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456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整合提升_ 教材P70活动 _1.从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部的被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见了。2.从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图中石柱上的斑点)。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地壳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_ 教材P72活动 _(1)照片中的地貌景观从左向右分别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流水堆积的结果。(2)这些地貌景观分别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西北沙漠地区、西北昆仑山和祁连山山前地带等地。_ 教材P74活动 _1.乙地是背斜,甲地是

2、向斜。2.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_ 教材P75活动 _(1)岩层不连续,同时代岩层发生错位和移动。(2)略。_ 教材P76活动 _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2.(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

3、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_ 教材P78活动 _分析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应综合考虑内力、外力的共同影响。内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外力作用使河床不断下切,河谷处在发育的早期阶段。_ 教材P7980活动 _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扇形特征。2.洪(冲)积扇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

4、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3.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_ 教材P81活动 _(1)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的威胁。(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地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_ 教材P8283资料1分析 _河口冲积岛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的

5、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淤积而形成。_ 教材P83资料2分析 _1.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位置的相对变化来加以分析。从图4.25可以看出,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西沙和东沙为雏形阶段。其年代据历史学者考证,大体可以追溯到唐初或五代。(2)宋代和元代有了扩展。先是姚刘沙(1025年)出水成洲;75年后,在位于姚刘沙西北方向的江中,又涌现出新的大型沙洲,即崇明沙(1101年)。(3)明代主要是沙洲合并阶段。这以元末明初平洋沙的出现为代表。(4)明末清初,冲积岛基本建造完毕。2.崇明岛的形成从唐初以来,历经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崇明岛的冲淤变化和沙

6、洲的坍涨合并同步进行。夏秋之季,长江洪水和风暴潮是决定崇明岛冲淤变化的两个因素。崇明岛的泥沙来源基本以长江泥沙为主,但黄河来沙的变动,对崇明岛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以后,黄河因人为改道由泗水入淮河,经苏北注入黄海,其中部分泥沙由南下的黄海沿岸流带到长江口,在涨潮流的推动下,进入长江河口段参与沙洲的建造过程。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挟大清河入渤海,结束了七百多年直接参与长江河口沙洲建造的历史。_ 教材P83资料3分析 _1.从崇明岛的自然演变规律可以看出,长江河口沙岛并岸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自然规律的加速演变,不仅与长江上中游人类活动增强而使得水土流

7、失增加有关,更是人们在河口地区顺应自然、基本摸清自然演变趋势后加以改造的产物。近百年或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利用河流弯道环流作用,利用堤坝护岸与促淤等众多工程,阻止了岸线的坍蚀,围垦滩涂,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2.围海造陆扩大了陆地面积,但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变了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等。在崇明岛,河网密度非常高(达9%),河道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岛内土地出现坍蚀。河道引排不分,造成沟、河水体循环污染。_ 教材P83分析预测 _可以预测,在21世纪中叶到21世纪末,崇明岛(向北)并岸的过程就要完成。崇明岛的冲淤趋势是南岸冲刷,北岸淤积。崇明岛岛南

8、的长江口南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岸冲刷严重。在岛北,冲淤变化更加剧烈。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长江口北支以涨潮流为主,加速淤积,北支接近消亡。(2018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回答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解析:第

9、1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第2题,河流流速越快,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大。由材料可知T3时期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A正确。第3题,图中显示T3、T2、T1现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抬升作用。由图可知,每个时期的阶地面都较平坦,说明各个时期内地壳比较稳定,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D正确。答案:1.A2.A3.D(2018高考全国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

10、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回答46题。4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5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6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解析:第4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

11、5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第6题,贝加尔湖属于大陆内部的内流湖。周围的径流注入湖泊,湖水及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构成湖水的循环。但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水的交换量少、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答案:4.A5.C6.D(2018高考天

12、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7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8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解析:第7题,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砂岩,质地坚硬不易侵蚀;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受张力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石灰岩,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三地地貌差异主要是由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

13、对。甲、乙、丙三地相距较近,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年降水量差异并不明显,A错;根据地下岩层弯曲状况,甲、乙皆位于向斜的左侧,B错;植被覆盖率大小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且甲、乙、丙三地植被覆盖率大小无法判断,C错。第8题,乙地两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实质上是河谷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级阶地。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古河床沉积物形成时期,当地地壳较稳定,河流水流较平稳,泥沙不断沉积;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上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早。答案:7.D8.A(2017高考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

14、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回答911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C D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解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

15、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10题,砾石颗粒较大,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第11题,据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山地高差大,坡度陡,河流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较少,土层浅薄。贺兰山东麓南部洪积扇众多,河流较多,水源丰富;据图可看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所在地区海拔接近;贺兰山东麓为迎风坡,其南部和北部降水、光照条件相近。答案:9.C10.B11.

16、B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杭州二中质检)图1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图2中的()A甲B乙C丙 D丁2图2中代表的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A BC D解析:第1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2中的变质作用可判断,丙为变质岩;丁只能形成乙岩石,则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和图2中箭头的指向,判断为岩浆活动,为外力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冲积扇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答案:1.B2.B(2019合肥质检)南岭是由地质时期燕山运动形成的背斜构造,从整

17、体看,我国的南岭属于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局部看,南岭由五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组成。读图回答35题。3南岭形成五条互不相连的山岭,其主要原因是()A经多次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成山B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形成褶皱山C地壳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D地壳断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4南岭山区多丹霞地貌分布,形成该处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风力的风化侵蚀C流水侵蚀 D海水的侵蚀搬运5南岭对其南侧气候产生的影响是()A阻挡北侧湖泊水汽,气候干旱加剧B抬升暖湿气流,冬季降雪量大C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侵袭D促进南北两侧气流交换,减小水热差异解析:第3题,南岭为背斜构造,是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形成

18、的五条不相连的山岭。南岭不位于板块碰撞的边界,B错。也不是断块山,C错。也不属于火山,D错。第4题,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5题,南岭大致呈东西走向,可阻挡冬季风南下,减少寒潮对南岭以南地区的侵袭。答案:3.A4.C5.C(2019嘉峪关高一期末)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69.8 m。山上遍布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本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6该区域在沉积岩形成后先后发生了()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B火山

19、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7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双选)()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或变质岩解析:第6题,沉积岩的岩石是弯曲变形的,发生过褶皱运动;在沉积岩表面褶皱变得平坦,发生过外力侵蚀作用;沉积岩之上又有沉积岩 覆盖,发生过沉积作用;最后又有火山喷发形成的流纹岩贯穿其中。第7题,“天眼石”指图示中的流纹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岩浆岩;“黑白妖石” 是高温岩浆将原来地表的岩石裹

20、挟其中形成的,即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裹挟其中冷却形成的,可能是沉积岩,也可能是变质岩。答案:6.D7.BD(2019昆明调研)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回答810题。8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C海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9与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大气运动 B海水盐度C河流径流 D潮汐现象10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A南风北风 B东风西风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南风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中新月型沙丘链最多,且高出海平面很多,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海水堆

21、积而成,而风化作用也不可能形成新月型沙丘链,新月型沙丘链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9题,海岸沙丘的形成与沙源和塑造其的动力有关,海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是海岸侵蚀物和海水运动搬运堆积在海岸带附近的泥沙,其次是河流搬运堆积在河口的沙质沉积物。而塑造沙丘地貌的主要动力是风力,与海水含盐量多少无关。第10题,从图中看该地新月型沙丘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答案:8.A9.B10.D(2019双鸭山检测) 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

22、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C乙丙丁甲 D丙甲乙丁12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对海岸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B产生大规模的堆积作用C可能诱发新的地震D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解析:第11题,根据海啸形成原理:丙图表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甲图表示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乙图表示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丁图表示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所以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的是D项。第12题,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内力作用已转化

23、为海浪外力作用,因海啸移动速度快、潮差大,能量巨大,对海岸岩石、堤坝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弱;所以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项。诱发新的地震及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需要内力作用,海啸诱发的可能性较小。答案:11.D12.A2018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 018 m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此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A地壳 B地幔C内核 D外核14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A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风力侵蚀流水沉积B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流水沉积C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D

24、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解析:第13题,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中地壳平均厚度17 km,大陆部分平均33 km。我国在松辽盆地的钻探深度为7 018 m,最深处仍然位于地壳。故选A。第14题,由图可知松辽盆地的大体形成过程是板块挤压导致中间岩层褶皱抬升板块张裂,中间岩层垮塌张裂,岩浆活动频繁板块张裂,中间岩层继续下陷外力沉积形成松辽盆地。阶段时岩层尚未褶皱,且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A错误;阶段岩层挤压、褶皱、抬升后,地势较高,外力侵蚀作用明显,沉积作用较弱,B错误;阶段沉积物覆盖于岩浆岩之上,因此先有岩浆冷凝再有外力沉积。故本题选C。答案:13.A14.C(2

25、019汕头金山中学月考)马蹄湾是美国科罗拉多河一截U型的河道,也是格兰峡谷的一小段。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马蹄湾”,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圆润而深深的河湾,气势磅礴。下图示意马蹄湾景观。据此回答1516题。15马蹄湾形成的内力作用是()A地壳不断上升运动B地转偏向力的长期作用C岩石深度变质,硬度大D岩层陡立,重力作用显著16图示河流沿岸,易形成的地貌是()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C河漫滩 D河心岛解析:第15题,马蹄湾形成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外力侵蚀导致的,内力作用为地壳的上升运动,A对。故选A。第16题,河口三角洲主要形成在河流入海口或者入湖口附近,A错。冲积扇主要形成在河流

26、出山口地区,B错。河心岛是河流中段形成的沉积地貌,D错。马蹄湾河段,两岸悬崖峭壁,以河流下切作用为主,缺乏形成上述地貌的基础,但是河流曲折流动,在流速较慢的河段会形成低缓的河漫滩,C对。故选C。答案:15.A16.C(2019邯郸月考)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额尔齐斯河上游峡谷处,有一种山体表面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海拔高约1 000 m,相对高度351 m,孤峰傲立,为阿尔泰山之最,被当地人称“神钟山”(也称穹状山峰,岩体中存在倾斜角度在6075以上的穹状节理面)的花岗岩景观。下图为神钟山景观图和其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17神钟山的形成()A岩

27、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风化侵蚀出露地表B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反复升降风化侵蚀出露地表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出露地表D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出露地表18该山峰表面十分陡峭的主要原因是()A山峰海拔高 B山体抗侵蚀能力强C山峰相对高度大 D节理的倾斜角度大解析:第17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神钟山形成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应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侵入型岩浆岩形成于地壳内部,而神钟山为出露地表的山峰,因此必须经历地壳抬升的过程;抬升至地表后,上覆岩层被风化侵蚀,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形成图示山体,故C正确。第18题,由材料可知,花岗岩体沿着一层一层的节理面剥离分解崩塌,且岩体中存在倾斜角度

28、在6075 以上的穹状节理面,表明穹状节理面的倾斜角度很陡,导致该山峰表面十分陡峭,故D正确。答案:17.C18.D(2019河北衡水中学联考)九洞天景区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境内,自西向东的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侵蚀出庞大的洞穴系统,其中二洞天伏流大厅就像一条有“顶盖”的岩溶峡谷,下图为二洞天伏流大厅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二洞天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的原因是()A重力 B地转偏向力C岩性 D溶蚀崩塌20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有(双选)()A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B密西西比河处于丰水期C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D珀斯地区天气干热解析:第19题,二洞天河

29、流是自西向东的伏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右侧是南侧。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的原因是地转偏向力,B对。两岸重力影响、岩性相同,A、C错。两岸溶蚀崩塌状况相同,D错。第20题,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是夏季,此时大气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南极长城站位于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北半球夏季,密西西比河处于丰水期,B对。北半球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C对。此时,珀斯地区是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D错。答案:19.B20.BC(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

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下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据此回答2123题。21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A地势起伏较大 B河道下切严重C水量变化较大 D人工开挖排水渠2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些大型水库用于农业灌溉等,水库建成后的伏尔加三角洲地区(双选)()A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缩小B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小C下三角洲平原侵蚀加剧D前三角洲面积可能减小23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

31、降时期 ,伏尔加三角洲上()A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 B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C人工鱼道的作用减小 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第21题,伏尔加三角洲由于地势平缓、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经常改道,在自然原因的作用下形成众多汊道。第22题,水库建成后,注入里海的水量减少,河水含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不会缩小;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小;水库建成后,入湖径流量减少,里海水平面下降,下三角洲平原将向里海延伸,前三角洲面积可能会缩小。第23题,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河入湖径流量减少且集中在主要汊道,三角洲主要汊道河床下切、加深,致使相邻的汊道萎缩废弃;前三

32、角洲面积减小,水深变浅,人工鱼道发挥的作用增大;入湖水量减少,伏尔加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21.C22.BD23.B(2019华安一中月考)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黄金、铁矿、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读图,回答2425题。24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B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岩浆喷发风化剥蚀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石臼和石穴D“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

33、25该地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 km,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如“石瀑布”奔流而下。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风力侵蚀 B重力崩塌C流水冲刷 D冰水冻融解析:第24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成因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凝而成,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故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第25题,据图分析,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与流水作用有关。该地昼夜温差大,冰水冻融作用明显。答案:24.A25.C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下图中的A三角洲),

34、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迪沙漠而成。材料二下图为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材料三下图为奥卡万戈周边地区地层构造图。(1)材料三地层剖面图中的地质构造有_。(2分)(2)有人提议在材料三图示地区修建水库,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6分)(3)请指出材料三图示地区中有可能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层,并简述理由。(4分)(4)根据材料,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4分)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受到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并且沿着断裂面上下错开,发生了位移,所以包括褶皱和断层两种地质构造。(2)读图可知,图中地区的地质构造为断层,容易诱

35、发断层活动;有石灰岩和断层,容易出现渗漏,不宜修建水库。(3)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层多为石灰岩。读图,结合图例可知,B、E、H、K、O层为石灰岩。(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过程即可。答案:(1)褶皱、断层(2)反对。理由:有断层,容易诱发断层活动;有石灰岩和断层,容易出现渗漏。(3)B、E、H、K、O层。岩层为石灰岩,利于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4)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带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迪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7(2019安徽师大附中期中)读陕西省地形坡度空间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从

36、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6分)(2)分析渭河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3)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灌溉、航运和水能开发等,但河流开发一定要因地制宜。某班学生在对陕西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的探讨中有下列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评价其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观点1:渭河平原地区经济较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的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观点2:北部高原地形坡度大,应大力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保护高原区植被。解析:(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37、,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2)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3)观点类试题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围绕选择的观点回答即可。答案:(1)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2)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3)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结冰期长,通航条件差。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

38、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修建的水库泥沙易淤积。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n”,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左图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6分)(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6分)(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6分)答案:(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间保留。(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截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