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邻水中学高2017届(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 物 试 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清楚,并将考号栏下对应的数字框涂黑,科目栏将 生物 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生物题号:140)3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1至30题,每题1分,31至40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哪一项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随机交配2生物多
2、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生殖隔离3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西瓜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植株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C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 D克隆出的多利羊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5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M,其基因频率在种群
3、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M基因频率的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形成BMM型个体的存活率可能高于Mm型 CM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实现的 D在此环境中的这种突变有利于种群的生存6.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发生了生殖隔离发生了基因突变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 B C D 7.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
4、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8下列对内环境稳态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9以下关于内环境中所含有的部分成分的说法正确是( )A内环境中有 胰岛素、氨基酸、抗体、尿素 等物质 B内环境中有转录酶、甘油、维生素等物质C内环境中有麦芽糖、肝糖原、氧气、蛋白质等物质 D内环境中有 血红
5、蛋白、葡萄糖、性激素等物质10.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1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神经递质分泌过程中,突触小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1
6、2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 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1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突触前膜释放出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内核糖体较多1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
7、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15. 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C都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D都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16. 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17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8、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18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C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9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
9、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20.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1.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22.卫生部证实圣元奶粉中性激素含量没有超标,不是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是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B奶粉中的性激素可用苏丹染液检测C性激素
10、能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D性激素的分泌不受其他激素的调控23.若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1产生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细胞2且作用范围较广.B.若细胞1为甲状腺细胞,细胞2可以是下丘脑细胞、肌肉细胞。C.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慢D. 细胞3产生的物质通过突触小泡释放出来后作用于细胞4且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24.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则引起血糖降低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
11、岛素可以降低血糖25.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物可能是激素,也可能是神经递质。B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能是分泌细胞。C若该图表示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是内分泌细胞。D如 分泌物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为肌肉细胞26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足够强的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a、b、c、d和e处 Ba、b和c Cb、c、d和e Dc、d和e处27. 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B兴奋在突触中的
12、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C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28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29.关于B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B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的分化程度低于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基因型相同D.在抗原
13、的刺激下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30.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31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 应破 坏 前破 坏 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32.某植物种群中
14、,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33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d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ab=bd),人在b处给予一个强刺激,A释放出了兴奋性神经递质,电位计的指针会( )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4.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
15、的放射量。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35.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处给予恒定刺激,、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
16、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mmolL1)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的、与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影响36如右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
17、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37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的示意图,表示有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寒冷环境中,均增加B可以看作反射弧的效应器的有甲状腺、肾上腺、皮肤等C可以作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的有肾上腺、骨骼肌等D的释放减少与皮肤的功能无关,与渗透压有关38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39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
18、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40.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胸腺肌样细胞物质抗a抗体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重症肌无力分泌刺激产生循环导致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19、C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二、简答题:(50分)41(5分)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 42.(14分)观察甲乙两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
20、图乙所示结构相当于是图甲中的 (填字母),(2)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A、B、C三处中的_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3)用电极刺激处,如果观察到肌肉收缩,并在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 ;用电极刺激处,在处没有测到电位变化,再用电极刺激处,在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 。 (4)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I、两组。将该药物涂在I组材料的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组材料的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
21、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阻断乙图所示结构的兴奋传递。如果该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可能是作用于图乙中的 _处。43.(10分)为探索影响生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诸多相关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2个实验和1个实验设计。(1)实验一: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对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进行不间断地监测,每间隔3天对甲鼠的甲状腺进行一次等量切除,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回答问题:图中曲线b表示_激素,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在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甲状腺的体积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22、呈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给人以启示:对于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可以实施手术治疗。(2)实验二: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对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进行不间断地监测,每间隔3天给乙鼠注射一次等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监测结果表明,每注射一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成年雄鼠乙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总是先升后降,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生理原因在于:当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升高时,就会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_,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停止向成年雄鼠乙的体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时,其体内过高的甲状腺激素就会抑制_的分泌活动,从而使该激素的水平下降。 (3)实验三:为
23、了验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某同学提出了一个实验方案。即:取生长状况一致的雌(丙)、雄(丁)两鼠,对丙鼠喂以含有鼠必需的各种元素和ATP的完全营养液,丁鼠喂以不含碘离子但含其他相同营养元素和ATP的不完全营养液,将两鼠置于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并对两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有人认为该方案不科学,请写出你的改进意见。_44(12分)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受体蛋白被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24、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2)用斐林试剂对乙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是 。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45(9分)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免疫。(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胃泌素通过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
25、种调节方式叫做_。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调节的结果。步骤3的目的是_。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邻水中学高2017届(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班级 考号 姓名 -密-封-线-生 物 答 卷二、简答题:(50分)41(5分)(1) (2) (3) (4) 42.(14分)(1) (2) (3) (4) 43.(10分)
26、(1)_ _ (2) (3) 44(12分) (1) , (2) (3) 45(9分)(1) (2)_ _。(3) 高2017届(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1至30题,每题1分,31至40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5 6 10 11 15 16 20D C A C A D A D A D B A C D B C B B B C21 25 26 30 31 35 36 40D C C D D B C B D C C C D D B C A C A C 二、简答题:(50分) 41(5分)(1)基因突变 (2) 有抗药性基因的
27、个体占极少数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42【14】(1) C (2) B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导 (4)(或均可) C 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受体)43.(10分) (1)甲状腺 正相关(2)促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和垂体(3)应将对照组的雌鼠改为雄鼠。44(12分)(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2)砖红色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45(9分)(1)非特异性 (2) 体液; 反馈调节 神经递质 (3) 神经 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神经-体液 神经-体液调节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