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世人尊称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下列属于亚当斯密政策主张的有( )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大化通过降低地租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通过分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符合题意。:“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大化”属于凯恩斯的主张,
2、斯密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通过降低地租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属于李嘉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 )A. 只能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B. 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C. 只能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D. 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和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共同决定【答案】B【解析】【详解】A: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A错误。B: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但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
3、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B正确。C: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C错误。D: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故“共同决定”的表述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B。3.如果甲国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粮食800千克或生产肉类600千克,乙国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粮食1000千克或生产肉类1200千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
4、食优势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提供的情况,甲国在粮食生产上占有比较优势,乙国在肉类生产上占有比较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出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符合题意。:此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4.假如经济学家斯密和凯恩斯穿越时空,在A国相遇了。此时A国正陷入经济衰退的低谷。两位经济学家针对该国的困境展开对话。下列哪句话最有可能出自斯密之口:A. 政府应该通过倾斜政策鼓励基础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的长期竞争力B. 政府应重新评估资源结构,协调资本向比较优势产业流动C. 政府应该整顿金融业,引导有序竞争,降低经济整体风险D. 政府应
5、退出经营领域,消除贸易壁垒,重塑价格机制【答案】D【解析】【详解】D:斯密极力主张限制政府作用,强调自由放任和“看不见的手”,认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就能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D正确且适合题意。ABC: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A B C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属于凯恩斯主义,与题意不符,ABC均应排除。故本题选D。5.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与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自身利益关切的屠户、酿酒
6、师、烙面师们( )A. 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可以增进社会利益B. 会自觉地在利益驱使之下充分满足社会需求C. 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作出正确的经济抉择D. 不利于社会利益的实现,需要道德加以调节【答案】D【解析】【详解】D: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不利于社会利益的实现,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需要道德加以调节。D符合题意。A:材料中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这些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向消费者提供食料和饮料,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他们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极力维护个人利益,而不是增进社会利益。A不符合题意。B:商品生产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会自觉的去满足社会需求。B不符合题意。C:在市场的自发
7、调节下,商品生产者为了眼前利益甚至会不择手段,未必会做出正确的经济抉择。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 在劳动价值论上,斯密和李嘉图的共同之处在于认为商品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价值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够买到的劳动量决定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斯密和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均认为认为商品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和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故正确。:此两项不是二者的共同观点,故排除。故本题选A。7.国王问:“我怎样才能治理国家,才能富国裕民呢?”首相回答:“阁下什么也别管,把一切都交给市场吧”。上述对话,符合
8、的观点( )A. 斯密B. 马克思C. 凯恩斯D. 罗斯福【答案】A【解析】【详解】A:“阁下什么也别管,把一切都交给市场吧”属于典型的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斯密提出提出了经济的发展由“看不见的手”市场来引导的,提倡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A正确。B: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有其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有化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主张政府参与其中,并主导经济活动,而题干观点反对政府干预,B不符合题意。C: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摆脱危机,因此,凯恩斯并不反对政府干预经济,C不符合题意。D: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而题干观点反
9、对政府干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根据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甲国生产小麦具有绝对优势,乙国生产布具有绝对优势,假定现在两国参与国际分工,甲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小麦,乙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布,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两国贸易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A. 两国均可在国际贸易中实现“双赢”B. 甲国将会获利,乙国将会受损C. 乙国将会获利,甲国将会受损D. 两国均不能从中获得利益,而会两败俱伤【答案】A【解析】【详解】A:斯密的分工理论认为,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宋,井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甲
10、、乙两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两国发生贸易会实现双赢的效果,A符合题意。BCD:甲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和乙国生产布方面是绝对优势,不是相对优势,因此在两国的贸易中不会有一国损失,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亚当斯密的观点的有( )财富只能来自生产领域,应当实现“富国裕民”个人利益最大化,只是在与他人利益协调下才能实现发挥比较优势,增加本国社会财富“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导致无法增进公共福利A. B. C. D. 【答案】A【解析】【详
11、解】: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财富只能来自生产领域,应当实现“富国裕民”,正确。: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主张个人利益最大化,只是在与他人利益协调下才能实现,正确。:该选项属于李嘉图的观点,排除。:亚当斯密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该观点强调市场调节的不足,排除。故本题选A。10. 李嘉图经济理论的中心是 ( )A. 劳动价值论B. 阶级划分理论C. 收入分配理论D. 国际贸易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
12、价值,C正确。A、B、D均不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中心,排除。故选C。1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纺织、钢铁、家电等制造业产业转移,凭借工人工资低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同时,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盲目投资导致部分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下列最适合用来评价上述现象的是( )A.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李嘉图的经济周期理论B. 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C. 罗斯福的新自由主义 马克思的有效需求理论D.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答案】D【解析】【详解】D:“凭借工人工资低廉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强调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同
13、时“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盲目投资导致部分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弊端,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表现,符合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D正确。A:经济周期理论是凯恩斯的而不是李嘉图的,A错误。B:比较成本学说是李嘉图的而不是斯密的,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的而不是凯恩斯的,B错误。C: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凯恩斯革命强调有效需求,C错误。故本题选D。12.以下表述属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是( )A. 有效需求不足是危机爆发的原因B. 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法是货币贬值和适度通货膨胀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D. 赤字财政是解决危机的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
14、的根源,A错误。B: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法是变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货币贬值和适度通货膨胀会加剧物价上涨,需求不足,加剧经济危机,B错误。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C正确。D:赤字财政会形成社会总需求,但也不是解决危机的根本方法,况且财政赤字是要有合理范围的,D排除。故本题选C。1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看理由是( )价值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
15、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要尊重劳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符合题意。:价值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说法有误。:材料强调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未涉及“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价值大小”,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4.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学的一大贡献。图I中提高的剩余价值生产被称为_,图II中提高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是_。(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时间的增加B.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时间的
16、增加D.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B: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对称。指通过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图I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创造价值,故是绝对剩余价值;图II没有延长劳动时间,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来创造更多的价值。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ACD排除。故本题选B。15.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凯恩斯将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他开出的“良方”是( )A. 增加货币投放B. 提高本币汇率C. 实行赤字财政D. 减轻企业税负【答案】C【解析】【详解】C:凯恩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
17、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可见,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凯恩斯将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他开出的“良方”是实行赤字财政,C正确。ABD:凯恩斯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而不是增加货币投放、提高本币汇率、减轻企业税负,排除ABD。故本题选C。16. 某国为了解决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状况,奉行政府功能最小化信条,大力推行市场原则,在经济发展中实行“去国有化政策”。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 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B.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C.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 新保守主义经济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C: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
18、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一是“自由化”。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二是私有化。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市场化。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可见,材料中这种理论的基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说法正确。A: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显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该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19、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D:新保守主义经济理论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国家主义”即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已经超载,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故D排除。故本题选C。17. 虽然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但在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调节手段都是A. 市场竞争B. 社会化大生产C. 经济发展计划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A: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三个机制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都是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的,故选项A正确。B:社会话大生产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前提,但不是在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调节手段,故排除B。CD:经济发展计划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都不是在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调节手段,故CD排除。故本题选A。18.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程度、方式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呈现不同的模式。下表中对不同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A.英国注重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B.德国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大,国家干预少;
21、强调社会保障C.日本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美国私人经济占主导,国有比重小;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B:德国注重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英国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AB错误。C:日本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正确。D:美国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但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D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
22、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和诚实感。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19.阅读经典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某校组织了“经济学名著导读”活动,围绕“经济危机理论”的这一学习主题,适合作为参考书目的有国富论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23、资本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国富论的主要观点是揭示国民财富是如何产生的,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理论,所以排除。: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的核心思想是劳动价值论,其内容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理论,所以排除。:资本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内容都有涉及经济危机理论,正确。故本题选D。20.农人甲和农人乙每周的劳动成果如下表所示,两人被要求10周内捕到60只兔子,浆果则越多越好。那么( )每周捕到的兔子(只)每周采到的浆果(筐)农人甲63农人乙32A. 较之甲,乙捕猎兔子有比较优势,但无绝对优势B. 甲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乙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
24、平均水平C. 最好的分工方式是甲、乙各用一半时间捕猎兔子,另一半时间采摘浆果D. 最好的分工方式是甲用全部时间捕猎兔子,乙用全部时间采摘浆果【答案】D【解析】【详解】A:依图表,相同时间内,农人乙捕兔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农人甲的一半,农人乙采果的劳动生产率为农人甲的2/3,两相比较,农人乙采果具有比较优势,A错误。B:图表中数据均可代表个人劳动生产率,“两人被要求10周内捕到60只兔子,浆果则越多越好”也无法表示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无法得出“甲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乙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结论,B排除。CD:依图表,农人甲捕兔具有比较优势,农人乙采果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最好的分工方
25、式是甲用全部时间捕猎兔子,乙用全部时间采摘浆果,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21.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的经济现象。目前我国工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汽车制造等行业。这说明A. 产能过剩行业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低于价值B. 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滞销,但商品价格仍高于价值C. 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商品卖不出去,商品价值无法全部实现D. 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大量积压,商品价值实现要有一个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商品卖不出去,商品价值无法全部实现,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C项符合题意;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供过于求,商品滞
26、销,但商品价格不一定低于价值或高于价值,AB项说法错误;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商品卖不出去,商品价值无法全部实现,不等于商品大量积压,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22. 与自然物质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源泉, 则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A.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B. 私人劳动、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D. 个别劳动、社会劳动【答案】C【解析】【详解】C:马克思的劳动二重学说认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C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23. 下面是某地鞋业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在这三种情
27、况下,该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 )某鞋厂劳动生产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 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成产率未变 某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相同幅度A. 提高、不变、降低B. 降低、提高、不变C. 不变、不变、提高D. 不变、降低、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ABCD: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可见,当某鞋厂劳动生产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时,该鞋子的商品价值量的不变;当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某鞋厂劳动成产率未变时,该鞋子的商品价值量降低;当某鞋厂与本行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相同幅度时,该鞋子的商品价值量降低,D
28、正确,排除ABC。故本题选D。24.一段视频显示,在一家著名的电动汽车公司里,机器人正在一条新型汽车的装配线上安装车门。据介绍,这条装配线上共配备了500多台机器人协作生产。机器人协作生产表明相对于一般的劳动者,机器人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机器人的劳动是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大机器人的使用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的兴起,将推动全球的产业革命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不选,因为机器人是人力成本的替代者,并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机器人协作生产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29、有利于推动全球的产业革命,故本题选D。【点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是高考考查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该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科学发展观注重其内涵的考查,既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可以材料分析题考查对科学发展观的运用。(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注重时政语言的运用,特别要关注最新的时政材料。(3)其他包括自主创新、“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可能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复习时需要引起重视。25.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经历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由于各国干预的程度、方式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模式。在美国、德国、日本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中,
30、市场作用最大、政府干预程度最高、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分别是( )A. 美国、德国、日本B. 美国、日本、德国C. 德国、日本、美国D. 德国、美国、日本【答案】B【解析】【详解】A:在美国、德国、日本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中,市场作用最大的是美国、政府干预程度最高的是日本、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是德国,A与题意不符。B:在美国、德国、日本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中,市场作用最大的是美国、政府干预程度最高的是日本、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是德国,B符合题意。C:在美国、德国、日本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中,市场作用最大的是美国、政府干预程度最高的是日本、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是德国,C与题意不符。D:在美国、德国、日本三种市场经济模
31、式中,市场作用最大的是美国、政府干预程度最高的是日本、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是德国,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6.如果同样给每个人增加1000元的工资,则低收入者会比高收入者产生更高的消费热情。这意味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上述现象A. 可以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解释B. 体现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C. 反映了人们有资金流动的偏好D. 提示应借鉴德国完善社会保障【答案】A【解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因为低收入者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材料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会使低收入者产生更高的消费热情,就是因为低收
32、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故本题所述现象可用边际消费递减解释,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27. “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为此,我们应该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意指政府要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此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正确。: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不是材料强调的,不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的目的,不是应该做的措施,不选。故本题选B。【点睛】发展生产
33、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把市场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不存在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要先进行的问题。二、主观题:共5小题,共46分。28.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化石能源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一些学者建议政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的碳量,对其征收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运用经济学常识 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答案】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
34、自发调节,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这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通过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生产向低碳方向发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析】分析】本题以二氧化碳排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环境问题为材料,从经济学常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 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问题”,考生研读材料中的问题:“企业在利润的驱使
35、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化石能源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结合主干知识分析: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许多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逐,不惜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第二步,说明“道理”,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然后从如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上分析说明: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生产向低碳方向发展。【点睛】选修教材经济学常识知识的考查,多为基础知识的考查,一般以材料分析题为主,
36、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务必对经济学常识中经济学家的重要的理论贡献、政策主张等的知识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给予足够重视。29.毗邻而居的中印两国有着相似的过去,而且近年来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充满活力的重要力量。中国与印度同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但两国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右图的模型来说明两国优势产业的形成。世界劳动力市场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完善,劳动力素质比较均匀;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较先进,上层社会普遍使用英语,印度的高素质劳动力要优于中国;由于劳动力供给的不同,中国低端劳动力价格低于印度,而印
37、度高端劳动力价格却低于中国。注:制造业需要比较均质的劳动力,软件服务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高。曲线相交点形成的图形为各自的优势产业,请指出图中A区和B区分别为哪国的优势产业?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比较成本学说,说明应怎样认识中印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优势。【答案】面积A是中国的优势产业,面积B为印度的优势产业根据比较成本学说,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均匀,在制造业比印度更有竞争力(有比较优势),适宜进行制造业生产;而印度高素质劳动力优于中国,软件服务业比中国更有竞争力(有比较优势),适宜进行软件服务业的生产。但中国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如发展高
38、端制造业等)。【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印两国的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印两国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为材料,从经济学常识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指出图中A区和B区分别为哪国的优势产业?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比较成本学说,说明应怎样认识中印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优势。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AB两区,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低端劳动力价格低于印度,而印度高端劳动力价格却低于中国。”,可知面积A是中国的优势产业,
39、面积B为印度的优势产业。第二步,说明中印产业优势,考生可先回顾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然后对照图示,抓住中国供给曲线和印度供给曲线的相交点,分两段分析中印两国的劳动力优势、产业优势:相交点左端,中国劳动力价格低于印度,相交点右端,印度劳动力价格低于中国。这说明中国低端劳动力价格低于印度,而印度高端劳动力价格却低于中国。中国在制造业比印度更有竞争力(有比较优势),适宜进行制造业生产
40、,因为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均匀;印度软件服务业比中国更有竞争力(有比较优势),适宜进行软件服务业的生产,因为印度高素质劳动力优于中国。再结合两国供给曲线以及世界供给曲线,分析说明中国应扩大高端劳动力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点睛】理解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1.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2.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3.评价:李
41、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学说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注意:开放观念和风险意识)实际上,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一样,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30.中国和欧洲虽然相距遥远,但中欧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MG这个曾风靡世界的老牌英伦名车,一度代表英国
42、汽车工业的骄傲。现在,MG汽车公司是上海汽车集团在英国伯明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其生产的车型MG6汽车在40天时间收到超过1万份的有效订单。MG6汽车项目创造了“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模式,堪称中欧友好合作的又一成功标志。阅读材料,结合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认识。【答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也会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解析】【分析】本题以MG汽车公司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43、和运用。【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经济学常识,设问要求是“谈谈你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认识”,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参与国际分工是把“双刃剑”,故此题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论述,既要结合材料“其生产的车型MG6汽车在40天时间收到超过1万份的有效订单”说明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又要指出其弊端,此外,还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的角度点出克服其弊端应采取的正确措施。【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
44、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31.我国新的金融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名为“宝”“通”“赚”等的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利用这
45、些理财产品,用户可以享受到比银行存款高的利率。结合材料,说明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理财领域,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结果。【答案】价值规律可以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互联网理财产品利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投资者收益较高,从而吸引了社会资金流入互联网理财领域。【解析】【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理财领域,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本题难度一般。【详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就是价格变动可以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由材料可知,互联网理财产品利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所以会吸引投资者增加投资,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理财领域。32.欧洲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之一,是欧洲福利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难以为继,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面临政府福利开支不断超过财政收入的局面,这与欧洲大陆和北欧多数国家采取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关。结合经济学常识知识,指出上述国家属于什么市场经济模式,并加以评价。【答案】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
47、矛盾。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又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解析】【分析】本题以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之一,是欧洲福利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难以为继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详解】根据材料的表述,欧洲债务危机来临,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面临政府福利开支不断超过财政收入的局面,这与欧洲大陆和北欧多数国家采取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关,故可以推断出上述国家属于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根据所学知识,该模式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带来的
48、有利和不利影响即可。【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