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229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河南八市下学期第一次测评)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导致的结果是(C)A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解析: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对正电荷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或对负电荷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2(2019山东德州期末)下列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B)A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的效果可

2、能不同B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扩散通过突触前膜C释放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解析: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靶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如作用于腺体会引起其分泌相关激素,而作用于肌肉则会引起其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使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正确。3(2019山东潍坊期末)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A突触

3、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4(2019四川乐山二模)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

4、经传出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C感受器就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传出神经末梢,它们都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K外流、Na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是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解析: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正确;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错误;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是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错误。5(2019福州质检)下列关于神

5、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B)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移走,不可以使后膜产生持续电位变化,A错误;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产生的,C错误;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产生的,D错误。6(2019四川巴蜀联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神经递质

6、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解析: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A正确;突触后膜能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效应器上也存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D错误。7(2019浙江衢州、丽水、湖州、舟山四市联考)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B)A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软骨的形成和钙化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解析: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

7、分泌,B错误。8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B)A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B神经细胞膜上都含有相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受体C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膜内K/Na的值减小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相同解析:实现组织修复的过程是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故神经细胞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不完全相同的;损伤信号刺激神经干细胞,使神经干细胞产生动作电位,Na大量流入细胞内,则细胞内K/N

8、a的值减小;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也是胞吐。9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A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C释放的多巴胺与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解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属于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胺较长时间停留在突触间隙,其作用时间延长。多

9、巴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的。10(2019山东德州期末)下图为人体受到某种应激刺激时机体进行调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激素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激素B通过体液运输到肾上腺皮质C应激刺激使激素A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解析:激素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激素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B错误;应激刺激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是反

10、射活动,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垂体的分泌功能,使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D正确。11(2019湖南五市十校共同体联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B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C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解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

11、化学信号的信号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D正确。12(2019河南螺河高级中学三模)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 mmol/L145 mmol/Lb140 mmol/L5 mmol/L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

12、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解析: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没有钠离子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B正确。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形成膜内外电位差,受到适宜刺激时与相邻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并发生电荷移动,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C正确。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造成膜内外电位变化,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从而使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2019安徽六安一中三模)青蛙后肢

13、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缩回,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兴奋到达a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原因是Na内流。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2)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过程,使肌肉松弛。某实验小组用破坏了脑而脊髓完好无损的青蛙来探究信息传导阻断机理的实验,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目的是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正常。(3)在c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b处,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一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来阻断信息的传导。如

14、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来阻断信息的传导。解析:(1)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兴奋到达a时,Na内流,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2)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的目的是检测传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否正常。(3)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类兴奋性神经递质,c表示突触。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来阻断信息的传导;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突触后

15、膜产生兴奋。因此,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仍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通过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来阻断信息的传导。14(15分)(2019广东惠州一模)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兴奋(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图中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据图分析,NMDA的作

16、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解析:(1)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分析图示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因此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2)图中过程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将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17、3)题图显示,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于后膜上的受体引起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结合ALS的发病机理可推知,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使突触间隙谷氨酸的含量减少。15(15分)(2019沈阳二模)如图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

18、列问题:(1)当甲图中的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2次、2次。(2)在乙图中,静息状态下,Na由神经元排出的方式为主动运输。(3)丙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6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不同的受体,打开不同的离子通道,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当细胞外液中Ca2浓度较低时,则直接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无法融合,神经递

19、质释放减少(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从而影响兴奋的传递。若神经递质甲和乙分别打开了Na通道和Cl通道,其中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内呈正电位的是神经递质甲,另一种神经递质可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1)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兴奋由传向,因此,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均偏转2次,但2次之间的时间间隔A要短于B。(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排出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3)丙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4处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6处可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4)当细胞外液中Ca2浓度较低时,膜两侧Ca2浓度差较小,则直接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融合或融合减弱,进而影响了神经递质的释放。在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含量较多,因此,当神经递质甲打开Na通道时,会导致Na内流,从而使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当神经递质乙打开Cl通道时,导致Cl内流,膜内的负电位变大,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