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177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赤峰二中2014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2014-10-24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运用分封制巩固统治 B、运用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2、有学者指出,(

2、西周)几乎所有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而进行的一场周朝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3、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

3、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4、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子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5、据史记、平津侯全文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6、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

4、子继承制A、 B、 C、 D、7、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这段秦律最能说明A、地方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B、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C、秦律采取轻罪重罚原则 D、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8、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追根溯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

5、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0、“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1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 B、实行世卿世禄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6、 D、实行郡国并行制12、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乡亭市里。这种现象说明A、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B、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C、皇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4、“(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

7、,若有边檄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辖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5、“廷寄”是中国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始于雍正皇帝,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泄密。皇帝将机要文书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廷寄”可作为研究我国古代哪一历史问题的重要资料A、选官制度的突变 B、宰相制度的变革C、监察制度的发展 D、君主权力的变化16、某班同学在看了毛泽东点评历代名相后,对丞相制度进行了探究,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丞

8、相制度的存废与皇帝制度同步 B、丞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C、丞相制度经历了一相多相废相的历程D、丞相制度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17、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清“康乾盛世”时期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然而北宋“兵虽多而战斗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因素是A、强干弱枝,地方兵权收归中央 B、削弱地方官员的实权C、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D、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18、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在宋代曾依次担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要职,他分别执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9、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19、从秦到清,君主专制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实行三省制,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C、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权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0、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A、封建统

10、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22、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2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4

11、、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历 史 试 题第 卷 非选择题(共5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

12、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帝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

13、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2)据材料二,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更相诛伐”的现象,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4分)26、(20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综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试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

14、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0分)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

15、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试从中央政府组织方面说明“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4分)(2)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