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认识“锋”12个生字,会写“冒”等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 雷锋画像或本课挂图。 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谈话引入。 雷锋,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他的乐于助人,他的无私奉献,影响了多少人!今天,我们就要随着文中的小伙伴,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出示雷锋画像,学生谈自己了解到的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 老师作适当的补充。 初读诗歌,认读生字 老师范读或放课文录音。 学生自读诗歌,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老师在大屏幕(小黑板)上出示生字新词,以抽读、齐读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 再读课文,领会内容 老师配乐深情地朗读诗歌,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分小组以互助方式理解词语,小组解决不了的向全班提出。 全班讨论解答。(注意: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泥泞:形容路上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年迈:年纪大。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可以借助挂图理解) 寻觅:寻找。 指导朗读 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检查生字的认记情况。(注意读准“锋”“曾”“泞”“荆”“莹”几个字) 观察书上的范
3、字,引导发现规律。(如“迈”“迷”“迹”等是走之旁;“滴”“洒”“泥”“泞”都是三点水旁,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等。老师有重点地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临摹) 作业展示,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小组交流各自的心得。 引导想像,交流体会 学生边读边想边体会。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句想像当时的情景,如: a.从“蒙蒙的细雨”和“路上的荆棘”,可以看出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遇到的困难,而雷锋却不怕这些困难。 b.“抱”“冒”“背”“踏”“泥泞路上的脚窝”,一路“洒下的汗滴”向我们描绘了雷锋全心全意帮助别人,十分辛苦的情景。 交流学习体会
4、。 读最后一节,根据文后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说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反复朗读,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 背诵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默读“我知道” 读记课后练习中的短语,倡导学生积累词语。 默读“我知道”中的资料。 寻找身边的雷锋 读文后的学习伙伴的话,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畅谈。 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23下一页助 小溪人小路 抱、冒为背、踏 泥泞足迹乐荆棘汗滴 参考资料: 雷锋,湖南望城县人。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抚顺望花
5、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他把自己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当他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必将不断地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