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1999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 C. D. 2、据学者统计:唐朝官民比例约为1:2460,宋朝官民比例则约为1:929唐宋官民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宋代()A. 冗官问题突出 B. 科举同度不断完普C. 行政效率高效D.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3、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2、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 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 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 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D. 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根本目的是()A. 维护统治B. 提高北宋军队战斗力C. 缓和阶级矛盾D. 发展经济5、王安石认为北宋的社会危机主要是公共经济危机或财政体制危机,而造成问题的关键则是社会精英的自私利己削弱了以公共经济为对象的国家治理能力。其改革措施中直接针对这一问题的是()A. 农田水利法 B. 方田均税法C. 均输法 D. 青苗

3、法6、王安石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这些措施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 抑制土地兼并B. 限制高利贷盘剥C. 减轻农民负担D. 提高军队战斗力7、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A. 赏罚分明B. 戒急戒躁C. 从善如流D. 用人得当8、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说明宋朝()A. 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十分激烈B.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C.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十分激烈D. 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9与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 )A反对派的阻挠 B君主权力受到威胁C民族关系复杂 D地方割据势力严重10魏书记载,北魏官员“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

4、俗尚侵夺。对此,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俸禄制 B颁布均田令C推行三长制D采用宗主督护制11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 )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12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租调徭役繁重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ABCD13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 )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 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大量引进

5、南方优秀人才 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1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生产生活比较稳定C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D后来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15下表所涉及的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使鲜卑贵族变为汉族地主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使鲜卑人转变为农业居民D消灭了鲜卑族的陈规陋习16北魏孝文帝曾对当朝的一项改革措施加以总结:“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项改革措施是( )A实行井田制 B设立三长制C推行租调制 D实行均田制17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

6、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遭到了普遍反对 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败 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18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周王“授土”“授民”B秦国的商鞅变法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北魏孝文帝改革19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A改革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B改革壮大了本国实力C改革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惨20战国时

7、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都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21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22秦国在正

8、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231975年,秦杜虎符在西安市郊出土,铭文曰:“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这段铭文反映出商鞅变法的特点是()A 加强思想控制 B鼓吹轻罪重罚B C废除世袭权 D加强君主权威24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 B世卿世禄制C三公九卿制 D九品中正制25公元前

9、594年的一个清晨,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第一项改革措施是( )A遗嘱令 B财产等级制度 C“解负令” D建立“四百人会议”26曾经占领雅典出海门户,后被梭伦率军打败的希腊城邦是( )A斯巴达 B马其顿 C色雷斯 D梅加腊27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社会“六一汉”制度盛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六一汉”的状况是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B“六一汉”已丧失了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C“六一汉”制可以避免下层平民沦为债务奴隶D“六一汉”制是贵族剥削平民的真实反映28梭伦改革措施中,打破贵族政治专权,使工商业奴隶主得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颁布“解负令”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10、D废除“六一汉”制度29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C梭伦的个人努力 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30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是( )A城邦的形成 B梭伦改革 C五百人议事会 D十将军委员会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材料二 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人?”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

11、国当用汉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被认为是得了“汉家性质”,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渐流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是个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阶级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布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汉文化的优秀部分,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基本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唯恐齐人乘河向西,整个冬季,守河将士天天去椎冰,

12、年年如此。后来周人不再椎冰,轮到河东的齐国将士开始椎冰,防备周人东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给予简要评析。(2)材料二中,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何不同?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客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

13、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

14、456789101112131415DAAABDDBCACADC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B BCCCCDACDCAD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31(20分)(1)措施:实行汉化政策(或改革鲜卑旧俗,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4分)评析:孝文帝这些举措,主观上是为了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6分)(2)不同: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北齐将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4分)结果:北齐由强转弱,北周由弱转强,最终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3分)启示:落后的民族最终为先进的民族文化所征服。(3分)32(20分)(1)变化:家庭形态由集体大家庭为主变为个体小家庭为主;家庭内部人数由多变少,人员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宗法制度对家庭的影响由强变弱。(8分) (2)可行性: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势力和贵族特权。(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意义:推动了秦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秦实行编户,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易于秦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兵源,加强对百姓的控制。(12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