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812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永吉四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三历史试卷(9月) 一、选择题1. 古史记载:楚国先祖曾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这一材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说明A. 楚国地处偏僻,因此文化落后B. 楚国崛起后,有问鼎天下之心C. 楚国发展过程中,产生华夏认同D. 楚国对本地文化的自我认同2. 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铭文、尚书等文本,语言艰深晦涩;战国时期的诸子文献、战国策等文本,语言通畅平达。这一变化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确立B. 宗法观念的弱化C. 专制集权的形成D. 贵族政治的衰落3. 如表是中国古代文献对“礼”的论述。由此可知,先秦礼制( )

2、论述出处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礼记经解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A. 形成了缜密的官僚体系B. 强化了周天子专制统治C. 缓和了统治集团矛盾D. 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 秦汉在县以下划分为乡、里,选任乡官里吏辅助统治基层。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A(秦朝)里吏由里中推选、县廷任命,以没有军功爵且办事能干的公卒、士伍担任里吏秦朝集权理念渗透基层治理B(秦制)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秦朝建立起完善的地方税

3、收体系C汉明帝即位初赐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永平三年再次赐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汉朝的基层治理体系已经完备D西汉“循吏”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汉朝儒学成正统思想A. AB. BC. CD. D5. 汉武帝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兒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到汉宣帝时,贤才通过明经和对策方式被擢用者所占比重最多,这表明汉武帝以来( )A. 促进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B. 形成了儒学主导的统治秩序C. 延续了汉初统治的治国之策D. 开创了以德治国的治

4、理模式6. 曹魏时期,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但其子嵇绍依然为司马氏集团建立的晋朝尽忠而死。有人骂嵇绍为仇人卖命“不孝之罪通于天”,西晋王朝却一直将他奉为忠义楷模,并再三褒奖。这说明,西晋时期A. 正统思想受到玄学冲击B. 门阀制度渐趋衰落C. 士族与王朝利益的结合D. 社会处于分裂状态7.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A. 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B. 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C.

5、 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D. 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8. 唐太宗在论述民族关系时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据此推知,唐太宗时期( )A. 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得以强化B. 民族间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C. 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边疆治理D. 朝廷实现了对周边的有效治理9. 贞观五年,礼部官员援引阴阳家择用吉日的建议,拟定在二月为皇太子行冠礼,并奏请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唐太宗以“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为由,将日期改为十月。这反映了,唐太宗A. 维护封建纲常礼教B. 锐意改革弊政C. 坚持传统经

6、济政策D. 主张戒奢从简10. 北宋之初,“衮冕缀饰不用珠玉,盖存简俭之风”;到了北宋中后期,“在京及诸道州府臣僚士庶之家,多用锦背及遍地密花透背段等制造衣服”“庶民之家,必农重锦、厚绫、罗觳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理学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C. 市民文化冲破了礼制束缚D. 百姓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11.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A. 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 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C. 积极缓和田主与

7、佃农之间关系D. 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2.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文献记载夷坚支癸卷5神游西湖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夷坚支景卷5郑回客“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A.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 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 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 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13. 南宋时期,朱熹积极兴建书院,

8、认为“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为忠为孝也”。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开篇就提到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求学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这说明( )A. 书院与统治者意志相违背B. 书院承担教化育人功能C. 商品经济推动书院的兴盛D. 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14. 唐宋有关借贷契约法律对索债方式没有过多限制,甚至默许暴力抢夺方式。而清代法律规范了追债行为,并对追债过程中采取抢夺手段予以严厉打击,更加注重保护借贷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一变化( )A. 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B. 说明清朝抑商政策松动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 反映清朝法制已经完善15. 孔庙从祀是指以孔门弟子及后世儒者附祭

9、孔庙。孔庙从祀延续千年,其间以“传道”“明道”儒者居多,如朱熹等。清代,范仲淹成为以事功著称从祀孔庙的第一人,开创了以“行道之儒”从祀之风气。这一变化,反映了A. 清政府对改革的推崇B.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 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范仲淹学术影响扩大16. 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改为七篇,除第一篇仍为名例律外,其他六篇则按六部设目,形成了以名例、吏、户、札、兵、刑、工等为构架的格局。明会典也以六部官制为纲,规定了文武衙门的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明代这些举措旨在( )A. 规范政府行政活动B. 防止宦官干预朝政C. 削弱武人政治地位D. 革除唐宋律例弊端1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

10、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王朝中人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遇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正窃喜于万年合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依旧。”这一番遭遇( )A. 推动中国近代化蹒跚起步B. 使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内地C.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 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18. 清代前期,湖州所产生丝质量为全国之冠。1843年以后,湖州生丝主要通过上海出口,销路渐广。湖州生丝因其为手工缫丝而制成,规格不齐,“不合外人机织之用”,故1884年以后,国外销路渐衰。这说明,近代湖州传统缫丝业A. 受到民族工业挑战B. 遭到外国资本输出的压制C. 依赖国际生丝市场D. 借助上海开埠而享誉国内19. 1

11、861年以后,清政府关税征收主要由户部、工部管理的常关和总税务司控制的洋关组成,1901年辛丑条约后,列强以常关税抵还赔款,规定洋关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划归税务司管理。晚清关税征收体制变化的结果是A.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税收的管理权C. 商业税成为清政府主要收入来源D. 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财政的控制20. 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类别1895-1900年1901-1904年1905-1911年创办企业数资本额(万元)创办企业数资本额(万元)创办企业数资本额(万元)轻工业1111524.8

12、621515.84085198.1重矿业18376.720486.0772322.7交通业5362.2433459.91043926.9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A. 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 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C. 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21. 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提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若其意,则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同时认为汉代有与议会相似的制度,“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日谏大夫,二日博士,三日议郎。”这表明( )A. 梁启超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B. 中国汉朝制度尚有民主遗风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

13、展D. 汉制为议会的实施提供基础22.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古议院考,开篇写到“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他还认,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易书周官札记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已经包含了一切。由此可见,他( )A. 缺乏对晚清政治体制反思B. 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 摒弃了清初经世致用学风D. 试图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23. 如表是一位学者整理研究的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比重(%)18203737724206.518404128127696.718434172428256.6189333671

14、27698.2192044715474210.6193646926528111.2194954167576510.6A. 总体呈现上升趋向B. 集中于沿海沿江城市C. 源于西方列强侵略D. 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24.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通商城市,以夜生活、星期休息制度及作息定时习惯为主要标志,形成了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共时间”;夜生活使白天劳作、夜晚外出娱乐的方式日益流行。据此判断,这一时期通商城市( )A. 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B. 居民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C. 追求西式生活成为社会共识D. 市民生活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朝已开始出现“小

15、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

16、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

17、理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26.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倭寇从海上进犯,帝(明太祖)惠之,顾谓(汤)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摘编自明史材料二 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表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

18、,所费浩繁,力既不蛤,势必大溃。惟有分剐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1)分别阐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价值。(2)结合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并做简要评价。(3)指出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史学方法,请至少列出两种。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

19、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有人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连为一体,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中华文明始自涓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辫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摘编自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围绕中华文明的传承,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C【答案】D【答案】D【答案】

20、A【答案】B【答案】C【答案】A【答案】C【答案】C【答案】B【答案】B【答案】A【答案】B【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1)主要特点:产生时间早,历史悠久;治理方式多元;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边疆采用和内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因俗而治);以笼络安抚为主;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在“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制定边疆政策。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扩大了国家疆域,巩固了封建统治。(2)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矛盾的加剧;清政府国力衰退,面临财政危机;边疆治理政策本身的

21、不足,脱离实际;传统边疆观念的束缚;清潮统治阶级对世界形势认识不清。【答案】(1)材料一摘编自正史明史,可用于研究明代沿海地区倭寇骚扰和东南沿海抗倭的相关历史;材料二摘编自晩清名臣李鸿章的奏稿汇编,对研究近代海防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2)海防思想:重视口岸防守,以陆制海;主张分区设防,重点防御。评价:积极: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传播,推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消极:不具有先进的海权意识,是一种被动的海防战略,难以有效抵御外来侵略。(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3)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的读史证信法;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证据证明的史料互证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

22、证的二重证据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历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法。(任答2点即可)【答案】【示例】论题: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当代中华文化复兴的坚实基础。阐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呈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两汉以来,国人以高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创造、熔铸了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上兼容并包,注意吸收各族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近代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偏向;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华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任答4点即可)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要釆取批判吸收,采取扬弃的态度。(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有其他看法,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