一氯代物有三种,可推出 F 的结构简式。由化合物“HQ”的化学式,可做显影剂,可以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可知“HQ”属于酚类,酚类可发生加成(有苯环)、可发生氧化反应(酚羟基)。由“HQ”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可推知“HQ”为。由 A 与“HQ”反应生成水和“TBHQ”,“TBHQ”与 NaOH 反应得到 C10H12O2Na2 的化合物,可推知,酚羟基没有与 A 结合,与 A 中羟基结合的应是酚羟基邻位上的氢,由此可推出“TBHQ”的结构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