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213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练15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练15题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叩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从

2、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改)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1)从珂欧重诲_(2)重诲屡短之于帝_(3)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_(4)遣使以状闻_(5)欲面讯之_答案:(1)通“殴”,殴打(2)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3)告诉,使人明白(4)使动用法,使听到(5)名词作状语,当面2解释虚词。(1)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_(2)重诲乃矫以帝命_(3)从珂止于虞乡_(4)欲诱致彦温讯其事_(5)重诲固请发兵击之_ 答案:(1)介词,和(2)副词,于是、就(3)介词,在(4)代词,这(5)代词,他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

3、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译文:_(2)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译文:_(3)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译文:_解析:(1)“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注意固定句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2)“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3)“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明”译为“表白”。答案:(1)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

4、入朝。”(2)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3)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参考译文:安重诲,是应州人。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恭敬。以前,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殴打安重诲,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安重诲就假造明宗意旨,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命人叩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

5、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李从珂暂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讯问情况。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他。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想要当面讯问他。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

6、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 “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4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1)父以足受_(2)随

7、目之 _(3)良因怪之 _(4)与老人期 _(5)良因异之 _答案:(1)接受(2)名词作动词,看(3)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4)约定(5)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5解释虚词。(1)为其老,强忍 _(2)笑而去 _(3)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_(4)良因异之 _答案:(1)动词,认为;代词,他(2)连词,表修饰(3)副词,就(4)连词,因此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译文:_(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译文:_(3)“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译文

8、:_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二至五句皆承前省略主语“老父”。“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应为“穿”。(2)省略句的翻译,“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最后一句承前省略主语“良”。(3)判断句和省略句的翻译。“即”和“乃”表判断。后面两个大句子,分句“不复见”省略宾语,其余皆省略了主语。答案:(1)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2)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3)“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

9、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参考译文: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 “好。”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

10、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

11、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

12、,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注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7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1)蔡泽乃西入秦_(2)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_(3)则揖范雎 _(4)范雎让之 _(5)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使动用法,使窘迫、困窘(3)名词作动词,作揖(4)责备(5)报答8解释虚词。(1)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 _(2)若夫秦之商君 _(3)其卒然亦可愿与 _(4)不如死而荣 _(5)乃延入坐,为上客 _答案:(1)连词,用来(2)连词,假如(3)语气词,通“欤”,吗(4)连词,表修饰(5)副词,于是、就9翻译

13、文中画线的句子。(1)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译文:_(2)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译文:_(3)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译文:_解析:(1)判断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蔡泽”。“见”表被动。“干”,译为“谋取”。(2)宾语前置句(“何为”应是“为何”)和判断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何为”,译为“为什么”;“固”,译为“本来”。(3)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期”,译为“期望”;“戮辱”是意念被动,“被污辱”之义。“全”

14、,形容词作动词,“保全”。答案:(1)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2)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3)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苟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

15、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做长揖之礼而不下拜,范雎本来早就不高兴了。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

16、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苟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题组二综合练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

17、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

18、特赐帛百匹。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19、是()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解析:“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主语,其后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毕”,是“结束”的意思,承接前文“谒文宣王”,其后断开,排除D项。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

20、。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解析: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C李觉仕途顺畅

21、,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解析:王禹偁奏言,认为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译文:_(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译文:_答案:(1)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2)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

22、人都赞叹佩服。参考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

23、,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

24、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