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14天——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74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14天——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14天——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14天——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14天——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14天——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日习计划第14天苏武传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武,字子卿。少以(因为)父任(被任用),兄弟并为郎。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指管理马厩的官)。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十余人)。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音dn,抵押)。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古义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辈)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

2、身份持旄节出使匈奴,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因厚赂单于,答(回报)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临时充任使臣属吏)常惠等募(招募)士(士卒)斥候(侦察兵)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礼物,财物)遗(送给)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希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正当、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没)胡中。及卫律所将(带领)降者(投降匈奴的人),阴(暗地里)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蒙受,得到)其赏赐。”张胜许

3、之,以货物(古义指一般财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手),其一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单于使卫律治(处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被揭发),以状(情况)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牵攀,招供)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宜皆降(使投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受审讯)。武谓惠等:

4、“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骑快马)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无焰的火),覆武其上,蹈(踩)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抬扛)归营。单于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武益(渐渐)愈(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判罪)虞常,欲因此时降(使投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判处)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治罪)。”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比划,用兵器作杀人的样子)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

5、,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满)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白白地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要见你干什么)?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使争斗)两主,观祸败。若(你)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禀告)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禁闭)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断绝粮食,不给他吃的、喝的)。天雨(音y,下

6、)雪,武卧啮雪,与旃(同“毡”,毛织的毡毯)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迁移)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生子)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他只好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杖(执,拄)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义是拿着),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名词作动词,结网)纺缴,檠(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弓弩,於靬王爱之,给(供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陷于困境)。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

7、(访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一向关系很好),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古义是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通“无”)人之地,信义安(何)所见(同“现”)乎?前长君(您的大哥,指苏武的哥哥)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殿阶,台阶),触柱折辕,劾(被弹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祭祀)河东后土(指地神),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您的母亲,指苏武的母亲)已不幸(对去世的委婉说法),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妹妹)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

8、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使受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关押)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超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再说皇帝现在年事已高,法令没有定规,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即便回国也是吉凶难测,您又为谁守节呢)?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是栽培,提拔),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指皇上的亲近之臣),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的确,确实)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通“无”)所恨(遗憾)。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

9、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音fn,料想)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通“欢”,欢乐),效(献出)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同“诀”,辞别)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也叫“和戎”“和蕃”,这里指政治联姻)。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欺骗说)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完全,详尽)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按照)惠语以让(责备)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道歉)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已经)降

10、及物故(死亡),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在)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一共)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幸幸蒙其赏赐(动词,希望)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形容词,幸运)而君幸于赵王(动词,宠幸)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副词,侥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幸而)2坐副有罪,当相坐(动词,治罪)停车坐爱枫林晚(连词,因为)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3因君因我降(介词,通过)因厚赂单于(介词,趁机、趁此)于今无会因(名词,因缘)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副词,于是、就)4乃见犯乃死,重负国(副词,才)乃幽武置大窖中(副词,于是、就)5为

1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动词,做)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介词,替,给)凿地为坎,置煴火(动词,作为)子为父死,无所恨(介词,为了)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动词,成为)皆为陛下所成就(表被动)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节是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B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答案C解析“户籍”应由户部掌管。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

12、,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B斧钺是古代军中刑戮;汤是滚开的水,镬是古代的大锅,汤镬是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C如今的“丈人”一词,都是指妻子的父亲,有时也说“老丈人”。但在古代,“丈人”一词并不是指妻子的父亲,而是对年长的人的尊称。D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不仅汉廷派往匈奴等处的使者持节,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的使者,同样要持节。答案A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盛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