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针对训练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CO2、溶菌酶和氨基酸等B肾上腺、唾液腺和胃腺等腺体产生的分泌物,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血浆中的血红蛋白运输O2到全身各处D泪液、汗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都属于细胞外液解析:选A。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溶菌酶、CO2和氨基酸等可存在于血浆内,它们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项正确。唾液腺和胃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到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C项错误。泪液、汗液直接分泌到外界环境
2、中,它们不属于细胞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排到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其中的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D项错误。2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的一种现象。溶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和非免疫性溶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血反应可导致组织液中氧气浓度降低B免疫性溶血可能与体内产生的抗体有关C溶血反应可能导致内环境的pH升高D血红蛋白不是红细胞含有的唯一蛋白质解析:选C。溶血可造成红细胞破裂,从而使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液中氧气浓度降低,A正确;免疫过程中,某些抗体会与红细胞作用造成溶血,B正确;溶血反应不会导致内环境的pH升高,C错误;红细胞中除了含有血红蛋白外,还含有与无
3、氧呼吸有关的酶等蛋白质,D正确。3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C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D痛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并传递兴奋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解析:选C。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A错误;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局部肿胀,B错误;吞噬细胞能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C正确;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D错误。4婴幼儿容易尿床、尿裤子,而成年人则能较好地控制排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婴幼儿的无意识排尿不属于反射活动B婴幼儿尿床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有关
4、C成年人能有意识“憋尿”,说明高级中枢能够调控低级中枢D成年人尿意的产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解析:选A。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尿床、尿裤子现象,该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活动,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A错误,B正确;成年人能较好地控制排尿是因为成人的排尿受大脑皮层控制,可以说明高级中枢能够调控低级中枢,C正确;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D正确。5(2019湖南益阳高考期末)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甲、乙两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均能与葡萄糖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其中,甲、乙两种蛋白质分别参与、两种生理过程,丙为过程产生的分泌蛋白(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体现了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5、B过程体现了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甲、乙均能与葡萄糖结合,说明二者无特异性D丙可能是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膜上过程的进行解析:选C。受体介导的胰岛素的分泌和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表面上的葡萄糖受体蛋白和葡萄糖分子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葡萄糖进出细胞需要有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专门通道,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正确;转运蛋白和受体蛋白结构不同,各有其特异性,C错误;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正确。6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
6、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解析:选B。低温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最终导致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A项错误;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项正确;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C项错误;寒冷刺激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项错误。7(2019重庆八中月考)下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可能促进细胞b的分泌B细胞a和细胞b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
7、调节呈协同关系C急性低血糖引起垂体细胞分泌的生长激素随血液流经全身传递信息D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可能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T细胞成熟解析:选B。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促进细胞b的分泌,A正确。由于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拮抗关系,B错误。急性低血糖引起垂体细胞分泌的生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发挥作用,C正确。由题图可知,运动可以促进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T细胞成熟,因此能提高机体免疫,D正确。8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
8、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C过敏原至少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可引起免疫反应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免疫反应解析:选C。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即过敏原至少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A、B、D错误,C正确。9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NV极易变异,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侵入人体的NV与人体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B人体胃酸能杀死部分NV,该过程属
9、于特异性免疫C人体内环境中可能有多种抗NV的特异性抗体DB淋巴细胞对NV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解析:选C。侵入人体的NV与人体之间存在寄生关系,A错误;在人体消化道进行的是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一般来说,一种病毒可能有多种抗原成分,且NV极易变异,因此在人体内环境中可能有多种针对该病毒的抗体,C正确;有B淋巴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D错误。10(2019河北衡水中学统一联合考试)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B甲组
10、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乙组小鼠C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D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率解析:选B。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终降为零,说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正确;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B错误,C正确;对人体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
11、活率,D正确。11请回答与人体稳态调节相关的问题:(1)由甲图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除了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外,细胞间还可通过_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_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肿。(2)由乙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诱导基因表达的机制是_。(3)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4)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等)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使之产生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解析:(1)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相应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由甲图可知,在机体
12、稳态的调节过程中,除了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外,细胞间还可以通过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肿。(2)由乙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诱导基因表达的机制是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核后,与细胞核中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录成相应的mRNA。(3)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减弱,导致浆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4)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使
13、之产生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组织液(2)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核后,与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录(3)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时,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减弱,故浆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抗体也随之减少(4)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12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器官或细胞,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代表的器官是_,从调节方式角度分析,甲对乙的调节与对丙、丁的调节的不同点是_。(2)代表_激素,它能特异性作用于乙细胞的原因是_。(3)饭后,正常人胰静脉的血液中明显增多的
14、激素是_(填序号),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的关系是_。(4)由图可知,的分泌调节要经过甲乙甲状腺这一途径,这种激素的分泌调节机制称为_调节。的含量增加会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使激素含量处于稳定状态。请提供方案验证对乙的反馈作用。_。解析:(1)由题图可知,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甲通过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对乙进行调节,该过程为激素调节。甲(下丘脑)对丙、丁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2)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垂体)细胞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因此能够特异性作用于乙细胞。(3)饭后,由于食物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能够升高血糖,能够降低血糖,在
15、调节血糖方面的关系为拮抗关系。(4)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该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对乙垂体的反馈作用,需在实验之前检测实验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然后给实验者口服甲状腺激素,再检测实验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若该激素含量下降,则说明甲状腺激素对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答案:(1)下丘脑甲对乙的调节为激素调节,而对丙、丁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只有乙细胞上具有的特异性受体(3)拮抗关系(4)分级给实验者口服激素,检测口服前后激素的含量变化,若激素比口服前含量下降
16、,则说明对乙存在反馈作用13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是_。(2)除图示途径外,胰岛素还抑制_,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浓度。(3)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随_运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_,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着_机制。(4)现有一只小鼠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如果给小鼠注射_溶液后症状得到缓解,则说明该小鼠出现此症状的原因是血糖偏低,
17、此种情况下,除图中所示激素外,还可以通过注射_(填激素名称)来缓解此症状。(5)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着抗体1、抗体2等异常抗体,这些抗体是由_合成分泌的,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抗体1、抗体2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病。由图可知,仅仅由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解析:(1)据图可知,下丘脑参与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葡萄糖是初始信号,且有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使其分泌胰岛素,而最后由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从而实现血糖的调节,故涉及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2)据图可知,胰岛素与组织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
18、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合成。除了图示途径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浓度。(3)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内环境中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4)若小鼠是低血糖引起的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则给小鼠直接注射葡萄糖溶液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图中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可以升高血糖
19、浓度,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注射肾上腺素来缓解低血糖症状。(5)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图中的抗体1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疾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由图可知,仅仅由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答案:(1)葡萄糖、神经递质、胰岛素(2)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3)体液(血液)拮抗(负)反馈调节(4)葡萄糖肾上腺素(5)浆细胞自身免疫抗体114(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三质检)研究发现,正
20、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后(如图1),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防止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2)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因为有免疫系统的“常态式”检查,机体才幸免于难,保持健康,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3)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最终诱导免疫逃逸。针对此发现科学家研发了治疗癌症的新药物PD1抗体(如图2),由图推测该药物的作用
21、机理是_;你认为这种药物会有何副作用?_。答案:(1)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2)监控和清除(3)PD1抗体通过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来阻断癌细胞上的PDL1与PD1结合(T细胞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导致人体患自身免疫病或过敏152016年3月,细胞杂志发表了有关“运动能直接杀死癌细胞”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对四周龄雄性小鼠注射了二乙基亚硝胺(预计10个月内能让小鼠患肝癌)。将这些处理过的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如下:组别肿瘤发生率肿瘤体积NK细胞分布对照组75%大免疫器官中出现频率高实验组31%小肿瘤中出现频率高(注:NK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CD3、C
22、D4、CD8细胞是三种T细胞,DC是树突状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黑色柱状为对照组,灰色柱状为实验组)请回答下列问题:(1)题中实验组的处理是_,对照组的处理是_。(2)实验结果证明运动主要是诱导实验组小鼠产生较强的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杀伤肝癌细胞。(3)研究发现,实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运动增强了小鼠的_免疫功能,该免疫的特点是_。(4)如果要研究运动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该如何改进该实验?_。解析:(1)题中提到“运动能直接杀死癌细胞”,由题表可知,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处理就是让小鼠每天做一定量的运动,而对照组则不让
23、小鼠运动。(2)据表可知,实验组中NK细胞在肿瘤中出现频率高,故能使肿瘤细胞死亡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3)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至少说明运动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先天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4)若要研究运动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可将原来注射了二乙基亚硝胺的实验小鼠换成正常的小鼠,根据前面NK细胞在实验组肿瘤中分布多的信息,可推知如果运动能直接杀死癌细胞,则相应的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会增加,因此只统计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即可。答案:(1)每天做一定量的运动每天不做运动(2)细胞(3)非特异性先天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4)将注射了二乙基亚硝胺的小鼠换成正常小鼠;只统计NK等免疫细胞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