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爱生命 第三单元 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命是一则故事,我们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情感;有人说,生命是一幅画,时间是底色,奋斗是画笔,汗水是颜料;有人说,生命是一首诗,平平仄仄,或平淡、或深厚、或朴实,让人琢磨不透 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1.了解随笔并养成在生活中有感就写随笔的好习惯。2.通过学习,我们能对生命和生活有所感悟,从而思索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积累名言名句,一次来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
2、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2卷,于1580年出版。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也译为试笔集)。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结构图解 热爱 生命 对“度日”的认识 消磨光阴飞快地去“度”慢慢 地赏玩 细细 品尝 对生命的理解“哲人”苦事、贱物“我”优越无比 糊涂人 寄托来世 对死亡的态度 毫不惋惜 乐于生 关心生活 抓紧时间 研读课文【提
3、示】要热爱生活,“坏日子”要飞快地过,好日子要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提示】“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尽量回避它,无时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3.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提示】生命”对人是公平的,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呀,“光阴”呀,密不可分,但是,面对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作者深知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态度。从这入手,会使人感觉:浅显、熟
4、悉、亲切,其后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接受作者的观点。4.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提示】不要害怕死亡,只有乐于生,才能不感到死之苦恼。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它过得丰盈饱满。5.“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提示】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6.“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提示】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这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重难
5、点解析 问题探究 1.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慢慢”“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2.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作者对于“生”和“死”的根本认识。【提示】作者的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所以应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课堂小结 退出 这篇文章用朴素、明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阐述了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倡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