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571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作业(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讲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项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从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2、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中仍有植被存在,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种间竞争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就越不充分,C项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项错误。答案A2. (2019江苏)如图是一种酵母菌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解析由于是通

3、气培养,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数量增长较快;如果大量细菌污染a批次,则由于细菌是原核生物,繁殖速率较快,检测结果中的细胞密度应该包含酵母菌和细菌的密度,密度应该增加更快,与a批次细胞密度t1时增加速率较慢不符,A项错误。由于培养条件相同,而b批次在t1时增长速率较快,可能是接种量较高,酵母菌更快进入对数期,B项正确。由于题目已经明确是通过培养,而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故该培养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多的乙醇,C项错误。t2时a批次酵母菌刚进入稳定期,而b批次在t2之前已经进入稳定期,消耗了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b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更少,D项错误。答案B3(2019永州三模)某岛屿上有

4、甲、乙两种植物依靠一种蜂鸟传粉。甲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乙种植物的花蕊蜜管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长而弯曲的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B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C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蜂鸟间的种间竞争D蜂鸟的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甲、乙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解析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突变导致的,但这种突变不是蜂鸟采蜜导致的,蜂鸟采蜜只能对其进行选择,A项错误;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项错误;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

5、解了蜂鸟间的种内斗争,而不是种间竞争,C项错误;蜂鸟的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甲、乙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D项正确。答案D4(2019太原二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应为左右B出现过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发生次生演替C合理砍伐、科学灌溉和投放饵料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解析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海洋捕鱼时,剩余鱼的数量保持在时,可使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A项正确;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如果被彻底破坏后再发生演替则为初生演替,B项错误;合理砍伐、科学灌溉和投放饵料均

6、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项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属于生物防治,能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项正确。答案B5(2019沈阳三模)下列有关物种、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能够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就是一个物种B不同群落中同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同C在裸岩上进行初生演替时首先定居的是地衣D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生物个体的多少解析同一物种是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马和驴可以交配产生后代骡子,但是骡子不可育,所以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A项错误;不同群落中同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相同,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B项错误;在裸岩上进行初生演替时首先定居的是地衣

7、,C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不是指个体数量,D项错误。答案C6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作物、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利用多角体病毒(NPV)防治该害虫,美国白蛾入侵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年间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美国白蛾的引入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加Cc年后,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组成与b年时相同D从进化的角度看,c年后美国白蛾和NPV发生了共同进化解析据柱形图可知,ab年间美国白蛾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种群数量不断增大,呈“J”型增长,A项错误;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作物、果树等造成严重的危害,故美国白蛾

8、的引入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B项错误;c年后,美国白蛾种群在大小等方面与b年时不同,所以白蛾种群的基因库组成与b年时也不同,C项错误;从进化的角度看,c年后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D项正确。答案D7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解析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

9、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项错误;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变化,D项错误。答案A8(2019乐山三模)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多数是“S”型增长,极少数是“J”型增长,没有第三种B通过治理环境,降低有害动物环境容纳量,是有害动物防治的最持久有效,而且不产生污染的措施C濒危动物保护措施中的就地保护,其原理是通过消灭捕食者,引入被捕食者而增加K值D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

10、增长曲线,多数是“S”型增长的原因是天敌总是无处不在解析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A项错误;通过治理环境,降低有害动物环境容纳量,是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持久有效,而且不产生污染的措施,B项正确;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项错误;“S”型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天敌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D项错误。答案B9(2019岳阳楼区校级一模)如图是同一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2t4,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Bt1和t4时刻,

11、乙种群的增长率等于1.0Ct2和t4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D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有甲与乙是捕食关系解析t2t4,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一直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种群密度上升,A项错误;t1和t4时刻,种群的增长率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而不是比值,B项错误;曲线图仅表示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无法确定甲、乙种群的数量,因此不能比较两个种群密度的大小,C项错误;据图可得出甲先增先减,乙后增后减,甲与乙是捕食关系,D项正确。答案D10(2019山东模拟)已知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随时间变化,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

12、C点之前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D点时,乙种群数量达到K值甲、乙两种群之间不存在基因交流ABC D解析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先增加后减小,最后降为零,说明甲、乙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呈现你死我活的差异性变化,由此可判断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正确;B点到C点之间,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逐渐下降,说明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小于乙种群,错误;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降为零,乙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K值,错误;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甲、乙种群之间不存在基因交流,正确。答案A11(2019岳麓区校级模拟)如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

13、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揭示了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变量无关B该曲线CD段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C该曲线可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在E时期解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有关系,另外也与捕食者和竞争者等有关,A项错误;该曲线CD段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种群的增长速率仍然大于零,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B项正确;由于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原因,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后期可能减少,增长速率为负值,C项错误;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在D时期,D

14、项错误。答案B12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

15、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来的竞争情况,B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9贵阳二模)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暴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暴发也受到了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保员对害虫A进行监测和预报时,首先要对_进行调查研究,通常,在害虫防治过程中,若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以降低_;若使用黑光灯诱捕害虫以

16、降低害虫的密度,对害虫A而言,黑光灯对其传递了_信息。(2)从群落结构看,间作后主要改变了群落的_;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_(填“升高”或“不变”或“下降”)。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植保员对害虫A进行监测和预报时,首先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通常,在害虫防治过程中,若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以降低出生率;黑光灯诱捕害虫以降低害虫的密度,对害虫A而言,黑光灯对其传递了物理信息。(2)已知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暴发,由题中“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农作物乙”可知,从群落结构看,间作后主要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乙生长良好,

17、害虫A的暴发受到了抑制,因此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降低。答案(1)(害虫A的)种群密度出生率物理(2)水平结构下降14(2019大连二模)生态学家高斯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培养条件相同,且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为“_”型,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速率在第8天时比第4天时有所_(填“增加”或“降低”)。图中的K1_(填“”“”或“”)K2。(2)根据图B可知,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以表现为_,除此外还常表现为_。(3)高斯混合培养实验中,双小核草履

18、虫和大草履虫都以一种杆菌为食,大草履虫因竞争排除而死亡。某林区的猫头鹰和老鹰都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可是它们都生存了下来。该林区猫头鹰和老鹰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答出两点)。解析(1)由图A可知,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大草履虫第4天的增长速率大于第8天时的增长速率。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环境容纳量是K1,混合培养时的环境容纳量为K2,混合培养时由于食物、空间的限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K1K2。(2)根据图B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竞争结果可以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竞争还常表现为相互抑制,如草原上的牛和羊。(3)老鹰在白天活动,猫头鹰在夜间活动,二者的活

19、动时间不同,食物也不完全相同,故该林区猫头鹰和老鹰可以共存。答案(1)S降低(2)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相互抑制(3)两个物种活动时间不同,两个物种的食物不完全相同15(2019成都模拟)鸭为杂食性水禽,可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稻鸭共育是我国生态农业中的一种常见模式。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调查稻田中某些害虫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原因是这些害虫_。稻田生态系统中,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是_。(2)稻鸭共育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原因是_(答出两个方面)。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某种杂草

20、的种群密度,应做到随机取样,使调查数据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稻田中的蝗虫等害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稻田生态系统中,鸭捕食害虫,同时鸭、害虫均取食水稻叶片,故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2)稻鸭共育后,鸭捕食害虫和杂草,可使水稻产量增加;害虫和杂草中的能量可通过鸭流向人类,从而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1)随机取样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捕食和竞争(2)鸭捕食害虫和杂草,可使水稻产量增加;害虫和杂草中的能量可通过鸭流向人类16(2019衡水二模)分析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实际问题。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其在不同入侵生

21、境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如表。入侵生境幼苗密度/(株/m2)成熟植株密度/(株/m2)成熟植株高度/cm草地468123120人工林54895115自然林6886484(1)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_;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_;综合来看,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具有较强的_稳定性。(2)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将卵产在植株的茎尖,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幼嫩部分,并在植株顶端形成虫瘿,阻碍植株生长和繁殖。两者的种间关系属于_。(3)研究人员在调查某一沙地的植被演替时发现,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

22、原因是_。(4)某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请尝试解释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_。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来看,最适宜紫茎泽兰定居的生境是自然林;从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来看,最容易受紫茎泽兰入侵的生境是草地;综合来看,与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营养结构更复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2)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可见两者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3)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4)某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根据题干提示“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可知,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是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答案(1)自然林草地抵抗力(2)捕食(3)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4)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