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一、选择题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答案 C2、(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右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C3(福建省福州三中
2、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各少数民族人民此时据该条规定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D它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答案 C4(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
3、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答案 C5、(广东省执信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答案 D6(黑龙江省哈三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
4、政策是 ( )人均产量中国(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kg538.3kg4kg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A没收官僚资本 B反保守又反冒进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开展大跃进运动答案 C7(河南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摸底)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 A8(河南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摸底)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
5、写道:“邓小平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D中共十五大答案 B9(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考试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东北老工业基地( ) 创建于“一五计划”期间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折射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创建与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相关 A B C D答案 C1
6、0(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考试)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右边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案 D11、(湖南娄底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10月联考)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新时期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7、域自治法A B C D答案 C12.(江苏省江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调研)下列各项是邓小平在历次大会上讲话的摘要,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A.B.C.D.答案 C13(江苏省江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调研)1992年,中国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以下说法与当时不相符的是 ( )A.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B.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C.“发展才是硬道理”D.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答案 D14、(江西省靖安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下列关于我国“一五”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
8、工业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存在农、轻、重比例失调隐患C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 D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答案 D15、(江西省靖安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答案 D16、(2010.安徽省岳西、野寨中学联考)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1979年 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
9、家服装加工厂答案D17. (2010.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月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答案D18. (2010.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答案B19. (2010.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月考)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包括 文艺为人民服务 文艺为社会主义
10、服务 文艺创作以“样板戏”为标准 艺术形象要高、大、全A. B. C. D. 答案C20(2010.河南省南召二高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A B C D答案A二、非选择题21. (2010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质检)下面是1949年后,关于我国大陆人口流动方面三则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年解放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
11、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从1949年到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4分)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 从1958年开始中国人口逐步就基本没有自由迁移了。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山西南部秦岭那里,四川、贵州、云南,现在汶川地震我们知道好多大的厂都是那个时候陆续迁过去的,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各地有小三线,小三线在皖南。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
12、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从1958年开始到文革期间,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什么?(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迁移有什么影响?(4分)材料三 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出国。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如果以三十年为分界线,前三十年人口迁移和后三十年的人口迁移最大的不同
13、是什么?(2分)由此预测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是什么?(2分)答案 主要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边缘到中心。(4分)原因: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工业化开始起步也可)(2分)特点: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4分)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4分)特点: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国内迁移到国外。(4分)不同:前三十年政府主导,后三十年市场主导。(2分)趋势:趋于人口自由迁移。(2分)22(2010.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16分)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
14、年,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 (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一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一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 (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
15、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分)“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重大影响?(2分)(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1分)(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分)(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
16、?(2分)(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1分)(6)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6)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两行,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2分)答案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分) (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
17、力的极大破坏。(1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4)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分)(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分) 23(201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调研考试)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请回答:(1)试列举两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说明中华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2分)(2)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18、学习西方文明所引发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3)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克服国际间的偏见和误解所作出的外交努力。(4分)(4)为进一步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中共十四大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答案 (1)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准备了条件;火药和火药武器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使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其它言之成理,皆可得分)(4分)(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3分)(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4)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19、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24(2010.贵州省乌沙中学月考)民族独立和近代化(即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主题,从1840年以来中国的各个阶级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人们常说,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四次重要尝试。(3分)(2) 1949年1965年新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曾制订或实行过哪些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3分)(3) 20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6分)答案 (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制订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八大”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政治: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