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它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解析:前两句话是提醒国内要充分注意到列
2、强对中国的觊觎,没有涉及外交的被动,故A项错误;第三、四句话表明希望中国要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要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依靠国联,但又不能把国联看的毫无价值,故B项正确;第五句话表明国联为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C项错误;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该协定()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解析:一战后,在凡尔赛会议上极力削弱德国,特别是军备上,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
3、得超过10万,不得保留进攻性武器,如飞机、潜艇。根据材料,德国1935年拥有了军舰和潜水艇,这说明违反了凡尔赛和约,故A项正确。答案:A3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解析: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所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故B项正确。答案:B4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
4、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解析: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的比例上升体现了美国民众态度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1939年4月,二战尚未全面爆发,“先欧后亚”战略更未提出,直接排除B、C两项;美国民众支持卖军火不等于支持参战,排除A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5材料战争伊始,法国用满足罗马尼亚领土要求的办法把这个东欧小国拉入协约国集团,仅1915年法国就向俄国
5、和比利时提供了多达2.5亿法郎的资金,还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等国进行贷款。1914年9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和俄、法驻英大使签署了不单独媾和宣言。9月14日,俄国外交大臣又就战后重新瓜分势力范围问题提出了非正式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英、法两国的赞同,但在法国将取得部分莱茵地区的问题上,英国却持否定态度,这就为战后两国的关系投下了阴影。1915年3月,俄国公开索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以往英、法都极力反对,但经过一番幕后交易,英、法在俄国同意后,于1916年5月初签订了赛克斯皮柯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叙利亚、大部分库尔德斯坦和一部分安那托利亚都将落入法国手中。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6、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法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期间法国的外交活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资金援助、建立同盟、拉拢小国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法国战时的外交目的、外交措施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答案:(1)表现:通过签订条约以维护与英、俄的同盟关系;通过资金支援和放贷以争取战争的同盟者;拉拢东欧小国以巩固和扩大协约国集团。(2)简评:法国意在向德国复仇,重建欧洲霸主地位;有利于增强协约国力量,加速同盟国的失败。但是,法国不惜勾结英、俄两国,用牺牲小国利益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法国的外交是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的。6材料由于法国出兵鲁尔,德国宣布停止支付
7、战争赔款,而法国从鲁尔区只掠夺到了5亿法郎。法国骑虎难下,直到1924年道威斯计划的提出。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外国资本不断流入德国。19241929年,德国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贷款90%以上落到德国各大公司及企业中,贷款利息达6.5%10%。赔款方面,道威斯计划减少赔款总额,在19241925年度至19281929年度5个年度的赔款额由开始年度的10亿马克递增到最后年度的25亿马克,具体可随年度繁荣指数调整。实际情况是,在1928年以前的4年里,德国支付的现金和实物仅相当于他们从国外所借款项的一半,随后赔款基本上停止支付,后来连债务都拒付。摘编自道威斯计划(1
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后英、美、法三国对德国的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道威斯计划对德国的影响。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维护欧洲大陆势力均衡,而法国则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第(2)问,据材料最后一句话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经济由此获得了发展,重新强盛起来。答案:(1)政策:英国和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反对占领德国工业区,主张恢复和发展德国经济,稳定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维护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法国则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从德国获得尽可能多的赔款,防止德国东山再起。(2)影响: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对德国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由削弱德国的政策转向了扶
9、植德国经济发展再获得赔款的方针。德国经济由此获得了发展,重新强盛起来。7材料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
10、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战争观。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前两句话对比分析其变化;第二小问,从一战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上分析。第(2)问,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评价。积极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消极方面:结合二战爆发前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惨痛教训分析。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
11、了旧的战争观;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和民众观念的变化。(任答两点即可)(2)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刻意避战导致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任答两点即可)8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
12、一次沉重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德国和意大利的修正主义领导人也起了作用满洲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侵略并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摘编自开罗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满洲事件”的含义。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满洲事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是九
13、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东北,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国联纵容日本侵略,加速二战的爆发。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对东北的影响和对二战的爆发的影响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得出加强了同盟国之间的合作等,根据材料二“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得出有利于台湾回归祖国。答案:(1)含义: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国联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日本侵略。影响:中国东北沦陷,中国战场的局部抗战开始;助长了意大利和德国在非洲和欧洲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2)加强了同盟国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取得
14、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9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一旦世界各地硝烟散尽,和平恢复,他们便着手去寻找一个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园。此外,他们大都有家属和亲友没能逃离欧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战时与他们失去了联系,因此战争一结束,他们便急于探寻亲人的下落或去与亲人团聚,这也是他们在战后急于离开上海的一个原因。摘编自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
15、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容纳犹太难民“诺亚方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部分欧洲犹太难民离开中国的原因。解析:第(1)问,结合德国纳粹政府对待犹太人的恐怖措施分析。第(2)问,由材料“他们大都有家属和亲友没能逃离欧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战时与他们失去了联系”得出二战结束,出于他们自身寻求家园和团聚的需求;由材料“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得出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由材料“寻找一个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园”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内战爆发造成的不稳定因素。答案:(1)背景: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世界上许多地方不愿接受犹太难民;上海作为租
16、界的特殊性。(2)原因:二战结束,出于他们自身寻求家园和团聚的需求;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中国内战爆发造成的不稳定因素。10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17、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解析:第(1)问,从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再据材料一“推翻延续两千余年、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第(2)问,从时间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独立、民族自信、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答案:(1)局限: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原因:推翻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2)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争取民族独立;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