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5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已知集合,则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再求【详解】由已知得,所以,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交集、补集的运算渗透了直观想象素养使用补集思想得出答案2.不等式的解集(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因为方程两根分别为, ,且不等式二次项系数为负,根据大于零的解集为“两根之间”,可得答案【详解】,如果展开,其二次项系数为负,对应抛物线开口向
2、下,大于0解集为“两根之间”,故解集为,所以正确选项为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较简单3.命题“”的否定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的知识,选出正确选项.【详解】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注意到要否定结论,故A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4.已知集合,则=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详解】由题意得,则故选C【点睛】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
3、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5.设,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解不等式求得的范围,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判断出正确选项.【详解】由解得,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6.已知集合,若,则等于( )A. 或3B. 0或C. 3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列方程,利用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正确选项.【详解】由于,故,解得或.当时,与集合元素互异性矛盾,故不正确.经检验可
4、知符合.故选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相等的概念,考查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属于基础题.7.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对,利用分析法证明;对,不式等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不等式方向不变,乘以0再根据不等式是否取等进行考虑;对,考虑的情况;对,利用同向不等式的可乘性.【详解】对,因为大小无法确定,故不一定成立;对,当时,才能成立,故也不一定成立;对,当时不成立,故也不一定成立;对,故一定成立.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性质的运用,考查不等式在特殊情况下能否成立的问题,考查思维的严谨性.8.设则下列各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B.
5、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令代入选项,由此确定出正确选项.【详解】不妨设,A:成立;B:成立;C:成立;D:,D选项不成立.故选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关系正确与否的判断,属于基础题.9.设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为( )A. 2B. 4C. 8D. 16【答案】B【解析】【分析】将不等式左边展开,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其最小值,由此求得的最大值.【详解】由于,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而恒成立,故,也即的最大值为.故选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考查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属于基础题.10.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A. ,或B. C. ,或D.
6、 【答案】B【解析】【分析】先对不等式左边因式分解,然后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依题意可化为,由于,故不等式的解集为.故选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部分选对得2分,错选得0分.11.若集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BCD【解析】【分析】根据子集的概念,结合交集、并集的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由此得出正确选项.【详解】由于,即是的子集,故,从而,.故选ABC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子集的
7、概念,考查集合并集、交集的概念和运算,属于基础题.12.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D【解析】【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由此求得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从而确定正确选项.【详解】由解得,故,.故选A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和运算,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1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B. ,使得C. 是的充要条件D. 若,则【答案】AD【解析】【分析】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由此得出正确选项.【详解】对于A选项,时,故A选项正确.对于B选项,当时,不成立,故B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当“”时,“”成立;当“”时,如,此时,故“”
8、不成立,也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当时,由于,故,所以D选项正确.故填:A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第卷(非选择题共98分)三、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4.若,则的范围为_【答案】【解析】【分析】先求得的取值范围,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依题意可知,由于,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故填:.【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15.使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且【解析】【分析】根据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分数分母不等于零列不等
9、式组,解不等式组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依题意,解得且.故填:,且.【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求法,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16.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答案】【解析】【分析】利用单调性的定义,求得函数在的单调区间,由此求得函数的最大值.【详解】令,设,且,则,由于,故当时,函数递增,当时,.,函数递减.故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故填:.【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单调性的定义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考查函数最大值的求法,属于中档题.17.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则的值为_【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显然t0,且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解得考点:不等式的解法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10、6个大题,满分82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18.集合,(1)求;(2)求【答案】(1); (2).【解析】【分析】(1)解不等式求得集合,由此求得.(2)先求得集合的补集,然后求这个补集和集合的交集.【详解】(1),.(2),或,.【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概念及运算,属于基础题.19.设集合,(1)当时,求;(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2).【解析】【分析】(1)根据的值求得集合,由此求得两个集合的交集.(2)由于,故为空集或是的子集,由此分为两种情况,分别列不等式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1)当时,(2)当时, 当时,综上:【
11、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交集的概念和运算,考查空集的概念,考查根据交集的结果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于基础题.20.(1)已知,比较与的大小;(2)已知,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分析】(1)利用作差比较法即可得出结果;(2)先对乘以1结果保持不变,将看为一个整体代入得,展开运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最小值,得到结果.【详解】(1),又,(2),当且仅当即当时等号成立故的取值范围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不等式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应用作差法比较式子的大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简单题目.21.(1)若不等式的解集是,求不等式的解集;(2)若不等式在实数集上恒成立,求的范围【答案】(
12、1),或; (2).【解析】【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与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用韦达定理列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得的值,进而求得不等式的解集.(2)由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故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负数,由此列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得的取值范围.【详解】(1)的解集是,所以,是方程根,由韦达定理得,不等式化为,解得,所以,或.(2)由题意可得,即,整理得,解得【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属于基础题.22.求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对不等式左边因式
13、分解,求得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根据两个根大小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由此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令,(1)当时,即,解集为,或(2)当时,即,解集为(3)当时,即,解集为,或【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基础题.23.经观测,某公路段在某时段内的车流量(千辆/小时)与汽车的平均速度(千米/小时)之间有函数关系:(1)在该时段内,当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时车流量最大?最大车流量为多少?(精确到0.01)(2)为保证在该时段内车流量至少为10千辆/小时,则汽车的平均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答案】(1)平均速度时,最大为; (2)平均速度应控制在到范围内.【解析】【分析】(1)按所给函数模型,利用基本不等式及不等式性质可求得最值(2)解不等式可得【详解】(1),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平均速度时,最大,最大为(2)由,平均速度应控制在到范围内【点睛】本题考查函数模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读懂题目,正确理解题中数量关系,根据所给函数模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