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谁想在这里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这说明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具有客观性,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发展真理真理是永恒的、绝对的,要敢于坚持真理A B C D解析“谁想在这里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发展真理,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真理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
2、存在什么永恒的、绝对的真理,错误。2“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据科学权威报告,形成“群体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如果新病毒出现、没有疫苗、只有极少数人有先天免疫力,“群体免疫”是不可能的。这表明(B)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不合题意。据科学权威报告,形成“群体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如果新病毒出现、没有疫苗、只有极少数人有先天免疫力,“群体免疫”是不可能的。这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符合题意。材料不是着重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
3、一来源,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D不合题意。3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C)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D解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观点错误;“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体现了真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入选;黑格尔的观点强调真理是逐渐被人类所掌握的,这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入选;真理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排除。4下图漫画的哲学寓意是(B)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客观事物的复杂变化取
4、决于认识的反复性主体差异性导致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A B C D解析漫画显示了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对象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这表明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符合题意。客观事物的复杂变化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说法错误。5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
5、明(B)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B C D解析对维生素争论过程说明人们对维生素的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错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的认识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错误。6玻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的材料之一,然而,玻璃态物质是固体还是液体,一直困惑着物理学家。人类对玻璃态物质的发现和应用及其相关研究
6、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有关玻璃态物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人们继续深入思考。人类对玻璃态物质的研究说明(C)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解析材料未体现“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排除。“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说法太绝对,排除。人类对玻璃态物质的发现和应用及其相关研究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有关玻璃态物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人们继续深入思考
7、,人类对玻璃态物质的研究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7中国法治建设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追寻良法善治。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中国法治历经变迁体现了(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往往是在否认自身中发展的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A B C D解析中国法治思想的变迁说明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即追求真理永无
8、止境,正确。真理往往是在超越自身中发展的,错误。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出发,且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说法错误。8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这将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这表明(C)人类认识永远走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实践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无限发展A B C D解析实践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人类对宇宙的
9、探索从未停歇,表明人类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无限发展,正确。人类认识永远走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错误。9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是很多企业家信守的金科玉律,但有些企业家反其道而行之,以企业生产来创造需求,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表明(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推翻自身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 B C D解析真理要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而不是不断被推翻,错误。真理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是很多企业家信守的金科玉律,但有些企业家反其道而行之,以企业生产来创造需求,也取得了
10、巨大成功。这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符合题意。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上述论断主要说明了(A)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C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解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符合题意。材料揭示的主要哲理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未具体涉及
11、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以及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B、C、D不合题意。11新冠病毒是高度糖基化的球形颗粒,容易产生多种突变,这些糖基化位点就像是给病毒穿上了具有伪装效果的“糖衣”,可以帮助病毒骗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检测,成功存活。正是新冠病毒的这种特点导致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新冠疫苗的研制是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这表明(D)人们的认识只有超越客观条件限制才能掌握真理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不断超越自身、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A B C D解析新冠病毒是高度糖基化的球形颗粒,容易产生多种突变,说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
12、性,符合题意。材料中正是新冠病毒的这种特点导致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新冠疫苗的研制是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超越历史条件不对,说法错误。接近真理意思是说我们不能获取真理,而人类是可以获取真理的,只不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说法错误。122020年11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人类时隔44年将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通过这些月球样品的放射性定年,人类将真正确定了月球上一部分区域的绝对年龄,并以此建立起月球45亿年的演化历史,
13、甚至可以了解地球之外的整个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地质演化历史。这表明(B)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类的认识在无限循环中的不断超越自身而发展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的形成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A B C D解析“通过这些月球样品的放射性定年,人类将真正确定了月球上一部分区域的绝对年龄,并以此建立起月球45亿年的演化历史”,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正确。人类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而发展。错误。通过对月球样品的放射性定年“甚至可以了解地球之外的整个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地质演化历史”,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
14、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正确。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为正确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汉的王充认为,“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意思是说,水有深浅,物有异殊。浮于表面,所见不过鱼虾之属;深入下去,方睹蛟龙之大观。有些人在观察社会时,看不到中国社会生活中有深层价值的东西,“有眼不识荆山玉”。一个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足以安放每一位有志者的理想: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城乡鸿沟的跨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这确实是一个既能感受个人命运浮沉,又能思考中华民族复兴大势的时代。“认识不只是眼睛与事物的相遇。”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对这一
15、观点的看法。答案实践决定认识。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题目设
16、问的审读,首先,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分析说明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其次,可以从认识的反复性的角度,分析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第三,可以从真理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真理的内容来自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特产”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
17、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人类探月工程里的奇迹。今天,我们靠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嫦娥奔月”,开启了探月圆梦的旅程。回顾此次嫦娥五号月球挖“土”,自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入轨,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在轨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接对接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阶段。各环节顺利进行,离不开航天科研人员的科技保障。根据中国探月工程规划,嫦娥一号主要进行轨道实验,嫦娥二、三、四号进行着陆实验,嫦娥五号进行天体采样返回实验,将来还会进行无人月球飞船、载人登月,直至建立月球基地,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虽然美国、苏联已经实现月球
18、采样返回,但中国这次成功仍然让外界震惊不已,尤其是俄罗斯专家打破沉默,给出超高评价,他们坦言,从没有人像中国人这样做过。因此,有人说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探月工程活动是如何彰显实践特点的。(2)“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知识对此加以评析。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月球、嫦娥探测器、广大航天人都是客观的;整个探月工程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具有能动性。发射嫦娥五号目的是开启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任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嫦娥探月是一代代航天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成果;嫦娥一至五号,直至将来建立月球基地,
19、表明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不断发展进步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中国是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所以不能说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当然这次中国嫦娥五号探月实现了人类首次无人取月壤,可以认为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但一定不是后无来者的事情,人类在探月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可先回顾实践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结合试题材料,主要涉及三个层次: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第(2)问,结合试题材料与试题设问,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是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所以不能说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当然这次中国嫦娥五号探月实现了人类首次无人取月壤,可以认为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但一定不是后无来者的事情,人类在探月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