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20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西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平桂高级中学2019年春季学期高二历史第1次月考命题人:唐景标唐雪莹 审题人:林坚邓婷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A.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D.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第一句强调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后两句则是在描述宗法制的作用,继承有制

2、,天下安宁不争。宗法制是贵族政治,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D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B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 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B.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 选拔方式日益公开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可以看出,不论是汉代还是

3、唐代的选官制度都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唐选官制度3.“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

4、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D均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4.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5、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就是汉宣帝的那句话。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称职的郡太守,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A选项正确。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但不是说历代帝王对汉宣帝尊崇,只是推崇汉宣帝对地方吏治的高度重视,因此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地方制度是不断演变的,后代并没有沿用汉代的地方制度,因此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吏治的意义5.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

6、臣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表明A. 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B.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C. 国事决策权发生根本转移D. 阁臣对皇权制约作用弱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内阁的一定决策权得到皇帝支持与批准才可以左右政局”体现出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但内阁本身不能与皇帝共同决策,内阁也不是延续宰相之权,故A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B项错误;国家的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没有转移,故C项错误。【点睛】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内阁的一定决策权得到皇帝支持与批准才可以左右政局

7、”。6.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 工商业发展造成农业衰退B. 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动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工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说明明代农业从业人口减少,农民中有许多人改为从事工商业生产和发展,明代社会人员的结构成分也因此发生很大变化,所以答案选B,A

8、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朝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7.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卦”指的是用尺子测量竖在地上的杆子所产生的影子的长度,人们根据测量得出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故C

9、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D项错在“唯一”,我国古代计算时间方法还有水漏、沙漏等,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对“卦”的理解,反映的本质是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的智慧。8.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 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B. 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C.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D. 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答案】

10、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学问之道”“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可知黄宗羲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包含着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故A项正确;C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D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说的是做学问应该有所用,不能空谈,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而材料也未交待此内容。【点睛】“学问之道”“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是解题的关键。9.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 社会动荡不安

11、,诸侯争霸频繁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答案选D。其他三项均不是社会根源。点睛: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

12、本方法主要有: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10.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斥责佛教的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

13、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佛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三教合一)。11.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A. 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B. 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 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D. 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代把民按其职业分为四种,即士(知识分子)、农(农民)、工(手工业者)、商(即贾,做生意买卖的人),叫作“

14、四民”。现在由于佛道的兴起又有了和尚、道士,成为了“六民”。古代只有一个儒教,现在又多了佛道,变为“三教”。从事生产的人数没有增加,凭空增加了和尚和道士这两种“吃闲饭”的人,所以本题是从生产方面阐述了佛道的危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佛道12.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 强调社会责任感B. 提倡知行合一C. 构建新儒学体系D. 重建伦理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二者都

15、强调社会责任感,故A正确;提倡知行合一的是明代心学大家-王守仁,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构建新儒学体系指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焕发生机,二者的主张都没有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二者均强调社会责任感,都没有体现伦理秩序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内容、影响分析解答。1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

16、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也会引起思想领域的变动,变动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所以这里的“反动”就是指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另外,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证明不能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17、1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 缺乏理性精神B. 求善而不存真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 落后于西方国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B、C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排除;中国的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项明显错误。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

18、精神,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5.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 国家政策的影响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元朝的高压统治D. 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下功夫”可推断出元朝曾中断科举制,读书人开始转向元曲的撰写,反映了元曲的兴盛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

19、相矛盾。16.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20、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17.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领导人以上帝众子自居,且以洪秀全为“日”,说明他们借助神权为自己的地位找寻合法性依据,其目的是强化等级秩序。题干提到太平天国确立等级秩序,这是不平等的体现,故A错误。题干中所提风雨等自然现象是为了烘托诸王的地位,与倡导人

21、与自然和谐发展无关,故B错误。诸王以上帝之子自居,洪秀全为“日”,其他为风雨雷电,说明洪秀全在诸王中处于至高地位,因此这种做法体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借助宗教神权以明确等级秩序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体现了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意识,不是为增强核心凝聚力。故D项错误。18.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A. 召开国民党一大B. 成立广州国民政府C. 整编国民革命军

22、D. 发动北伐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26年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D正确。召开国民党一大,在1924年,故A排除。广州国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故B排除。整编国民革命军,目的是发动北伐战争,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北伐战争19.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

23、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表明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积极抗日,故C项正确。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战场是世

24、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D项错误。点睛:材料“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反映的是抗战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仍然坚持抗战;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0.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项目1912年1936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54.7%14.3%出口比例10.9%25.2%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13.7%47%出口比例3.6%6.9%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

25、化B.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36年和1912年相比,中国轻工业进口比例减少,出口比例增加,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增加,出口比例增加,联系课本知识,南京国民政府在此时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选C。A项中“根本”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与表格信息不符。21.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

26、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A. 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B. 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C. 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D. 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来看,材料涉及到的是中日关系问题;从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来看,这一致辞应当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故答案为C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美国在二战时期是中国的盟国;实现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的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排除D项。22.

2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 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小农的经济行为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可知,该学者认为这一事件保留了小农生产,给了农民一定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的是集体劳

28、动,否定小农生产,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的是集体劳动,否定小农生产,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农业集体化的简单调整,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小农个体生产,但它符合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获得了成功,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3.伯里克利说“不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有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B. 对个人利益极不重视C. 重视培养公民参政意识D. 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答案】C

29、【解析】材料要求公民必须有参政的意识,“不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说明雅典对于不参政人的鄙视,故项正确;材料中只是鼓励公民参政,并不是强制,故和项以及项均错误;24. 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 直接民主B. 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 代议制民主D. 大多数居民的民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全体雅典公民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形式将雅典的民主领袖和民族英雄

30、泰米斯托克利放逐海外,反映了雅典民主是一种极端的直接民主。B项没有看到雅典民主属所有雅典公民的民主;代议制民主始于近代西方,且不符合材料;D项没有看到公民和居民的区别,雅典民主仅属于雅典公民。【考点定位】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5.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

3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

32、26.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 两极格局的瓦解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 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长时间影响着世界局势,德国也因为战后美苏对峙而分裂为西德和东德。所谓“2+4”会谈即东德、西德同美国为首的美、法、英资本主义国家同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谈判,推动两德统一。这一会谈正是战后两极格局的体现。故A项正确。苏联解体标

33、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而苏联于1991年解体,排除B。题干中表述的会议正是推动两德合并的会议,故两德已完成合并的表述错误,排除C。全球化进程加快在冷战结束后,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7.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 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 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C. 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D. 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

34、的正义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可见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常识,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美国的外交思想28.下图为伦敦城市地域的扩展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 早期殖民扩张B. 工业革命C. 贸易中心转移D. 阶级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

35、依据材料“1801-1851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厂逐渐集中到城市,促使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殖民扩张的时间段是在16世纪至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与材料时间不符,不是1801-1851年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C选项错误,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这一时期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D选项错误,阶级对立不能对城市规模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9.苏联农民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可以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

36、煮!”老婆说:“没有柴啊!”伊万气坏了,抓起鱼扔进河里那鱼刚进水,就探出身体,高举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了斯大林时期的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片面发展重工业政策D.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故事中的这条鱼因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导致轻工业发展缓慢,民众生活得不到改善,最终被放,并说“斯大林万岁!”。故C项正确;A项是列宁时期,排除;新经济政策下并没有优先发展重工业,且主要是在列宁时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斯大林的政策,而不是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排除D项。30.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

37、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A. 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B.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 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D.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并引起“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说明中国股市的震动引起全球股市的变化,

38、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故B正确;A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建立;C只是材料中现象,不是实质;材料这体现是经济全球化,不是区域经济,故D错误。点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二、材料题(每小题2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

39、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

40、,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制度:郡县制。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2)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目的:削弱王国的实力,加

41、强中央集权。(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1)根据材料“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制度名称和特点,结合郡县制的特点可归纳出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故出现了“侯”“王”。从材料“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汉武帝普遍“推恩令”对诸侯王的势力进行“蚕食”,加强了中央集权,据此得出目的。(3)从材料“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

42、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和历史作用。32. (20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

43、史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4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4分)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 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

44、一变化的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4 分)(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6 分)【答案】(1)在亚洲心脏地区的销售市场;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大到伊犁和乌鲁木齐。农奴制度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2)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3)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解析】本题以近代新疆问题为主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分析、理解材料和基础知识的能力。第(1)问有3小问。前两小问学生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概括。第3小问,学生须根据材料中 “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 这一提示,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分析并归纳出社会变动的各个方面。第(2)问根据材料提示“西北边患恒剧于东南”“重新疆”目的是“保蒙古” 、“保蒙古” 目的是“卫京师”新疆建省可以起到“绥(安定)边辑(和睦)民”的作用,由此概括出答案。第(3)问由两则材料尤其是第二则材料即可归纳概括出该问的答案。【考点定位】1.必修一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选修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