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557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包头市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1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及常识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B. 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经过全村人的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C. 被誉为天作之合的宋祖英、周杰伦的“英伦合唱”,成了今年央视春晚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但仍然没有“牛”过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D. 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人民能安之若素,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

2、。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符合该句语境。B项的“安土重迁”意思是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不合此句语境。C项的“天作之合”意思是“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颂词,使用范围不当。D项的“安之若素”意思是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不合此句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组是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脍炙人口的事。但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科幻小说却命运多舛,长期遭受人们的误解、冷落和歧视,如今这种局面并未得到多少改观。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为了给儿子

3、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两个多小时。保守势力虽然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他们的思想根深蒂固,阴魂不散。昨天,我在大街上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萍水相逢,回想当年,感慨良多。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脍炙人口”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赞美。此处应该为“大快人心”。“命运多舛”指经历坎坷,遭遇不好。“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特色。“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落山了。比喻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萍水相

4、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逢。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脍炙人口、萍水相逢等。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B.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雄厚的经济实力,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C.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在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D. 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

5、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偷换主语,第二句的主语应该是“新媒体”。B项中是一面对两面的错误,去掉“的雄厚”。C项中“学生掌握在火灾中自救互救”,宾语残缺,应为“学生掌握在火灾中自救互救的知识”。4.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唐代文人之醉酒, 有忘记现

6、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A. 总是 既然 而 / 但是 从而B. 都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C. 可是 倘若 那么 既 / 所以D. 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总是:副词

7、,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全是,都是。都:副词,表示总括。前面说“无论”,从固定搭配的角度来看,应为“无论都”,排除AB。后有关联词“那么”,应选与之搭配的“如果”。故选D。点睛: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本题中,考生可以先利用“无论都”的固定搭配排除AB,再根据“如果那么”的固定搭配排除C项。5. 下列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契诃夫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与法国莫泊桑、

8、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B.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田园归居,田园归居写于他回归田园之初,文中反映作者浓厚的归隐思想,表现出其对农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热爱之情。C.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章回小说,作者围绕以孙权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吴国、刘备为代表的魏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小说有“拥曹反刘”的倾向,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D.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诃德的主人公疯疯癫癫、到处游荡,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尽管他模仿骑士行侠冒险是可笑的,但他同情弱者、嫉恶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艰难

9、的品格,却是崇高伟大的。【答案】C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B. 目吴会于云间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 不过数仞而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词类活用,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A项“宵”:连夜。B项“目”:看。C项“南”:“向南飞”。D项“下”:“落下”。A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为名词动用。所以选A项。7. 下面加粗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聊乘化以归尽 聊:依赖B. 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C.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D.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听从【答案】C【

10、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推断。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A项“聊”:姑且;B项“待”:依靠;D项“听”:答应,允许。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尤其要关注一词多义现象,通假字现象,词类活用现象。8.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乐夫天命复奚疑B. 农人告余以春及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 而莫之夭阏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为宾语前置。B项中“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A项中“复奚疑”应为“复疑奚”。C项中“何知”应为“知何”。D项中“莫

11、之夭阏”应为“莫夭阏之”。点睛: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2、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见”、“被”、“于”、“见于”、“为所”、“为”“受于”等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3、宾语前置:文言文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之、是”将宾语提前。介词“以”的宾语前置。(4)成分省略句。

12、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5、几种习惯的固定句式。“如何”、“奈何”、“若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不亦乎?”可译为:“不也吗?”,“何之为”意思是“还算得上”、 “还说什么”。“得无”、“无乃”、“得无”意思是“该不会”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

13、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

14、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节选)9.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B.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免职C.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接近D.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企图10. 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报告、诉说)不许D. 是以区区(拳拳之心)不能废远11. 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C.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5、12.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A. B. C. D. 13. 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A. 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 本文开篇就明确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 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D. 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字展开,在简洁的笔

16、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答案】9. B 10. B 11. D 12. B 13. B【解析】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推断。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B项中的“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授予官职。10.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还需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如B项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优秀的人才。点睛: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及其作品、称号、官职、爵位、谥号、历法等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有时候还可以根据文

17、本内容进行推断。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中通假字现象。通假字现象要强化记忆,否则会影响对文言句子的理解。A项中“闵”同“悯”,忧伤。B项中“蓐”同“褥”,褥子。C项“厌”同“餍”,满足。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写祖母对自己的恩情,写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向晋武帝表明忠心与愿望。所以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所以选B项。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B项错在“明确”二字;“致使”不当,是恳请君王收回成命。本文开篇并没有明确提出不愿应召,而是诉说自己不幸身世,以及与祖母

18、相依为命的情况。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五。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

19、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 属 文 初 不 精 思 先 磨 墨 数 升 则 酣 饮 引 被 覆 面 卧 及 寤 援 笔 成 篇 不 易 一 字 时 人 谓 勃 为 腹 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

20、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 属:撰写B.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 财物C.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坐:坐守D.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B.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C.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16. 下列对原文的叙诉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1、A.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B.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储王,结果差点被诛杀。C.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D.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17. 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项是A. 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

22、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判断。B. 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C. 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的过于炫耀才华,容易遭人妒忌。D. 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18.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即日斥勃,不令入府。翻译: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沛王府。B. 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翻译:士人想要走得长远,应该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C.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翻译:王勃自恃才华,不看重财物,被同僚所嫉恨

23、。D. 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翻译:小吏(看后)一次次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起急视说“天才啊!”19.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为A.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B.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C.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D.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20.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

24、然不辞。【答案】14. A 15. B 16. B 17. D 18. C 19. B 20. (1)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2)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解析】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兆头。”

25、(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官奴叫曹达的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址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址探望父亲。渡南海,他堕水而亡,时年二十五。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的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

26、,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址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遂成: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

27、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推断。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B项中“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C项中“坐”:“因为”。 D项中“寤”:“睡醒”,与“寐”相对。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推断。B项两个“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

28、第一句“以”表目的。第二句“以”表时间。C项第一句“而”表转折 。第二句“而”表修饰。D项第一句“因”:于是。第二句“因”:因为。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B项中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项中杨炯并无制造舆论,他的看法也是“议者谓染”,是大家本都认为是如此的。而且,杨的本意是卢照邻的地位应该更高一些。他这一议论并不直接针对王勃,对其一生的不幸更未起到任何影响。18. 试题分析

29、:C项中“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翻译:“王勃自恃才华,轻视他人,被同僚所嫉恨。”其中“傲物”译错,应译为“傲视他人,轻视他人”。19.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勃、时人”,动词“精静、磨墨,引、援”,及虚词“则”。副词“初、先、不”等,在断句时起到辅助作用。由此分析B项正确。点睛:文言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官职名等。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关键是抓动词,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二、虚词

30、断句法。句首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 有些复音虚词大都在句子开头。疑问语气词或固定结构之后,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前面一般要断开。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五、修辞方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修辞方法可帮助断句。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20.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

31、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第一句关键点:“虽”:虽然;“而”:却;“岂耶”:哪里呢;第二句关键点:“因”:于是;“莫敢当”: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辞”:推辞。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变单音

32、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古诗鉴赏21.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野 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

33、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解析】21. 试题分析:颔联“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抓住“在野”“幽色”“妙香”等词语,主要从野菊的生长环境、际遇来表现野菊馨香、高洁。【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均为C级。【技巧点拨】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如本题抓住“在野”“幽色”“

34、妙香”等词语,从生长环境来表现野菊馨香,从不肯为无人减妙香的际遇来表现他的高洁。2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两问,第一问考查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一句诗,考查学生平时的积累,难度不大。根据“东篱”可知化用的是“采菊东篱下”。表达作者怎样的志趣,结合全诗可知借野菊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考查化用诗句题,首先要明确化用的诗人,然后根据诗句中的有共性的词语,联想化用的诗句,考查学生平时的诗句积累量,一般难度比较大。本题根据“东篱”可知化用的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35、”句。探究作者的志趣,要结合题目、诗人、注释、诗意等方面综合探究。如本题“况随流俗”“ 肯为无人减妙香?”“花应冷笑东篱族”结合注释等,可知诗人率性自然、超凡脱俗。借助野菊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小说阅读2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送羊李德霞我和母亲赶着羊群走出村口时,日头就要坠到西山背后了。 下午,镇食品站的王站长在我们村收了四十只羊。我们村在山旮旯里,拉羊的车进不来,王站长就想从我们村雇个人往山外送羊。送一只羊两毛钱,四十只就是八块钱。母亲好不容易争来这份差事,忙喊来刚刚放学到家的我,让我和她一块儿往山外送羊。 路上,母亲对我说:“等把羊送到山外,

36、挣了钱,娘给你买热烧饼吃,再去扯几尺布,给你缝个新书包。”我抿嘴笑着,使劲地摇着羊鞭,撵羊的劲头更足了。出村不远,从对面的山坡上围过来一群羊。母亲担心两群羊混杂在一起,叫我盯紧点。原来,那群羊是母亲娘家村的,放羊人是母亲的六叔,我叫他六姥爷。隔老远,六姥爷就冲母亲打招呼:“是凤英啊,给食品站送羊啊?” 母亲说:“是啊,是啊,六叔还没回呀?” 六姥爷把羊群撵到一边,拎着羊铲踱过来,看着我们送的羊说:“凤英,六叔跟你商量个事儿,你看行不?” 母亲笑着说:“六叔,你说。” 六姥爷把羊铲戳到地上说:“叔有十只羊,个头小一点,下的羔也少,想跟你送的羊调换几只。” 母亲一下愣住了,随即摇摇头说:“不行吧,

37、六叔你看,我送的羊人家都涂了抹子的呀。” 六姥爷弯腰逮住一只羊,用手捏了捏羊背上的抹子,然后直起腰来,从口袋里摸出个小铁盒,得意地说:“抹子是油漆的,六叔这儿也有。六叔把换给你的羊也涂上抹子不就成了,保准你不会出事。嘿嘿。” 母亲没辙了。想了半天,母亲又说:“六叔,我送羊可是挣了人家钱的呀,咱咋能干这事?” “羊不是公家的吗?要是你自家的,六叔提也不提。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母亲为难极了。六姥爷又说:“六叔也不白求你。这样吧,调换一只,六叔给你两毛钱。” 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我想,是我给母亲解围的时候了。我抡起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噼噼啪啪,一顿猛抽。羊群受了惊,你追我赶,蜂拥着朝前

38、冲去。我和母亲紧撵着羊群,听不清六姥爷在背后嚷嚷什么。 出了山口,天已黑透。十几里山路,走得我两腿酸软,肚子也咕咕叫起来。 王站长早已等在村口,见我们到来,忙把我们领到村头的一个大院门口。门楼上吊一盏大汽灯,贼亮贼亮的。一辆拉羊车就停在一旁。王站长对母亲说:“大姐,你们娘俩先歇个脚,等我们装完羊,就给你钱。”母亲放松地点点头,拉着我坐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几个村里人帮着往车上装羊。奇怪的是,每抓到一只羊,临上车前,王站长总要猫下腰,拿手电照照羊肚子,然后再送到车上去。我悄悄问母亲:“他照啥呢?”母亲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四十只羊就要装完了。母亲凑过去说:“王站长,你刚才拿手电照啥呢?”

39、王站长不说话,提起一只羊腿让母亲看。 王站长说:“是这样的。上次,我也从山里收了几十只羊,也是雇人送到这里的,等回到食品站才发现,有一半的羊被人半道上调了包,大的换成小的,肥的换成瘦的所以,下午在你们村收羊时,我除了在羊背上涂了抹子,还在羊肚子上加了个抹子我这么做也是以防万一,并不是针对大姐的,哈哈哈” 好悬啊!我和母亲相视一笑。 王站长掏出十块钱说:“大姐拿着,这是你的工钱。过年我要是去你们村收羊的话,还雇你送羊。” 母亲掏遍口袋,只掏出一块钱。母亲尴尬地搓着手说:“我零钱不够,王站长就给八块吧。” 王站长说:“不用找,拿着吧。多出的两块钱,送孩子吧。” 母亲不安地说:“那咋成啊?” 王站长

40、伸手摸摸我的头:“小家伙,饿坏了吧?走,到屋里吃饭去!” 母亲赶忙说:“不了不了,我们这就回去。” 王站长不让,拉着我的手朝屋里走。饭是莜面鱼鱼,我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那个香啊,我一气吃下两大碗。 往回走的路上,头顶悬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最后一段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又圆又大的月亮”是母亲美德的象征,也渲染了快乐的气氛,善良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就连月亮都是又圆又大的。 B王站长是个气量狭小的人,装羊时,每装一只羊,都要拿手电看看羊肚子上的抹子,看半道上大羊是否被人换成小的,肥的是否换成瘦的。 C原来六姥爷过去一直多次以小易大,偷换过很多

41、羊,他早已被王站长识破了,王站长为公的精明措施让人叹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可信度。“我”是一位线索人物,故事情节通过“我”的叙述展开,使小说更加自然真切。 E小说涉及四个人物:母亲、我、王站长和六姥爷。六姥爷是中心人物,他给羊背加抹子衬托了王站长的精明;他提出给母亲加钱换羊,反衬了母亲的美德。(2)在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的时候,“我”抡起鞭子赶走羊群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作品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AD (2)“我”用此举解除了母亲的困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母亲“诚实”“善良”性格的表现。突出了

42、“我”的机智,给小说人物描写增添了亮丽的一笔。(3)诚实守信。送羊路上拒绝六姥爷换羊的要求,把羊群原样不变地送给王站长。勤劳能干。为了挣钱养家,她不怕辛苦,争来送羊的差事。善良。六姥爷要换羊,她急得要掉泪,也没有出言伤害对方。关爱孩子。一心想着孩子的生活学习。【解析】(1)试题分析: B项“气量狭小的人”错,C项“六姥爷过去一直多次以小易大,偷换过很多羊”,文中无依据,E项“六姥爷是中心人物”错,注意“他衬托”三个字。(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类文本中对情节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全文的情节进行梳理,搞清“在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我抡起鞭子赶走羊群”的情节与其他情节之间的关系。先分析文章情节:为

43、了挣钱养家,为了孩子学习,母亲争来送羊的差事。六姥爷要换羊,她急得要掉泪,拒绝六姥爷自私的要求。在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我抡起鞭子赶走羊群。最后把羊群原样不变地送给王站长。由以上相关情节可“我”赶走样的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塑造母亲诚实守信、善良勤劳能干、关爱孩子的性格,也表现了“我”的机智。点睛:分析小说中情节的作用。要了解小说的叙事方式,注意结合小说的文本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是事件的叙述方式,主要有倒叙、插叙等,然后注意叙事的视角,以第几人称或谁的视角叙诉,然后是叙事的重点,叙事离不开人物,叙事选择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的哪一方面,答题时注意和结合文本相关情节分析作用。

44、小说的情节有如下作用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在效果上: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3)试题分析:五默写23. 课文名篇默写(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包含过去的错误已无法挽回,而未来还来得及补救的两句是:_,_。(2)滕王阁序中的“_,_”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时,晚霞满天,水天一色的动人画面。(3)在逍遥游中,包含庄子认为真正能达到逍遥游境界的三类人的句

45、子是:_,神人无功,_。 (4)陈情表中表现作者家中在外没有近亲,在家没有僮仆,无人照料的两句是:_,_。 (5)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的猜疑,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至人无己 (6). 圣人无名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8).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 本图宦达 (10). 不矜名节【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46、,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谏”“孤鹜”“期功”“僮”“矜”“宦”理解字义去记忆。六语言运用题24. 完成下列两道语用题(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04年,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进行“台独”分裂活动;2005年春夏之交,应中国共产党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台湾民众对此高度关注。台湾民意支持率变动一览表陈水扁连战宋楚瑜连、宋访问大陆前44%31%29%连、宋访问大陆后39%47%35%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台湾民意支持率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样的数据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

47、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同学们都积极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 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 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大家的责任。【答案】(1)连、宋访问大陆后,他们的民意支持率大幅上升。而陈水扁的民意支持率则大幅下降。台湾民众拥护祖国统一,“台独”不得人心。(2)“抛砖引玉”用于先发言者自谦应改为“精彩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

48、”过于庄重,应该为“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差”太直白,伤人自尊,应该为“感到十分高兴”。“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应该为“希望”。“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读图时表时,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连、宋访问大陆后,连战支持率由31%升至47%、宋楚瑜支持率由29%升至35%,台湾民众的支持率大幅上升。而陈水扁的民意支持率由44%下降到39%,民众的支持率大幅下降。由数据很容易知道 “台独”不得人心,拥护祖国统一是台湾民众热切的统一愿望。点睛:做表文转换题,首先要看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什么现象来做的调查或统计,要求学生从什么角度来

49、回答问题;其次再看表中的数据所体现的征象。题干明确告知三点信息:一是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二是应中国共产党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三是台湾民众对此高度关注。而表格中的数字明显可见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后,他们的支持率明显上升,台湾民众不支持台独,拥护祖国统一。(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简明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注意语体得体和文体得体,问题主要是要符合各种文体的格式要求。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语体得体主要是符合自己说话的身份,情景,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注意场合、称呼、尊卑等问题语言要求简明得体。“抛砖引玉”是谦辞,“给予

50、高度评价”用在班会结束语时过于庄重,“学习成绩差”伤人自尊,“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所以,修改时,谦敬词要恰当,用于尊敬,重复的要删除。25. 附加选做题(不考虑平仄)。(1)联系滕王阁序所学知识,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下联。上联:滕王何在?惟剩高阁千秋,怜画栋朱帘,都化作空潭云影。下联:_。(2)著名风景区洪椿坪,以植被茂盛为特色,到处绿叶连云,翠色似海,春夏之际,雾气弥漫,故名“洪椿晓雨”。中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请你以逍遥游中的“上古有大椿者”为典,补出下联。上联:佛祖凭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下联:_。【答案】 (1). 阎公能传,全仗书生一序,语东南宾客,

51、莫轻看过路才人 (2).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续写。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讲究相关联。形式上讲究词性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即仄起平收。上联中“滕王”、“高阁千秋”、“画栋”“朱帘”,“空潭云影”都是名词,下联中与之对应的名词分别是:“阎公”,“书生”,“东南宾客”,“过路才人”。上联动词有“在”对下联“传”,“怜”对的是“语”,“化作”对的是“轻看”。上联副词“都”对的是“莫”。上联写的是画栋朱帘的滕王阁已成空潭云影,下联写的是一介书生王勃盛赞阎公修建滕王阁一事。上联“影”是仄声字,下联的“人”是平声字。符合仄起平收。(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

52、的续写。讲究对仗工整,词性相同。平仄协调,即仄起平收。根据题目要求,补出的下联以逍遥游中的“上古有大椿者”为典。逍遥游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上联中名词“佛祖”“年”分别对下联中的名词“大椿”和“岁”,上联中数词“亿万”对下联中数词“八千”,上联中动宾短语“作昼”、“作夜”对下联中的动宾短语“为春”、“为秋”。两联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上联用“夜”字,仄声字起,下联对“秋”,平声字收。点睛:对联讲究的是对偶,即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必须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密切相联的。从对偶这种特定的形式看对联又有不同的对法。就内容来说有人名对、地名对、花木对、鸟兽虫鱼对等就形

53、式来说又分虚字对、实字对、双声对、叠韵对等就上下联意义的联系来说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等。从对联的表意形式看对联可运用多种修辞形式。用典。指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警语来表情达意使联语内涵丰富韵味无穷。七作文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 纯粹地

54、拥有竞争心 邓淑欣正处科技发达的年代,竞争心被当作滑稽的戏码,与世无争被苟且偷安的人捧上神坛,对此本末倒置之状我深感痛心。安于现状的人总把不争当作懒惰的借口。科技发达的年代难道不是几十年前祖辈们苦苦竞争的功劳吗?那些在二战中与别国竞争求进步的祖祖辈辈难道是假的?不!他们的精神深植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流淌在国人的热血中。昔有谭嗣同“岂有不流血之革命”领导变法维新,今有航天科技人员秉承工匠精神在竞争场上夹缝生存。难道他们教会我们的只是与世无争,安然处世?罡风呼啸,也依旧怀揣一颗竞争心,方能进步。常言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在人类社会中一朵“无实花”,因为不懂竞争,我们经历了屈辱的侵略史,因

55、为懂得竞争,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普列姆昌德说的竞争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恰如四五十年代德国兴起的“吃潮”“冰箱潮”种种丑态,西方文化俨如消失殆尽,而四十年后的德国,却是一个连底层扫街工人都可以每年出国旅游的国家。诚然,是竞争心推动了社会进步,让德国披上华丽外衣东山再起。但人们也总会提起伊战,想起魏晋风流,可细而观之,这也只是极端个例,不足以以偏概全地否定竞争。竞争过度让伊战的爆发触及无数无辜者的生命,可美国从此学会了在国际赛场上不得鲁莽。魏晋风流则相反,人们夸夸而谈的“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那是他们皆意有所郁结,才选择躲避政治黑暗的官场而处之以明哲保身。但生命的本真是追溯生命的价值,今天

56、的我们谈何“郁结”“避世”,应该狠狠地把“老虎”关进权力的牢笼里。马克吐温就曾说过:“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非身后。”在竞争中求进步才是普世价值之所在。人类进步的道路如荆江般九曲回环,认识到竞争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到学会权衡,需要觉悟,由此反映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水平。竞争不是去听文雅而冗长的委婉之词,而是真枪实干。生活中有太多被污名化的竞争,脱下污名化的外衣,还竞争一个真相,给自己和社会一次机会,恰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同等重要。【解析】试题分析:写作提示:争与不争的背后是进与退,是积极与消极,是拼搏与淡然,是热闹与安静,是儒家与道家,是青春与暮年,是都市与田园,是不同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态度。这

57、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你看江河湖海,到处都是千帆竞渡;你看城市乡村,处处都是行色匆匆的芸芸众生。生活是公平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驿站,每一瞬间,我们若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得老远,或是淘汰出局。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第二、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