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目标体系构建明确目标梳理脉络【学习目标】1通过抽象概括,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方向。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初步体会极限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速率的含义。4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5理解vt图像的含义,能用实验数据绘制vt图像,并会根据vt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思维脉络】课前预习反馈教材梳理落实新知知识点 1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_快慢_的物理量。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时间_的比值。3定义式:v_。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米每秒_,符号是m/
2、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5矢量性:速度是_矢量_,方向与时间t内的位移x的方向_相同_。知识点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由等求得的速度v,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_平均快慢_程度。2瞬时速度(1)当t非常非常小时,我们就把叫作物体在某一时刻的_瞬时速度_。(2)瞬时速度可以_精确_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_速率_。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_瞬时速度_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_相等_。知识点 3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根据纸带计算平均速度用刻度尺测出n个点之间的
3、间距x,n个点之间的时间t(n1)0.02 s。则平均速度v_。2根据打点计时器计算瞬时速度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x,根据v测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一般地,取以这个点为_中间时刻_的一段位移来计算。如图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E_。知识点 4速度时间图像1速度时间图像的意义:直观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_时间_变化的规律。2速度时间图像的获得:用_横轴_表示时间t,_纵轴_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_平滑_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vt图像。如图所示:思考辨析判一判(1
4、)时间变化量一定为正值。()(2)由公式v知,运动物体的位移x越大,速度越大。()(3)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t0时的平均速度。()(4)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5)因为23,所以2 m/s3 m/s。()(6)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指瞬时速度。 ()选一选(2020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月考)如图为京港高铁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照片。关于显示屏上的甲、乙两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甲表示时刻,乙表示动车该时刻的瞬时速度B甲表示时刻,乙表示动车从起动到该时刻内的平均速度C甲表示动车运行的时间,乙表示动车在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甲表示动车运行的时间,乙表示
5、动车在该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解析:甲表示的是时刻,乙表示此时刻的速度,所以是瞬时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是多少呢?答案:60 km/h。解析:20 min h,故平均速率 km/h60 km/h。课内互动探究细研深究破疑解难探究对速度的理解情境导入_(1)如图甲,30 min内自行车行驶了8 km、汽车行驶了50 km,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2)如图乙,百米赛跑,优秀运动员跑10 s,而某同
6、学跑13.5s,应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提示:(1)相同时间内通过位移大的运动得快。(2)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要点提炼_1对速度的理解(1)这里的速度指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两种速度的定义并不矛盾,因为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不注重运动方向,此时路程与位移大小相等。2对定义式v的理解(1)公式v中的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2)v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速度是矢量(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
7、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特别提醒(1)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既要计算速度的大小,又要确定速度的方向,不可只关注速度的大小。(2)初中的速度概念实际是物体路程与相应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与高中的速度概念是不同的。典例剖析_典题1(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思路引导:解析:由v知,物体运动的位移大,时间长,其速度不一定大;同理,物体运动的时间短,其速度也不一定大。A、B错误;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
8、跟时间的比值是速度,其大小、方向不变。C、D正确。思维升华:(1)比值定义法: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压强、密度等。(2)比值定义法的特点: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往往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有无而改变。对点训练_1(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ACD)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率大于乙质点的速率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其正、负号
9、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选项C正确;速率是标量,等于速度的大小,甲、乙的速率分别为2 m/s、4 m/s,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 s后的距离等于两者位移大小之和,计算可得选项D正确。探究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情境导入_小明、小红和小兵由家到学校选择了3条不同的路径,所用时间如图所示。三人同时出发。(1)小明、小红和小兵在运动过程中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谁更“快”到达学校?这个“快”是怎么比较的?可以用哪个物理量来表示?(2)能说小红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于小明和小兵的速度吗?提示:(1)位移;小红;通过相同的位移,小红所用的时间少;平均
10、速度(2)不能。要点提炼_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项目比较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区别物理意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大小由公式求出v(t极小)方向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该状态物体运动的方向联系(1)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3)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定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标矢性矢量,有方向标量,无方向联
11、系都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 m/s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小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但此时也不能说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特别提醒(1)我们平时所说的速度有时指平均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应根据前后文判断。(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典例剖析_典题2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经过B点,又向前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
12、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思路引导:解析:(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从C到D的位移大小为x3120 m,则平均速度为v120 m/s,方向向西。(2)全程中质点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AD,方向向西,大小xx3x1x2120 m30 m60 m30 m,所用时间t总5 s5 s4 s6 s20 s。则平均速度大小为v21.5m/s,方向向西。(3)全过程的总路程sx1x2x3210 m所以全过程的平均速率v310.5m/s。答案:(1)20 m/s,方向向西;(2)1.5m/s,方
13、向向西;(3)10.5m/s思维升华:(1)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要紧扣平均速度的定义。(2)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对点训练_2(2021浙江嘉兴市高一期末)据报道,浙江省将全面启动高速公路匝道限速测速工作,如图所示。2020年11月15日上午9时40分,一车主驾驶车辆在匝道内通行时,车速达到91 km/h,因超过该区域限速80 km/h的规定而被处罚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上午9时4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匝道限速“8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C车速达到“91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
14、小D研究汽车过图中路标所用时间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解析:“上午9时40分”指的是时刻,A错误;匝道限速“8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B错误;车速达到“91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C正确;由于路标尺寸较小,汽车大小不可忽略,研究汽车过图中路标所用时间时不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D错误。探究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情境导入_如图所示,在测量B点的瞬时速度时,AC和OD都可以求出,哪个更接近真实值?提示:AC两点更接近B点,算出的平均值更接近B点的瞬时速度。要点提炼_一、知识储备1读数规则在下图中,根据刻度尺的刻度可以读出点A的位置xA。从图中看出,使用分度值为1 mm的尺,并且
15、估读到毫米数的下一位,得到xA13.3mm。其中的末位数3是估读的、不可靠的,xA的真实值在13 mm和14 mm之间。但是这个不可靠的数字3还是有用的,仍要写出来,因为它表示点A在13 mm和14 mm两条刻度线之间,靠近中点但离13 mm刻度线稍近一些的位置。读数的基本规则就是测量仪器最小刻度以上的数值是可靠的。最小刻度以下的是不可靠的,需要估读,并且只能估读到最小刻度以下一位数字。2有效数字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作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例如,13.3mm是三位有效数字,改写成1.33 cm或0.013 3 m仍然是三位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位数:一个数
16、字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往右算有几位数就是几位有效数字,如0.010 00是四位有效数字,左边的两个零不算,右边的三个零都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只有最末一位数是不可靠的。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数字都要用科学计数法。如月地距离为3.84108 m是三位有效数字。钨原子的半径为1.371010 m也是三位有效数字。二、实验思路1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50 Hz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2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8 V的
17、低压交流电源上。(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n个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t(n1)0.02 s。(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x。(6)利用公式v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数据处理(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2)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D作为“计数点”,如图所示,依次测出O到A、A到B、B到C之间的距离x1、x2、x3(3)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则A、B、C、D各
18、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vB、vC、vD(4)利用vt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4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1)实验前,应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以免拉动纸带时晃动,并要先轻轻试拉纸带,应无明显的阻滞现象。(2)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3)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5)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如打出点较轻或是短线,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7)对纸带进行测量时
19、,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典例剖析_典题3在测定速度的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测小车的速度,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0,1,2,3,4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图上标出图中还画出了实验时将毫米刻度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给的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10.00 cm_、_12.60 cm_、_22.60 cm_和_30.00 cm_。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0.625_ m/s,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0.725_ m
20、/s,2点的速度更接近于_0.625_ m/s。思路引导:解析:由毫米刻度尺可读出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10.00 cm,12.60 cm,22.60 cm,30.00 cm。由题意知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40.02 s0.08 s,由读数可得1,3两点和1,4两点间的位移大小分别是x122.60 cm12.60 cm10.00 cm,x230.00 cm12.60 cm17.40 cm,则1,3和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0.625 m/s,20.725 m/s。1,3两点更接近于2点,故2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0.625 m/s。思维升华:(1)利用平均速度来
21、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会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x来求平均速度。(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会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O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对点训练_3(2021全国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所示,这是用手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点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电源的周期为T,要计算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下列做法中误差最小的是(D)A测量出A,I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vB测量出B、H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vC测量出C,G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v
22、D测量出D、F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v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当t无限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所以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于瞬时速度,误差越小,D正确,ABC错误。探究利用v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境导入_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速度自始至终不变吗?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怎样变化的?某位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57 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vt图像的草图。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vt图像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提示:运动员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其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达到一个比较大的数值,然后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直至完成百米赛跑
23、。其vt图像可由图甲表示。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其速度的最大值较小,另外也不能较长时间维持比较大的速度,其vt图像可用图乙表示。要点提炼_1vt图像: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t图像。2vt图像的应用(1)由图像能看出每一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判断速度大小的变化及其方向。(2)根据图线斜率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速度变化越快。如图所示,做匀速运动,都做变速运动,但运动方向相反,的速度变化更快。(3)截距:vt图像的纵轴截距表示初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
24、体速度为零的时刻。(4)图线交点:两条图线相交,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的瞬时速度相同。典例剖析_典题4图1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瞬时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按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15.18 cm,1、2间的距离x24.40 cm,2、3间的距离x33.62 cm,3、4间的距离x42.78 cm,4、5间的距离x52.00 cm,5、6间的距离x61.22 cm。(每0.02 s打一次点)(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启动电源_再_释放纸带_(填“释放纸带”或“启动电源”)。(2)根据上面的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
25、、5点时小车的速度值并填在表中。位置12345v/(ms1)_2.40_2.01_1.60_120_0.81_(3)根据(2)中表格,在图2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思路引导:解析:(1)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启动电源,后释放纸带,若先释放纸带,则纸带的有效利用长度将减小。(2)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包含该点的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表示,打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20.02 s0.04 s,则打1点时:v12.40 m/s打2点时:v22.01 m/s打3点时:v31.60 m/s打4点时:v4120 m/s打5点时:v50.81 m/s将数值填入表格中:位置12345 v/(
26、ms1)2.402.011.601200.81(3)描点并连线得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速度逐渐减小。思维升华:作图像的规范要求(1)明确坐标轴的意义并选取合理标度,既要把数据标注在图像上,又要匀称直观。(2)图像中的点要用平行于坐标轴的虚线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其位置。(3)如果图像是直线,要求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4)如果图像是曲线,物体在各个时刻都有速度,速度随时间是连续变化的,观察描出的点的分布特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表示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过程称为“拟合”。对点训练_4(多选)某同学出门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公交车
27、出发加速,飞速地奔驰着,到站减速。如果将公交两站间的行驶进行简化,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图像OA段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B图像AB段表示物体静止C在03 s内与69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在612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解析:图像OA段表示物体的速度在增大,但是速度增大的快慢程度不同,故A错误;图像AB段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在03 s内与69 s内速度均为正值,则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69 s内物体向正方向运动,912 s内物体向反方向运动,故D正确。核心素养提升以题说法启智培优对瞬时速度中极限思想的理解案例(2021北京人大附
28、中高一月考)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这是她们队史上的世界杯第5冠。比赛中主攻手朱婷凌厉的扣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某次发球时一位摄影爱好者从侧面给她拍了张全身照,朱婷的实际身高为1.98 m,相机的曝光时间为 s,在照片上朱婷身高5.00 cm,排球在照片上留下了0.50 cm的径迹,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她发球的速度约为(B)A12 m/sB24 m/sC36 m/s D48 m/s解析:估算时可认为朱婷的身高为2 m,则排球在曝光时间内运动的距离x0.50 m0.2m,因为照相机曝光的时间很短,可以认为该段时间内排球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朱婷发
29、球的速度,即v24 m/s,故B正确。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瞬时速度是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但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认为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是物理学中的极限思维,体现了新课标对同学们的物理学科素养的要求。课堂达标检测沙场点兵名校真题1(2021全国高一期末)现在很多人手机上都有能记录跑步数据的软件,如图所示是小宝跑步时软件截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A“6.06千米”指的是该同学的位移B平均配速“518”指的是平均速度C运动时间“00:32:07”指的是时刻D这位跑友平均每跑1千米用时约317 s解析:根据题图中地图显示,跑的轨迹是曲线,故“6.06千米”指的
30、是路程,故A错误;平均配速“518”指的是运动的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故B错误;“00:32:07”指的是所用时间,是指时间间隔,故C错误;6.06千米共用时(32分07秒),故每跑1千米平均用时约t s317 s,故D正确。2(2021河南高一月考)超级高铁(又称“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可获取远大于目前高铁的运行速度。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胶囊高铁”将于2020年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运行。在某次测试中,“胶囊高铁”在一个曲线路段加速行驶了9.6公里,用时28.8s,达到了最高速度1 500 km/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1 500 km/h”指的是
31、平均速度B在加速过程中,胶囊高铁的平均速度是1 200 km/hC由于胶囊高铁与轨道不接触,轨道对其弹力为零,因此胶囊高铁所受重力也为零D在加速过程中,超级高铁的平均速率为1 200 km/h解析:最高速度1 50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由于列车在曲线路段行驶,9.6公里是路程,无法确定其位移,因此无法计算出胶囊高铁的平均速度,故B 错误;胶囊高铁列车所受重力大小与轨道对其弹力无关,始终等于mg,不为零,故C错误;平均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在加速过程中,超级高铁的平均速1 200 km/h,故D正确。3(2021全国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
32、“77 km”“100 km”等指的是位移B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平均速度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D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26分钟”“27分钟”指的是时刻解析:告示牌甲是里程牌,表示路程。上面的“77 km”“100 km”等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限速是指瞬时速度不能超过多大,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瞬时速度,故B错误;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表示某一瞬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上面的“72”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C准确;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26分钟”“27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故D错
33、误。4(多选)(2021全国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像,A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质点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D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t1时刻A追上B,t2时刻B追上ABt1 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A质点的平均速度C质点A做直线运动,质点B做曲线运动D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某时刻解析:t1时刻前,A在B的后方,t1时刻两图像相交,说明A追上B,t1t2时间段之内,A在B的前方,t2时刻B追上A,A正确;t1t2时间段内,两质点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B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质点的平均
34、速度相等, B错误;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两质点都做直线运动,C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某时刻,D正确。5(2021江西吉安市高一期末)(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直线a、b所示,在t1时刻(AD)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甲一定在乙的后面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解析:图线在横轴上方,速度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均沿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同,A正确;由于在初始时刻甲、乙的位置关系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在t1时刻甲、乙的位置关系,B错误;在t1时刻b图线对应的坐标值大,故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C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