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核心素养1.通过实例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减灾防灾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2.利用地理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提高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一、防灾减灾手段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手段(1)灾害监测:通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3)灾害救援与救助(4)灾后恢复: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二、自救与互救1内容: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
2、方面。2灾前准备(1)洪涝、台风等: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2)地震: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3灾中救助(1)洪涝: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2)地震:如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3)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4灾后自我保护: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1)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2)地震过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一、判断题1减灾防灾就是从根本上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
3、2当灾难来临时,应保持镇定,等待救援。()3室内地震以跑为主,一定要跑出建筑物,以防不测。()4地震过后,可立即回家拿物品。()5遇到洪水时,应迅速地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6当滑坡发生时,若不幸处在滑坡体上,应迅速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二、选择题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与;既需要高深的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不包括()A灾害监测、灾害预报B防灾、抗灾、救灾、灾后重建C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D召开联合国大会2下列关于我国防灾减灾主要手段的叙述,
4、正确的是()A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是防灾B灾害预报是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活动的科学依据C灾害监测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D我国已能对自然灾害做出准确预报解析:1.D2.B第1题,我国防灾减灾的手段主要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手段,同时防灾、减灾又是一项社会行动,需要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第2题,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是灾害监测;防灾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还不能对一些自然灾害做出准确预报。3减灾防灾工作的主要原则是()A防灾工程在先,生态环境治理在后B减灾防灾与改善环境是对立的
5、C减灾工程要与周边环境协调D改造自然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减灾防灾工作的原则:一是减灾防灾工作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二是整治国土、改善环境与减灾防灾进行综合规划和配套实施,注意减灾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4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A自救与互救B减少财产损失C进行灾害预报 D加强灾害监测答案:A5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为躲避场所解析:选C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三、连线题将灾害与逃生
6、方法连起来。探究点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蕴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二、核心素养培优1分析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有哪些?(综合思维)提示: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
7、恢复等。2分析自救与互救包括哪些方面?(综合思维)提示: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3假如野外遇到滑坡、泥石流,怎样进行自救与互救?(地理实践力)提示: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的山区、半山区,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泥石流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在探究中悟 1减灾措施体系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工程性防御就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
8、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改变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遮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具体措施如下所示:(1)震前准备(2)避震方法
9、(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4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5应对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措施(1)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2)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到实践中用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D通过多种方式
10、,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2下列防护林工程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是()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B沿海防护林体系C平原防护林体系D“三北”防护林体系解析:1.D2.A第1题,完善法律法规与灾害管理体系,进行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措施。第2题,沿海防护林体系主要是防台风、风暴潮;平原防护林体系是保护农田;“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6月的一个周末,有20多名“驴友”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邻近的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一名女性“驴友”在这次山洪中死亡。据此完成34题。3造成这个事故的
11、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4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解析:3.A4.C第3题,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第4题,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能最快地躲避山洪。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3我
12、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工程性防御);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非工程性防御)。4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5在洪水多发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若洪涝来袭,应尽可能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洪水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6地震多发区应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退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地带。地震发生后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7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在滑坡体上,应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如果处在沟谷处,应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方向逃离。8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大致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高处逃生。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