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试题第I卷 (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学派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D克己复礼为仁2.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 )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 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 D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3.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
2、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材料可用于论证( )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 D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4.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5.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说:“桐乡田地相匹,蚕桑利厚地之利为薄,多种田(种粮食的地)不如多治地(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 )A降低了农民
3、的生产积极性 B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C导致了男耕女织模式瓦解 D促进了商品性农业的兴起6.图1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折线图。据此可以推知( )图1A近代小农经济逐渐丧失主导地位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国内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产品D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7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士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这表明( )A社会结构变动 B商人地位提高C自然经济解体 D近代工业发展81933年,国民政府
4、实业部拟定四年实业计划,规定对保险、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实行国家通盘筹划;1934年,又陆续出台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一批有关物资管制的计划、纲要。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因为( )A苏联模式的影响 B国际局势的恶化C经济危机的冲击 D围剿红军的需要9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 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
5、努力与实现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1 -10在“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对内地的支援是很大的。有份资料说,当时上海有21万人支援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工8万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筑、安装队伍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区位条件决定经济发展程度 B上海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C国家战略助推区域协同发展 D内地与沿海经济相互联系加强11.下列材料节选自一封书信,其中标注的是( )耗时三十三天从加那利群岛驶抵西印度群岛。沿途发现许多人口众多的岛屿替二位陛下一一占领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
6、班牙国王),第四座命名为“伊莎贝拉”(西班牙女王)我抵达 时,沿着北 海岸向西行驶,发现它的面积如此之大,我认定自己到达中国境内。随时为您效劳的远征军司令 1493年2月25日A.英国 B好望角C土耳其 D古巴12.下表是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时间 贸易改革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1786年1813年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导致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控制了大西洋上的贸易B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C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广阔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13.191
7、8年,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下了他的社会主义总公式的经典表述,即“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国民教育等=总和=社会主义”。这反映出列宁( )A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 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依赖外国经验建设国家14.1932年 1月,美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 D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15.20世纪
8、7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通胀率一度高达27%。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一上任,就实行包括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私有化国企在内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 )A是对国家干预政策的否定 B旨在减少干预推动经济发展C导致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D减少福利支出加剧社会矛盾1849年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1833年1846年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议会废除谷物法(1815年通过的限制粮食进口的法律)谷物可以自由进口。英法商约签订,主要内容有三点:互减关税、最惠国1860年条款、自由贸易原则。- 2 -高三历史试题第卷(非选择题 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包括 16、17、18、19四个小
9、题,其中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3分,19题14 分,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儒家文化之所以就够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们不断为它添砖加瓦、拾柴加火,同时也是因为它作为民族文化,蕴含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所具有也是人们所能够接受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修身立命之说,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有关“仁父礼智信”等说法,都是做人之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财富,但也必须看到,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维护和强化封建统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场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文化的
10、保守思想,抑制了中国人民创新思难的本质灵性。摘编自卢希悦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
11、愈速就愈好。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总论(1938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表述清晰,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3 -18.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表1时期 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16 世纪初期 葡萄牙在亚洲侵占军事据点,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19(14分)图2、图3、图4是现代世界不同国际组织联合国(1945年成立时)、世界贸
12、易组织、经合组织的成员组成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世纪中期17 世纪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大量土著居民死亡。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18 世纪中期 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19 世纪初期 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19世纪中期19 世纪晚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 图2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
13、夕增加到10亿英镑。 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20 世纪初期 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一战前夕 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图3图4提取图2、图 3、图4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国际组织。- 4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C A C B D A B B C D D B D B二、非选择题16.【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儒学政治化与封
14、建社会的发展。(2分)阐述: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将儒学视为显学,儒学实质上成为政治伦理之学。特别是科举制实行之后,读书、应考,做官连为一体,儒学制度化。由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广大知识分子把精力与智慧放到儒家经典上,儒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进升工具,从而忽视了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到明清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世界。总之,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政治化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导致古代创新意识严重不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12分)17. 【答案】示例一近代化将有助于民族独立富强。(2分)该观点具有合
15、理性。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实表明,中国近代化不仅是要实现物质技术的近代化,同时要改变中国传统的专制体制,向民主法治社会迈进,更需不断清除民众思想中的迷信、愚昧、保守、落后成分,造就新国民群体。近代中国需要全方位的转变,全面的近代化,才能真正改变半殖民地命运,取得民族独立。(8分)但同时应注意近代化与民族独立是相辅相成的。民族独立会加速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已经说明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2分)总之,近代化与民族独立之间并不是单向联系,而应是同步推进,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相互促进。(2分)示例二:发挥历史的资鉴功能服务抗战
16、时局。该观点充分体现出历史研究的价值,也彰显了抗战时期近代史研究要为国家民族解困找寻出路的意义。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长期、持续的侵略,国内出现了若干的抵抗浪潮。从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等主剿派在沿海地区作出的战略部署与前线抗英,到太平天国时期抵抗洋枪队;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四大战役的抵抗行为,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从维新变法运动的改良之路,到辛亥革命的救国之策都包含着近代中国人在寻求民族独立道路上的探索。这些斗争为抗战救国救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总之,作者对百年近代史的研究突显了史学家的责任与使命,最终有利于抗战胜利。其他可供参考的角度:1.中国近代化是以科学、机械、民族意识为重要内容。2.近代
17、化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3.要从历史与外界找寻取得抗战胜利的良方。4.历史研究中蕴含着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5.近代史的教训有助于抗战建国。6.废除家族家乡观念有利于建立近代民族国家。7.独立和富强是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18. 【答案】时间尺度(4分),划分依据及解释(9分)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时期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3分)示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在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国家以垄 断性贸易、殖民屠杀、贩卖奴隶等方式,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
18、体系初见端倪。这是由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输出等方式向东亚、南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这与工业革命开始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关。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等殖民国家通过资本输出、瓜分全球等方式把非洲
19、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有关。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时期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4-7分)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时期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思路较清晰。(0-3分)19. 【答案】图2:该组织的总部在美国纽约,且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为其核心成员国,成员包括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据此可确定该组织是联合国。(4分)图3:该组织成员主要在太平洋周围,且包含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非国家组织;没有固定的总部。这与1991年11月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论坛,没有固定的总部相吻合,故该组织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分)图4:截至2002年,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美洲与西欧国家以及绝大多数地区都加入了该组织,而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的非洲、亚洲某些国家与地区还没有加入,且该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该组织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中国是在2001年加入该组织的,故可确定该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5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