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293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案1 (人教版必修1)庖丁巧解牛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朱元璋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朝灭亡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决定进行改革。 1改革地方官制 元朝的行中书省是从大都的中书省分设出来的,它总管一省的行政、军事和司法,职权很大。明洪武九年,明太祖宣布废除行中书省,每个省区改设三司管辖,即承宣布政使司(俗

2、称藩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俗称臬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俗称都司)分管军政。三司分立,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各向中央政府负责。 2改革中央官制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朱元璋在地方上废除了行省后,地方上的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于是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明太祖认为,宰相职权过大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遂决定废除宰相。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有人告发中书省丞相胡惟庸有不法行为,一方面将胡惟庸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抄家灭族;另一方面宣布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将六部升格,由

3、其亲自掌管,国家政事由皇帝一人决断,并且下令今后不许任何人再提设相一事。“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把中国的专制君主制政体推向了顶峰。 这样,自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了,也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历史,君主成为国家的行政首脑,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要点提示 明朝建立后,为挽救日渐衰落的封建统治,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内阁的创立 1创立的原因 丞相被废以后,明太祖“躬览庶政”,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由于行政量巨大,事务繁忙,各种奏章的批阅、施政方略的出台、大事小事的

4、处理皆需皇帝裁决。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任。为此,明洪武十五年,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传旨当笔”,充当秘书,但这些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2内阁的确立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殿阁大学士的职权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家中枢机构。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从此,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3内阁的地位 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明朝中后期,尽管内阁的权力在日益扩大,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

5、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也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深化升华 丞相废除后,因政务繁多,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正式确立。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是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此,注意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度的本质不同。西方近代内阁制度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议政王大臣会

6、议和内阁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民族自身的狭隘性,清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首崇满洲”的原则。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前者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清朝内阁只辅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负责票拟谕旨,批答奏章等,并不具有实际的决策权力,仅仅是名义上的决策机关。随着清军入关带来的政治形势的变化,议政王大臣会议这种早期的氏族贵族会议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形成了冲突,它越来越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障碍。 2南书房 为了适应统一事业的完成和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除陪同皇

7、帝读书写字外,也参与处理机密事务,替皇帝草拟谕旨,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下放至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 3军机处 为了加强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南书房,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8、发展到顶峰。 4.绝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明清之交,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此后,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此,

9、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难点剖析 清朝统治者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再到军机处,皇权越来越集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限,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记忆要诀 军机处的最大特点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密就是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问题探究 问题1 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思路:探究性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既可遵循教材观点,也可进行创新。如本题可从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

10、发展造成的有利(如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等)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也可着重强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本题的参考答案只是供同学们参考。 探究:清初,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继承明制,进一步强化皇权。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再到军机处,一步步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

11、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问题2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思路: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对“军机处”这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可从军机处设置的目的、军机处的职责、造成的结果等方面分析。 探究:因为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就是强化皇权。军机大臣完全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样,中央六部长官和地方军政首脑都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名存实亡(后撤销),皇权专制达到了极限。典题热题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

12、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到了明代,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被明太祖废除,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后来,明朝虽然创立内阁,但阁臣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机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谕旨。这样,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 材料二:胡惟庸原是个下层官吏,元末投奔朱元璋起义军。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他善于逢迎谄媚,皇上问起什么事,都能“强记专对,少所遗”,因而深得明太祖信任,逐步得到提拔,升任左丞相。随着权势的扩大,胡惟庸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毒死讲过他缺点的太祖谋士刘基,还妄图谋杀开国功臣徐达。他骄恣擅权,僭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黄罗帐幔,饰以

13、金龙凤文”。内外奏章,他先取阅,对他不利的,就匿而不报。最后发展到企图谋反,被明太祖诛杀。 材料三:明宣宗以前,内外诸臣的奏章,都由皇帝本人亲自批答。明宣宗时,开始将部分奏章交到内阁,由阁臣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书写,贴在各个奏章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审定,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出,交付施行,称为“批红”。至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 材料四:军机处的前身是军机房。军机房是雍正初年为用兵西北而设置的,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不久,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西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军机大臣属于临时差使

14、性质,从大学士或六部等官员中选任。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承旨遵办”。皇帝的谕旨,涉及一般事务性者,仍由内阁发出,称为“明寄”;涉及有关机密重务者,则由军机处直接寄发,谓之“廷寄”。 请完成: (1)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解析:本题可先采用排除法,排除B、C两项;然后比较A、D两项,从丞相设置的目的、丞相的职责等方面加以分析、判断。 答案:A (2)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A丞相胡惟庸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B过去的丞相大多平庸无能、败坏风气 C厂卫特务

15、机构设置后,丞相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解析:解答本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主要”二字,结合教材所述史实分析。A项是废丞相的直接原因;B、C两项不符合明朝史实,因而D项才是最佳选择。 答案:D (3)“奏章票拟,主之内阁。”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A明宣宗时 B明英宗时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审读材料,材料中明确指出明宣宗时出现“票拟”。 答案:A (4)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16、先排除正确选项B、C、D三项;剩余的A项很可能是不正确选项。为保证万无一失,可对A项进行检验:因为军机处在清初只是皇帝的“传话筒”,故A项不对。 答案:A 例2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解析:本题的历史时间跨度比较大,但设问并不难,回答时注意围绕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1)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丞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丞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

17、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活学巧用1.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分散了地方的权力扩大了各藩王的权力A.B.C.D.思路解析:三司互不统辖,各司其职,防止了地方权力的过度膨胀。答案:C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A.废除丞相B.废除行省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思路解析: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答案:A3.(经典回放)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

18、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思路解析:废除丞相解决相权和皇权的矛盾,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4.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D.清康熙时思路解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为后来的内阁制奠定基础。明成祖时,先后选拔翰林院官员至文渊阁入值,充当自己的顾问之职,之后又由翰林院移至内阁。同时,还授予他们参与机务的权力,内阁制至此形成。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职官志请完成:(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2

19、)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做到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关键词“罢丞相不设”“殿阁大学士”分析出材料体现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完成后两题。参考答案:(1)明朝。文中的“帝”指明太祖朱元璋。(2)“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最高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3)“帝自操威柄”指的是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6.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A.皇太极继位后B.康熙亲政后C.乾隆在位时D.雍正继位后思路解析:康熙帝亲政后,以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内三院为内阁,设大学士,参与军政机密。又在故宫乾清宫西南角设立内廷侍候皇帝的南书房,内阁和南书房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答案:B7.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思路解析:雍正帝时,为了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于1726年(雍正四年)在户部内设立军机房,后改为军机处。答案:A8.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思路解析:清代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答案:D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