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高课前自主预习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作品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
2、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抒发心中深沉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1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
3、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讲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2悲秋对萧瑟秋景而伤感。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国诗人很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
4、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而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登高层解: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在极其萧瑟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层解:后四句写登高所感。叙述长年作客、衰病潦倒之苦,表达悲哀之情。1古今异义(1)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_今义:一百年的时间。(2)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今义:苦和恨。(3)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_今义:指路程遥远。(4)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今义:艰苦困难。答案(1)晚年(2)极其遗憾(3)指远离故乡(4)指一生颠沛流离2词类活用(1)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
5、动用法,使增多)(2)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下)课堂任务学习1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我的答案:_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颈联和尾联紧扣一个“悲”字,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请分析“悲”的内涵。我的答案:_答案深秋叶落猿啼之悲;长年漂泊他乡之悲;衰老多病之悲;孤独无依之悲;忧国伤时之悲;因病断酒,悲愁无以排解之悲。3分析登高首联和
6、颔联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感情。答案猿声给人凄凉感用猿这个意象来表达悲情漂泊的诗人却因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让人感慨万端与漂泊的境遇相似,更添一层羁旅生活、思念家乡的悲凉之情联想到自己的生命的流逝,年过半百,而自己还未完成自己的抱负和理想4登高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我的答案:_答案(1)形象:全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形象。(2)情怀:诗人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
7、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5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诗人。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你是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的?我的观点:_答案观点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人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沉郁,正是感情的博大;顿挫,正是感情的深沉。观点二:沉郁,应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应指感情抒发得深沉含蓄。如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观点三: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
8、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如登高,前两联意境雄浑,后两联感情深沉,正体现了沉郁的特点;全诗情感表达沉着蕴藉,正体现了顿挫的特点。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其中又都暗含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如登高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
9、的复杂感情。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针对练笔请借鉴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景物或者事物,要体现出特色,不少于200字。答:_答案(示例)这一天我走在街上的花坛旁,忽然发现,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里,居然萌生出几点新绿,且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黄灿灿的。它们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竟透着那么一份欣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毫不湿润的土地上。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啊?我索性停下脚步,俯身凝视着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这样一朵小花,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一根小
10、茎,极绿,在春风吹拂中战栗不止。它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猛然地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分,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的花朵,即便是捧起这样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啊!它的呈现,妩媚了枯燥的北国的春天。 随堂任务作业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 (名词,水中的小洲)B潦倒新停浊酒杯 (副词,刚刚)C惟觉时之枕席 (动词,感觉)D势拔五岳掩赤城 (动词,超出)答案C解析觉:音jio,动词,醒。2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
11、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答案C解析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需要连读。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飞回:盘旋飞舞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政治上不得志答案D解析潦倒应指衰颓,失意。 4与“万里悲秋常作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 B无边落木萧萧下C锦瑟无端五十弦 D一弦一柱思华年答案A解析与例句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吾”。二、课内阅读阅读登高这首诗,完成56题。登高杜甫风急
12、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答案D解析说法相反,应是:前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后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6登高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答案首联用高度凝练的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风急天高,猿啼悲哀,渚清沙白,飞鸟回翔,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意境雄浑高远。一个“哀”字具有千斤之力,让景有了浓重的感伤色彩,营造出凄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