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题跟踪检测(五) 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解析:选A“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选A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C项错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2、,D项错误。2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解析:选C网络的迅速发展属于社会实践,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形态,材料说明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3改革开放后,中国画的现代化成为时代之命题。在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我反思,到继承传统,打破传统,借鉴西方,寻找本源,向现代
3、艺术的转换中,中国画顺应时代发展、社会转型之要求以中为体,以中方融会西方、以传统融会现代、以民间融会主流,产生了新文人画、新山水、都市水墨、新写意、新彩墨等新体、新样式的绘画流派。中国画的现代化历程启示我们()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持文化民族特色才能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ABC D解析:选A“中国画顺应时代发展、社会转型之要求”反映了进行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符合题意;“以中为体,以中方融会西方”反映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
4、、为我所用,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所述内容,排除。4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独成一体,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C D解析:选B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茶文化,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正确;材料未
5、体现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也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5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A BC D解析:选D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正确;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6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
6、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C D解析:选A“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7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A B
7、C D解析:选C材料说明了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必须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故选。不符合题意;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错误。8对待传统文化,应遵循“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C D解析:选B“创新而不忘古”,说明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正确。“尊古而不泥古”,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错误。干肢不符。9“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
8、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A BC D解析:选D“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即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符合题意。干肢不符。10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在文化借鉴中必须()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快投降A立足实践,推陈出新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反对封闭,求同存异解析:选C“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
9、快投降”,这说明在文化借鉴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丧失自己的文化传统,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1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否承认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A BC D解析:选A两种观点斗争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发展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故选
10、A项。1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解析:选D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都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原则,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吸收和创新,不仅形成了具有中
11、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而且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四纵”干线已经成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1)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蕴涵的道理。(2)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发展高铁客运的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从推动我国高铁发
12、展的因素和高铁发展的意义两个角度思考组织答案。回答第(2)问要注意题干限定“文化传播”,应从高铁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高铁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高铁运输具有诸多特点和优势,我国高铁技术创新产生于这一社会实践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为我国高铁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使我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技术体系,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2)我国发展高铁客运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交往,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进一
13、步发展与创新;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境外合作项目,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10月,笔名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逝世,先生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金庸学生时代因抗战而逃难辗转各地,随后到香港创业、办报和写作,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的写作传统,在内容上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写作技巧、情节结构等方面吸收借鉴了西方剧作的一些形式,在重视本国文化的同时巧用西方文化。结合材料
1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金庸在武侠小说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首先,学生要思考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其次,仔细阅读分析材料,把金庸在创作过程中的做法与文化创新的途径进行对接,据此锁定答题理论要点,最后,按照先理论后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金庸学生时代因抗战而逃难辗转各地,随后到香港创业、办报和写作,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体现了他的作品源于实践。(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的写作传统,在内容上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写作技巧、情节结构等方面吸收借鉴了西方剧作的一些形式,在重视本国文化的同时巧用西方文化。-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