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185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8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九)(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一部分先进人士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和文化,所以要想使中国真正富强,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2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两

2、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两国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A BC D答案C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资产阶级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3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最早提出该楹联反映的主张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答案B解析由“兴商战”“挽利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早期维新派商战和实业救国的思想。4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

3、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革答案B解析康有为并不是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人,因为他主张改革和变法,故A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利用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故C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实行的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5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D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它们以孔子为旗号,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理论的合

4、理性,反对清政府“恪守祖训”的传统观念,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6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A发起“公车上书”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C组建强学会D成立保国会答案D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以救亡图存。1898年,成立保国会,其“保国、保种、保教”的宗旨体现了此观点。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

5、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进行了妥协答案D解析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方面去思考,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之所以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是由其软弱性所决定的。8“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A BC D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与题干要求不符。9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

6、除八股C派学生出国留学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科举当官之路。10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倚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1

7、1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1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建

8、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BC D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走向近代化,包括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民族独立,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政体有多种形式,并不一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即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各18分,第15题1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

9、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局限性。(4分)(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由。(6分)答案(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2)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4)不正确。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

10、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三权”“皇上则为元首”“军机号为政府”等有效信息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二、三中的“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及“大借洋教”等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第(3)问作答时注意概括;第(4)问作答时要结合中国国情。14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

11、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图存折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

12、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6分)(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8分)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

13、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敢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中日两国的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相似处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分析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是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有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第(3)问从材料二可理解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有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根据所学,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

14、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15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探究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下列两幅图片,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伊藤博文康有为学生甲说,中日两国的改革在内容上有多处相似之处,但有一处最大的不同点。学生乙说,改革既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学生丙说,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密切的联系。老师布置你做发言记录,请你将他们的陈述进行摘要展示。请回答:(1)学生甲针对中日两国改革内容的相似点和最大不同点做了阐述,他的发言是_。(4分)(2)学生乙以戊戌变法为例阐述了“改革既是一次伟

15、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他的发言是_。(6分)(3)学生丙对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联系的阐述是_。(6分)答案(1)相似点:向西方学习,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的改革。最大不同点:戊戌变法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2)戊戌变法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性;通过开学会、办报刊、著书立说等方式,宣扬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形成中国近代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后,开始了军国主义扩张,甲午中日战争后,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的加深,使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学习西方,尤以日本为榜样,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解析本题以讨论课的形式创设新情境,以记录发言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要回顾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通过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和最大的不同点;第(2)问要通过阐述戊戌变法的活动,总结出其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第(3)问要答出两者的联系,以防漏掉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