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953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临川学校2020-2021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A. 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B. 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C. 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战国末期社会更加动荡,而法家“刑法”不仅可以禁乱,还可以强化君主权威,正是法家思想顺应了此政治形势,才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故答案为A项。B项,法家的“刑法”思想

2、虽有利于促进古代法律的发展,但不能说促进法律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采取“刑法”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而非广大民众,不能说明“深人人心”,排除;D项,法家的“刑法”思想虽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腐败,而不是“刑法”思想,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 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

3、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家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墨家主张节俭、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礼”,故正确对应描述的是D选项,排除ABC选项。3. 洪武三年,明太祖读(孟子),大发脾气,下令国子监撤去孔庙中的孟子牌位,之后又组织人手将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语悉行删除,并规定“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孟子的主张中最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是A. “仁政”B. “民贵君轻”C. “性本善”D. “君舟民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孟子

4、“民贵君轻”的主张最有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因为这与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想法是相悖的,有可能动摇明朝的统治,因此是明太祖所不能容忍的,故选B;仁政是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实行仁政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因此A项不是最有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主张,排除;性本善是孟子关于人性的一种判断,它不会危机明朝统治,因此C项不是最有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主张,排除;君舟民水是荀子的主张,而非孟子,排除D。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 法家思

5、想成为新儒学的基础B. 法家学说是西汉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略C. 儒法两家思想内容逐渐融合D. 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新儒学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因此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D项正确;新儒学的基础是儒家,排除A;儒学才是基础治国方略,排除B;新儒学是杂糅了法家、道家,而不是逐渐融合,排除C。5. 东汉人崔瑷在写给葛元甫信中说,送给你许子十卷,“ 贫不及素(贫穷用不起缣帛),但以纸耳”。据此判断,当时A. 重文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B. 雕版印刷术已经开始推广C. 纸作为书写材料已经出现D. 纸张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答案】C【解析】【详

6、解】根据“但以纸耳”说明当时纸已经是一种书写材料了,而且是价格较低廉的书写材料,贫穷的人也用的起,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重文的风气,排除A;雕版是在唐朝出现的,排除B;必需品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6.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 构建新儒学体系B. 提倡知行合一C. 强调社会责任感D. 重建伦理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强调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正确;两者不是强调构建新

7、儒学体系,故A错误;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故B错误;两者不是强调重建伦理秩序,故D错误。7. 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将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由此可知,授时历A.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B. 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C.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 以现代的公历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指出颁行授时历意在使百姓“不误农时”,这说明授时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故A项正确;授时历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授时历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但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授时历与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

8、但材料中也没有信息,故D项错误。8.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李贽是肯定“人欲”,不如说李贽是在问,如何让溺于“人欲”的众人入道。材料认为李赞A. 强调传承儒家传统道德B. 对人的欲望予以否定C. 对宋明理学的彻底颠覆D. 用道家思想改造儒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所述的是该学者不反对李贽对“人欲”的肯定,同时进一步指出李贽肯定“人欲”是为了引导人们“入道”,这里的“道”不是道家的思想而是儒家的追求,因此材料认为李贽最终目的是让众人入道,即强调传承儒家传统道德,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不否定人的欲望,认识到了人们的欲望,并予以肯定,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李贽主张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批

9、判,而不是彻底颠覆,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李贽肯定人的欲望主要是为强调传承儒家传统道德,没有强调用道家思想改造儒学的信息,D项错误。9. 苏格拉底每天站在雅典街头和人们讨论,不断地要求人检讨自己所持的各种观念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他教人不要盲目地接受既有的道德或行为的准则,而用自己的理智来重新下判断。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 开启雅典的精神觉醒B. 认为雅典道德沦丧C. 推崇理性与思想自由D. 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开创西方理性主义思维源头,“教人不要盲目地接受既有的道德或行为的准则,而用自己的理智来重新下判断”正是这种理性主义思想体现,正确。是智者

10、运动影响。材料没有提及苏格拉底对于雅典道德沦丧的信息,错误。苏格拉底并不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错误。1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体现了A. 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B. 上帝的绝对精神权威C. 人文主义的思想精神D. 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而根据“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可得出其强调人的主休地位,而不是神是主体,反映了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都与达.芬奇的画作及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1.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

11、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C.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教皇实际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实际上说明他们反对的是教皇这个世俗君主。所以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在反封建,故选B;A只是表面的叙述,不涉及本质,排除;C项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D。12. 卢梭指出:“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这段话表明卢梭认

12、为A.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 贫富悬殊是社会不平等的主因C. 废除私有制实现人与人平等D. 人性贪婪导致社会不平等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可得出其强调私有制对于社会关系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卢梭主张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A项正确;材料强调私有制的出现,而不是贫富差距,排除B;他并没有主张要废除私有制,排除C;材料并不强调人性贪婪,排除D。13. 苹果公司的第一代商标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的理论A. 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B. 首次将人置

13、于世界的中心C. 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D. 突出体现科学思考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可得出其突显了科学思考的精神,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也是科学思想精神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解释苹果落地的现象,排除A;B项是智者运动,排除B;“精准”表述错误,排除C。1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发明,大约在14世纪末经由波斯传入欧洲后,为 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造纸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14世纪末经由波斯传入欧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

14、项 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发明是印刷术,故选C;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和火药在12至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排除ABD。故选C。15.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科技成果示意图,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A. 始终注重观察和实验B. 宋元时期较快发展C. 一直领先于西方国家D. 明清之际达最高峰【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10-15世纪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较快,此时大概处于宋朝时期,故B项正确;A项太绝对,且从材料也无法得出,排除A;材料没有与西方比较,排除C;明朝达到顶峰,清代已经衰落,排除D。16. 中国古代科技曾取得举世瞩

15、目的成就。下列科技成就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本草纲目编成齐民要术问世九九乘法口诀出现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编成于明朝,齐民要术问世于北魏,九九乘法口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指南针在宋朝应用于航海,因此,四者先后顺序为,故选C;其他选项先后顺序均错误,故排除ABD。17. 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称颂李杜及其诗文。其中杜甫的 “三吏”“三别”等诗篇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主要是因为杜诗反映了A. 雍容华美的盛唐气象B. 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C. 唐末黄巢起义的动乱D. 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

16、怀【答案】B【解析】【详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故选B;反映盛唐气象和代表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是李白,排除AD;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末,二者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B。18. 下表描述活动在当时适用于A. 保家卫国B. 休闲娱乐C. 附庸风雅D. 传承习俗【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射则贯兮以御乱兮”“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信息都与战争有关,因此强调的是保家卫国,A正确;材料中的信息不是休闲娱乐活动、也不是附庸风雅和传承习俗,故B、C、D错误。19. 下图中说

17、法正确的是A. 图1字体在史记中有详实记载B. 图2字体可作为研究先秦历史史料C. 图3字体蚕头燕尾平衡对称D. 图4字体在秦朝已经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文是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可以作为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史料,故B正确;史记记载了商朝世系和历史,没有关于甲骨文的详实记载,故排除A;蚕头燕尾平衡对称是隶书的特点,而非小篆,故排除C;楷书在汉末、三国时期出现,故排除D。20.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描述:“我们在画中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A. 浪漫主义B. 现

18、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印象画派【答案】D【解析】【详解】“阳光的色块组合”“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反映了这一流派强调光和色的作用,符合印象画派,故选D;浪漫主义注重情感的表达,现实主义注重对现实的描绘,现代主义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都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ABC。故选D。21.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奏称:“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由此推知,林则徐A. 主张增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B. 重视改造陈腐的国民观念C. 仍秉持浓厚的天朝上国观念D. 正确

19、分析了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可知,林则徐认为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的国情和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组织翻译外文报刊书籍,以了解西方情况,故选A;材料反映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的国情和状况,因此林则徐并非改造陈腐的国民观念,排除B;林则徐认为沿海官员不了解英国的国情和状况,于是组织翻译外文报刊书籍,以了解西方情况,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正确分析了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D。22. 瀛寰志略是晚清名臣徐继畲所编纂的世界地理志。在1848年初版中,他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是他的好友担心这一安排可能会遭到

20、国内文人士大夫的抵触,于是徐继畲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卷一的卷首。这表明A. 徐继畲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 士大夫深受华夷观念影响C. 把中国地图调放在卷首更加科学D. 编纂地理志成为时代风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徐继畬编瀛寰志略时,本来把“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在好友的提醒下徐继畲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卷一的卷首,这表明了晚清的知识分子还深受华夷观念的影响,具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选B项;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A项;把中国地图调放在卷首反映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而非更加科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地图的摆放位置问题,而非编纂地

21、理志成为时代风尚,排除D项。23. 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A. 是以西方思想变革中国传统文化B. 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C.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D. 目的是为变法寻找合理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并结合所学可知,谭嗣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的宗教思想及科学思想来宣扬他的仁学,这是其作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故D项正确;据材料不能不能反映仁学以西方思想为变革传

22、统文化,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谭嗣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的宗教思想及科学思想来宣扬他的仁学,并未体现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B错误;材料未涉及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儒家思想,C错误。24. 梁启超在爱国论中写道:“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救国必须A. 伸民权B. 设议院C 废科举D. 行立宪【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可以知道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设议院、废科举和行立宪的信息,故BCD不符合题意。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23、)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唐代以前,儒家文化已经传播到祖国的西部边疆地区。1969 年,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他那墓地一座唐墓中发现十二岁儿童卜天寿所抄写的论语郑氏注残卷。宋、辽、金、元时期,辽统冶者提倡学习儒家经典。金曾以儒家经典为学习、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西夏自元昊后,积极吸收汉民族文化,仿行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礼俗。-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材料二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实行“推古朝改革”。唐帝国建立后,从630年起,日本共派出18次遣唐使,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改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代为立

24、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三 公元1598-1626年,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译成拉丁文。翻译儒家经典的热潮,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 这些儒家典籍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十分崇拜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神论。法国狄德.罗将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有力武器,用以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儒学传播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传播的影响。【答案】(1)传播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广泛。(2)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

25、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东亚各国与中国的思想、文化交流;推动了东亚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了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早在唐代以前,儒家文化已经传播到祖国的西部边疆地区”“西夏自元昊后,积极吸收汉民族文化,仿行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礼俗。”等信息可得出传播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广泛。(2)根据“西夏自元昊后,积极吸收汉民族文化,仿行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礼俗。”得出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实行“推古朝改革”。”可得出推动了东亚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东亚各国与中国的思

26、想、文化交流;根据“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得出促进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根据“法国狄德.罗将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有力武器,用以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得出推动了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这样的社会基础又与社会文化和人群有关。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决定制度,而不是制度决定社会条件。当然,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条件对国家制度的形成具

27、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在A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B时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摘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政治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阐述:在世界古代史上,希腊山多地狭、岛屿港湾多的地理环境,工商航海发达的经济状况,小国寡民的政治现实,可资借鉴的亚非文明等条件共同涵养了希腊民主制度;在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

2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由于本国社会条件不同,结果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如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示例二论题: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89年建立起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后来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示例三论题: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阐述:苏联斯大林时期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20世纪30年代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

29、联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并为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到二战后,斯大林体制逐渐僵化,没有随着苏联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根本性改革,最终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注:任答一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接着根据限制条件“世界史”进行论证。如,依据材料“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可以确定出论题,政治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结合所学古希腊的民主制、近代英法美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背景进行论证。再如,根据材料“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30、的。”可以确定出论题,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确立的背景和影响来论证。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严复(18541921)于1895年前后陆续翻译了一系列西学名著,其中天演论影响最广。天演论译自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赫氏认为人类社会伦理更重于进化,否则将导致残酷的弱肉强食,而严复更赞成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天行人治,同归天演”,故略去“伦理”一词及相关内容,且将“进化”另辟导源于庄子 天运的“天演”一词。他译英文长句,句次不对而要义无失。严复以“汉(朝)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论,士大夫莫不感叹“自中土翻译西书以来,无似此高文雄笔”,其中阐发

31、的“与天争胜”更是引起“深察世变之士”三思。 摘编自王克非论严复的翻译材料二 马丁路德(14831546)于1521年着手将圣经译为德语,他依据希伯来圣经而非教廷钦定的版本翻译新约。路德按照是否宣讲基督的标准去断定新约书卷的价值,并依此改变传统新约书卷的排列次序。路德翻译时不局限于字面意思,搜集、加工各种德语方言,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谚语。路德译本的圣经流畅自然,像散文诗一样优美,阅读它成为当时民众学习德语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田海华路德的诠释与翻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马丁路德在翻译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与马丁路德译著的相同作用。【答案】(1)同:服

32、务于现实需要;采用意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译文优美,有较高的文学性;译著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异:严复追求古雅;马丁路德力求通俗,其社会影响更加广泛。严复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著本意,马丁路德尊重圣经原典。(2)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外来势力的压迫;推动了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守旧思想的束缚;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解析】【详解】(1)同:根据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得出服务于现实需要;根据“天演论译自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依据希伯来圣经而非教廷钦定的版本翻译新约”得出采用意译;根据“将进化另辟导源于庄子 天运的天演一词”

33、得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根据“像散文诗一样优美”得出译文优美,有较高的文学性;根据“引起深察世变之士三思”“阅读它成为当时民众学习德语的重要途径”得出译著广为传播,影响深远。异:根据“高文雄笔”得出严复追求古雅;根据“路德译本的圣经流畅自然,阅读它成为当时民众学习德语的重要途径”得出马丁路德力求通俗,其社会影响更加广泛。根据“严复更赞成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天行人治,同归天演”得出严复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著本意,根据“依据希伯来圣经”得出马丁路德尊重圣经原典。(2)综合材料,可从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外来势力,推动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打破传统守旧思想,激发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