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893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2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 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 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 大

2、宗与小宗是绝对的 D. 地方有较大自治权3.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A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 D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4. 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A. 集权行政体制建立 B. “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5.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

3、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 “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 促进了土地私有的发展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6.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C.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7. 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采取的

4、措施是A. 确立皇帝制度独揽大权 B. 设立丞相协助处理政事C. 设立太尉掌管全国军务 D. 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8. 汉高祖六年刘邦封刘交为楚王,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是西汉初年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由此可知汉初在地方上实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9.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A. 制约丞相权力 B. 提高行政效率C. 加强中央集权 D. 监察三公九卿10.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

5、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能力 D考试成绩11.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A. 孟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政治思想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二程朱熹的理学12. 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交易时间不受限制B受到政府严格监管C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D起源于农村的“草市”13. 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

6、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察举制的推行 B.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 科举制的设置 D.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14. 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协助办事的宫吏);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这说明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 B.行政效率日益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僚机构渐趋膨胀15. 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下图。据下图可知,当时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 D政治重心发生转移1

7、6.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取士 B. 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制约平衡,提高行政效率 D. 整顿吏治,扩大统治基础17.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B. 屯田制 C. 均田制 D. 摊丁入亩18. 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1

8、9宋初所创官职职责之一是“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该官职是A参知政事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20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19. 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9、B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22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A. 道德修养 B. 君主专制 C. 科学真理 D. 经世致用23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扩大统治区域 B.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C. 加强专制皇权 D.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24元世祖忽必烈称“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10、,此其重台之旨。”材料中“御史台”的主要职权是 A行政 B军务 C监察 D财政25根据史料统计,明朝担任阁臣者变换极为频繁,如崇祯帝在位17年,阁臣竞近达50人。明朝甚至有阁臣在位不到两月者。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出发点是A避免阁臣弄权 B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 D重塑皇帝权威26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西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A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固C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 D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27. 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佣制进一

11、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这一变化反映了A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28. 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这说法的依据是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C. 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D. 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29.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开始推广,土地制度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活跃异常,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C苏州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

12、值”的现象D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0. 乾隆帝即位之初,以西北已无边患为由裁撤军机处,后又恢复;嘉庆和道光年间,通过建章立制使军机处进一步完善;在清末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军机处最终被废除。军机处的发展轨迹表明,清代A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B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C官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 D时代变迁影响国家机构发展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第31题25分,第32题15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的50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汉武帝在继承汉初以来专制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某些

13、重要的改革。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二 洪武初年,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元代旧制。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首先宣布,在地方上废除元旧制行中书省的制度,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行中书省之职责,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从诛丞相胡惟庸入手,对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并提高六部的品秩,各部

14、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把负责警卫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大权。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制造了一幕幕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

15、青铜,式样各异,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武帝与明太祖改革政治体制的主要举措。(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与明太祖时政治体制的共同特征。(8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5分)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晁错,西汉颖川郡人。文帝时被派去向秦朝遗臣伏胜学习尚书,后提升为博士。景帝时升任为御史大夫。他向景帝报告诸侯王势力膨胀的事实,请求削去他们的“支郡”。在论贵票疏中,晁

16、错开头就提出了发展农业、搞好粮食生产的“开其资财之道”问题。为了长有其民,就要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广积粮食,充实仓库,以供应边防之需,防备水旱之灾。在言兵事疏等文中,晁错总结了近世汉匈关系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对待匈奴的战略战术。他主张招募内地之民移屯于边塞,适当安排,使他们一面从事农业生产,一面进行军事训练,做好守边备战工作。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据材料概括晁错的主要治国思想。(6分)高二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AABBCDCBA11121314151617181920CBBCAB CDDB21222324252627282930BADC AABACD二、非选择题

17、31. (1)汉武帝的举措:建立“中朝”制度;实行刺史制度;推行察举制。明太祖的举措:度行省制,实行三司体制;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2)共同特征:继承前代制度;防范大臣权重;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强化皇权:制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3)素质高的帝王统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能够有效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抵抗外来侵略。32. (1)政治上:主张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积粮充库,防荒备战;军事上:移民屯边守塞,防御侵扰。(6分)(2)对传统文化的研修,传承了儒家思想;“削藩”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解决边患问题和防备水旱灾害提供物质基础;重视边防建设,有利于解决边患,促进民族融合。(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