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5章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水解C.较弱光照条件下,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小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和多肽都含肽键,都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较
2、弱光照下,由于能量供应减少,光反应速率减小,光照并未影响酶的活性。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变性失活。答案:D2.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C.可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置多个滤纸片解析: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液面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温度影响过氧
3、化氢的分解,不能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D3.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相关特性及其作用底物情况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一,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混合,可得到中间产物乙;实验二,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和酶2混合,可得到小分子物质a;实验三,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2混合,不能得到中间产物乙及小分子物质a。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A.小分子物质a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B.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C.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出酶1具有专一性D.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解析:由实验一、二、三对比可分析得出酶1和酶2催化的反应可能为甲乙小分子
4、物质a,酶2的作用底物可能是乙,小分子物质a可能是甲的基本组成单位。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三进行分析可知,酶1的作用底物是大分子物质甲,但实验未涉及酶1作用的第二种底物,故不能推测酶1具有专一性。由于缺乏和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并且题干没有设计对温度和pH等条件的控制,因此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答案:C4.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步骤12345注入淀粉溶液注入蔗糖溶液注入某种酶溶液注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观察现象试管2 mL-2 mL2 mLA试管-2 mL2 mL2 mLB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B.步骤
5、3只能选用新鲜的淀粉酶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淀粉酶,则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D.该实验还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解析:本实验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底物来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种类;酶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若选用新鲜的淀粉酶,试管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还原糖,而蔗糖不发生分解,所以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蔗糖及蔗糖水解产物都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水解。答案:C5.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虚线可表示增
6、加酶浓度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解析:酶量增加时,反应速率加快。底物量一定时,酶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最大生成物量所需反应时间变短。在底物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随反应时间延长,底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图可以表示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在底物量一定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答案:C6.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的4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在结构上的差异只体现在碱基的不同。下列叙述错误
7、的是()A.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B.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C.CTP中的“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D.UTP中的“U”是构成RNA的碱基解析:细胞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在结构上的差异只体现在碱基的不同。所以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即磷酸、核糖和碱基。CTP中的“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UTP中的“U”是尿嘧啶,是构成RNA的碱基。答案:C7.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叶肉细胞中不能大
8、量储存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C.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合成DNA的原料D.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解析:ATP的结构不稳定,决定了其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植物叶肉细胞吸收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提供的能量,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葡萄糖水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答案:A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有丙酮酸B.叶肉细胞中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光合
9、作用的暗反应C.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不彻底氧化产物中储存有能量未释放D.人体在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CO2的量多于O2的消耗量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能形成中间产物丙酮酸。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暗反应需要的ATP来自光反应,不能由细胞呼吸提供。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未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产生。人体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O2消耗量等于CO2的生成量。因此,人体在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CO2的量等于O2的消耗量。答案:D9.下列细胞结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能产生CO2的是()A.肝
10、细胞的线粒体基质B.乳酸杆菌的细胞质基质C.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D.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解析:人体肝细胞和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CO2产生。水稻根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答案:B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ATP的C.剧烈运动后,肌肉会酸痛,这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解析:有氧
11、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少量的H。有氧呼吸的第二阶级还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H。所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其中,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答案:B11.野生型酵母菌在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酶的作用下产生的H可与显色剂TTC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上述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也可产生H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
12、法合成ATP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基质中被分解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都可以合成ATP。答案:C12.甲、乙两个三角瓶中有等量葡萄糖溶液,向甲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向乙瓶中加入由等量酵母菌研磨过滤后获得的提取液(不含酵母细胞)。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均有酒精和CO2的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两瓶中催化酒精产生的酶种类相同B.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C.甲、乙两瓶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D.实验结果支持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解析: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甲、乙两个反应体
13、系中都能产生酒精,说明都进行了无氧呼吸,而参与无氧呼吸的酶种类相同。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甲瓶中活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酶,故随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同。乙反应体系中不含酵母细胞,也能进行酒精发酵,故实验结果否定了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答案:D13.右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经过20 d左右幼苗死亡,并因被细菌感染而腐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越来越少C.在
14、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便没有CO2的释放解析: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会不断水解为葡萄糖,导致淀粉的含量下降,葡萄糖的含量上升。因此,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甲。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不断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总量越来越少。在暗处,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光合作用。细菌的细胞呼吸也可释放CO2。答案:B14.下图是与酵母菌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最终去向有两处,即ATP中的化学能、散失的热能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D.物质a产
15、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解析: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检测酒精的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物质a是CO2,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答案:D15.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并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下图所示)。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后,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的位置应为()解析:在层析液中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胡萝卜素
16、、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混合液中含4种色素,扩散后在滤纸条上形成4条色素带。答案:B16.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解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离体的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叶绿体中的色素既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蓝紫光。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不仅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还能产生ATP。答案:A17.科学家提取
17、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或添加,“-”表示无或不添加)。下列条件下能产生葡萄糖的是()选项场所光照CO2ATPNADPHC5A基质-+-+B基粒+-+C基质和基粒-+-D基质和基粒+-+解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需要光照;暗反应进行时,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需要叶绿体基质中的C5和大气中的CO2的参与。答案:D18.右图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某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其中A、B、C、D表示四种化合物,a、b表示两个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为“卡尔文循
18、环”B.C物质可以作为b过程的还原剂C.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此过程的进行D.突然增强光照,叶肉细胞内B物质的含量将减少解析:图中所示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即卡尔文循环。C物质是NADPH,可作为暗反应中C3还原的还原剂。在无光条件下,由于缺乏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所以不利于该过程进行。增强光照后,光反应增强,能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NADPH,所以叶肉细胞内B物质(C3)的含量会减少。答案:C1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右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
19、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只是线粒体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 mg/(100 cm2叶h)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强度条件下11 h,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 mg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向右移,C点将向左下移动解析:在A点所示条件下,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点的纵坐标表示呼吸速率。C点光照强度下,光照11h,每100cm2叶片吸收CO2的量为1110=110(mg),晚
20、上每100cm2叶片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量为135=65(mg),一昼夜每100cm2叶片净吸收CO2量为45mg。将温度提高到30,真正光合速率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增大,净光合速率降低,C点将向左下移,光补偿点B点向右移。答案:A20.下图为不同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相对值(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在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不释放氧气B.突然进行遮光处理,植物叶肉细胞中C3生成量减少C.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植物的光饱和点D.最适宜在树林下套种的是植物解析: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整株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会释放氧气。突然进行遮光处理
21、,植物叶肉细胞中ATP和NADPH合成减少,还原C3生成C5减少,随后CO2与C5结合生成C3的量也减少。本实验数据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升高温度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故光饱和点应下降。树林下光照强度较低,植物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低,最适宜在树林下套种。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8分)图1、2、3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3)图2中曲线AB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4)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请在图2中,利用
22、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5)能否以H2O2为材料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解析:(1)图1是在等量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Fe3+和无催化剂O2产生量的变化曲线,所以自变量为催化剂的有无及种类;图2和图3的自变量为横坐标代表的因素,分别是H2O2浓度和pH。(2)由图1中曲线可知,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很多。(3)图2中AB段表示H2O2浓度增高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大,说明此时反应速率不再受H2O2浓度的限制,因此可能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4)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以后,在相同的H2O2浓度下,O2产生速率增大。(5)温度会影响H2O2分解的速率。答案:(1)
23、催化剂的有无及种类H2O2浓度pH(2)高效性(3)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浓度)有限(4)如下图所示(5)不能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22.(5分)下图表示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2)种子中ATP的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各组种子的实验应在环境中进行。(3)分析第57天种子中ATP含量降低的原因:。(4)由图可知,酸雨可能通过阻碍大豆种子的萌发。解析:(1)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pH的酸雨,因变量为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2)种子中ATP的
24、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温度、氧气浓度、光照等,实验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3)第57天时种子代谢旺盛,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消耗较多的ATP。(4)由图可知,酸雨pH越低,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越低,说明酸雨可能通过抑制种子呼吸速率,降低ATP含量来抑制种子萌发。答案:(1)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大豆种子ATP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2)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黑暗(3)ATP的消耗量增加(4)抑制种子呼吸速率,降低ATP含量23.(7分)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
25、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甲乙(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填数字),A表示,D表示。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填数字)。(2)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的O2体积分数是。图乙中最适合储存水果或蔬菜的O2体积分数是。(3)O2体积分数为b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倍。解析:(1)图甲中生理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生理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生理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产生的能量最多;生理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A物质为丙酮酸,B物质为H,C物质为乙醇,D物质为乳酸。(2)
26、图乙中O2体积分数为a时,该器官不吸收O2,只有CO2生成,因此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O2体积分数为d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植物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O2体积分数为b和c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则植物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2体积分数为c时,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最少,故c是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最佳O2体积分数。(3)O2体积分数为b时,O2吸收量相对值为3,则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相对值为3,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相对值为5,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答案:(1)丙酮酸乳酸(2)dc(3)
27、524.(8分)下图是外界条件(温度和O2浓度)对植物细胞呼吸相对速率影响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AB段说明,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BC段说明温度超过某一值后,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原因是。(2)图乙中曲线表示呼吸。如果曲线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细胞呼吸,那么DE段根内积累的有害物质是。(3)图乙曲线中DE段快速下降,其原因是。曲线所表示的细胞呼吸类型中利用O2的场所是。(4)若用CO2的释放量表示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曲线、交叉时,两种细胞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之比为。解析:细胞呼吸需要酶的催化,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水稻根
28、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O2的存在会抑制无氧呼吸的进行。当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相等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量的3倍。答案:(1)增强降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升高;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2)无氧酒精(3)随着O2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线粒体内膜(4)3125.(12分)下表是针对甲、乙两种高等植物设计实验所测得的相关数据(温度和CO2浓度等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分析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klx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klx光合速率达到最
29、大值时CO2吸收速率mg(100cm2h)-1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100cm2h)-1甲植物13126乙植物393014(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甲、乙两植物相比,植物更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3)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若将甲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 kl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 klx的环境中,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来源于。(4)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与乙植物相比较,甲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较(填“大”或“小”)。此时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mg/(100 cm2h)。解析:(1)由题意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
30、强度和植物的种类。(2)由于乙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高,因此乙植物更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3)表格中数据显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为3klx,因此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若将甲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kl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klx的环境中,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的线粒体和环境。(4)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12+6=18mg/(100cm2h),该光照强度是乙植物的光补偿点,乙植物实际光合速率是14mg/(100cm2h),所以与乙植物相比,甲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较大。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18-14=4mg/(100cm2h)。答案:(1)光照强度、植物种类(2)乙(3)小于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的线粒体和环境(气孔吸收的)(4)大4-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