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平阴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试题共150分,用时150分钟。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
2、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丈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
3、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
4、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
5、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
6、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
7、要的地位。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
8、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区别。B. “大品”散文不
9、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C. 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 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哲理。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文。B. 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C. 我们不能说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D. 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
10、,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3. 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 )A. 韩少功我心归去B. 梁衡把栏杆拍遍C.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D.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答案】1. D 2. B 3. C 4. 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提出观点;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两方面阐述散文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分析原因;论证条分缕析,善用例证法。 5. 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转为“
11、言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根本区别”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文中说的是“最明显的特征”,不是“根本区别”,选项曲解文意。B项,“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
12、、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由此可知,“大品”的散文取代了“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不代表“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C项,“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文中说的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B项,“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无中生有,“如果便不会”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只是说“ 文的撤离中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
13、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第四段说“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由此可知,“散文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与散文“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要把握“大品”散文的特点,然后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中的作品不符合这一特点。从文中来看,材料二中说“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
14、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A项,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哲理层面、美学角度对家园的文化概念作深层次思考,属于大品散文;B项,梁衡把栏杆拍遍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作品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属于大品散文;D项,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由故乡面貌的变化引发对生命价值的疑惑,属于大品散文。C项,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借助抒情、描写、议论来展现江南冬景之美,属于“以小为美”,是美文、小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证以及论据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
15、些特点。论证上的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以及论证结构。从论证的方法角度来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都属于举例论证;如开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这是用文学现象对比开篇,引出话题“散文”,接着提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从论证的思路角度来看,第一段提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
16、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第二段“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第三段“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由“首先”“其次”可知,这两段是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第四段“总而言之”表明是对上文的总结,“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分析变化的原因,由此可知,材料二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三则材料,筛选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影响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分点概括。从材料一来看,如“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
17、难”,由此可知,白话文运动让散文创作的形式有了变化,同时还拓展了散文的创作空间;如“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由此可知,五四白话文于东让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位置,更加自由,更加自然。材料二中,“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上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
18、大品的散文取替”,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知,“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考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概括。(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留一饼赵登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
19、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
20、乞丐。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吗?”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
21、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
22、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选
23、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2期)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B. 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C. “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D. 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
24、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而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B. 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C. 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D. 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8. 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9. 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答案】6. B 7. D 8. 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
25、求,吃不到、吃不饱的齐声抱怨;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牌匾;传言老牛要被杀头,人们早早排队买饼,生怕第二天吃不上。 9. “留一饼”是老牛多年的独特行为习惯孕育形成的饼铺招牌:每天都把最后一个饼留给自己,直至生命结束。“留一饼”体现了老牛的性格特点:固执、倔强。“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生意原则:不论贫富贵贱,饼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做人准则:坚守本心,不卑不亢。【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
26、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B项,“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说法错误。选项理解偏颇,老牛的做法只是其不媚权贵的率性而为,并不存在对后果的预判。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D项,“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
27、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说法错误。“伏笔手法”错,应为“留白手法”。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2.从侧面描写人物。3.从细节描写入手。本题题干是“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本题,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结合“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分析可知,老牛的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吃不到、吃不饱的齐声抱怨;结合“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
28、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分析可知,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牌匾;结合“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分析可知,传言老牛要被杀头,人们早早排队买饼,生怕第二天吃不上;以上都是对老牛高超的制饼手艺的侧面描写。【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
29、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本题中,对小说的题目“留一饼”内涵的理解,结合“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分析可知,“留一饼”是老牛多年的独特行为习惯孕育形成的饼铺招牌:每天都把最后一个饼留给自己,直
30、至生命结束。结合“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分析可知,“留一饼”体现了老牛的性格特点:固执、倔强。结合“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分析可知,“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生意原则:不论贫富贵贱,饼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结合“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分析可知,“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做人准则:坚守本心,不卑不亢。【点睛】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是为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
31、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2.从侧面描写人物。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3.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
32、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秦武王卒,无子,诸弟争立。魏冉最贤,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为秦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
33、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
34、。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原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仇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陶邑与秦不接,西构于
35、魏,东连于齐。穰侯欲以通大梁,与秦为一体也。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
36、乎!(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注:季君: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向寿:时为秦将,亲韩。三晋:指赵、韩、魏三国。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B.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C.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D.
37、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卿,古代官名。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春秋战国时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唐代鸿胪卿亦称“客卿”。B. 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可号“武安”,白起曾被秦封“武安君”,李牧亦曾被赵惠王封为“赵武安君”。“君”是卿大夫的一种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C. 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
38、臣的领地或食邑,以供住宿、斋戒沐浴、收取赋税,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政策,实现自治。D. 稽首,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其次曰“顿首”,再次曰“空首”,这三种拜礼均为正拜。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穰侯勇毅果敢,手段杀伐。秦武王死后拥立昭王即位,平定大臣叛乱,驱逐武王后出国,消灭了参与谋反的宗室子弟,声威一时震动秦国。B. 魏冉攻城略地,战绩卓著。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河内、蔡阳等地;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寿两城。C. 魏冉四任秦相,位高权重。魏冉深受宣太后宠信,几次免相没多久即恢复相位
39、,位高权重可见一斑。D. 穰侯富于王室,权高遭妒。魏人范睢谏言免除穰侯相位,穰侯只能出关回到自己的封地,死后封地也被秦国收回改设为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2) 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14. 魏冉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攻城略地,战绩卓著。这样一位权势赫赫的人物何以 “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呢?请简要说明。【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
40、割让土地。(2)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弱之国,率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使三晋和楚国削弱呢? 14. (1)他凭着自己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2)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讨伐魏、齐等其他国家,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以广其陶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3)魏人范睢进谗言,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因而,穰侯的垮台具有必然性。【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乱”做“诛”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41、威”做“振”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故选D。句子翻译: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政策,实现自治”错误,被封邑的人只能在封邑范围内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寿两城”错误,由原文“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可知,“欲
42、”,想要,并非事实。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夫秦何厌之有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秦有何厌哉”。厌:满足。走:使败逃。且:而是。劫:威胁。(2)夫齐,罢国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罢:通“疲”,疲弱。以:率领。安:怎么。弊:使削弱。【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可知,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由原文“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可知,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由此可知,他凭着自己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
43、威胁。由原文“陶邑与秦不接,西构于魏,东连于齐。穰侯欲以通大梁,与秦为一体也。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可知,陶邑跟秦国不接壤,向西连接魏国,向东连接齐国,魏冉一直想打通大梁,让陶邑跟秦国本土连成一体。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由此可知,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讨伐魏、齐等其他国家,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以广其陶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由原文“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
44、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可知,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由此可知,魏人范睢进谗言,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因而,穰侯的垮台具有必然性。【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
45、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 穰侯,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自从惠王、武王时起就有官职为国家做事了。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魏冉最善良,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
46、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魏冉担任秦国宰相。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职,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在穰地赐封魏冉,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其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
47、。昭王十九年,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职了。免职后二年,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在第四年时,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 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魏冉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进入北宅,随即围攻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劝说魏冉道:“我听魏国的一位长吏对魏王说: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割让土地。大王切勿接受它的要求。我听说魏国已经调集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我认为不少于三十万人。
48、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周武王死而复生,也是难以攻下的。轻易的背着楚、赵两国军队,要登七丈高的城垣,与三十万大军对垒,而且志在必得,我看从开天辟地以来直到今天,是不曾有过的。攻而不克,秦军必然疲惫不堪,陶邑一定要丧失,那就会前功尽弃了。希望您仔细考虑围攻大梁这件事而不要使自己的行动冒险。”穰侯说:“好。”于是停止攻梁。第二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秦王派穰侯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使魏将暴鸢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秦昭王三十四年,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
49、。而且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且给赵国增加了兵力,让赵去攻打齐国。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魏冉一封信说:“我听来往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要战败齐国会使赵国强盛起来,显然对秦国不利其实,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惫之国,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钓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魏冉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魏冉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陶邑跟秦国不接壤,向西连接魏国,向东连接齐国,魏冉一直想打通大梁,让陶邑跟秦国本土
50、连成一体。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雎自称张禄先生,讥笑魏冉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好计策。出兵少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则会损害秦国。”秦昭王于是任用了范雎。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魏冉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魏冉死在陶邑,就葬在那里
51、。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道 中陈与义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湖南宝庆)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15. 下列对这首诗的
5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雨子”二字新颖别致,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溪水默默伴随行人,引人注目。B. 颔联是宏观,是远景。山边的驿路,无穷无尽地向前伸展去。桃李盛开,山村笼罩在一片春色中。“迢迢”是远望情景,却能使人产生“长路悠悠,何处才是尽头”的惆怅不堪之情。C. 颈联是微观,是近景。雨后,一对对轻鸥掠水而过,泥土松软,草芽破土而出,表现出无限生机。D. 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高下起伏的河川、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描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画卷。16. 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
53、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 诗歌“落笔淡远”,缘于选取的意象,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宁静淡雅,一派平和气象。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写此诗时,正避乱南奔,颠沛流离。所以诗中和平宁静的景物描写,恰与客子流荡无归的际遇相对照。诗歌寓情于景,字面虽全是客观写景,却把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于景中,含蓄深婉,耐人寻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项,“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说法错误。诗人用远近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颔联中描写了“迢迢”的驿路,“漠漠”的花树,是远景;颈
54、联中,描写了轻鸥掠水、草芽破土的景象,是近景;尾联中,诗人再次将视线放远,眺望远处高低起伏的“川原”和处处可见的人家,是远景,并不是“继续描写眼前近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主旨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从“落笔淡远”的角度分析,诗歌的“淡远”就在于“摄相取景、选声配色”,也就是诗歌中选用的意象。诗歌中“收还急”的雨点、“直又斜”的溪流、“迢迢”的山路、满林的花树、掠过水面的“双鸥”、破土而出的草芽、高低起伏的“川原”、随处可见的人家等意象,着色淡雅,气氛宁静,渲染出一幅平和、安谧的景色画面。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湖南
55、宝庆)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可见,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在避乱南奔的时候。避乱途中,自然颠沛流离,奔波辛劳,诗人作为不得已而离家的游子,心情愁苦悲伤;而眼前的景物和平安详,宁静淡雅,与诗人此时的流荡无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寄兴深微”的角度分析,诗歌寓情于景,用远近结合的方法描写所见的景物,颔联中描写了“迢迢”的驿路,“漠漠”的花树,是远景;颈联中,描写了轻鸥掠水、草芽破土的景象,是近景;尾联中,诗人再次将视线放远,眺望远处高低起伏的“川原”和处处可见的人家,是远景。诗人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
56、于客观的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避乱中的伤感郁结和对国事的担忧,耐人寻味,寄兴深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 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2)杜甫在蜀相中用 “_,_”诠释了诸葛亮忠义尽责与鞠躬尽瘁的精神。(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动静相生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两朝开济老臣心 (5). 彩舟云淡 (6
57、). 星河鹭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至、频烦、鹭”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斜坡、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听鸟们那多语种的话语,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我从儿时起就开始琢磨鸟语,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是鸟语盲。但有一点我是明白了:鸟无论说了什么,无论怎么说,鸟的语汇里,都没有仇根、势利、贪婪、互相伤害等等恶劣阴暗的语词,也没有谄媚讨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低
58、三下四等等丑恶奴性的语词,相反,鸟总是充满善意地对待每一棵草木,充满爱意地对待每一片山水,充满敬意地对待每一缕阳光,充满诗意地对待每一天的日子,充满正义地对待每一个遭逢际遇。我们人类词典里常用的那些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仇恨他人奖自己侮辱他人颂扬自己的词,在鸟的词典里是绝对找不到的,鸟的语言单纯透明,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树是树见花是花的。鸟比人类保持了更多诗意灵魂和纯真品质。你看,山被它们轻轻一就更绿了,水被它们轻轻一就更清了,天被它们轻轻一就更蓝了,云被它们轻轻一就更白了,树被它们轻轻一就更葱了茏,草被它们轻轻一就更鲜活了。有鸟说唱的地方,就是宝地、福地,甚至是圣地。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字
59、,恰当的一项是( )A. 唱 说 劝 点 逗 摇B. 唱 说 劝 点 摇 逗C. 说 点 唱 劝 摇 逗D. 说 点 唱 劝 逗 摇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修饰成份复杂的长句,作者有意不在中间加顿号断开,为什么?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听鸟们那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的多语种的话语”,表达效果为什么比不上原句?【答案】18. C 19. 不加顿号断开,是为了以一种追加列举的口吻,表达对人类内在的虚伪丑陋的坚决否定;加顿号断开,就造成了阅读中的停顿,会削减一气呵成的气势,弱化感情表达的力度。 20. 原句更有强调效果,六个形容词单列后置,充分表达了对鸟语特性的赞扬喜爱之
60、情;原句更契合语境,六个形容词,独词成句,读来语气舒缓,与作者逃离城市的安逸恬静的心理状态相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含义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所要填写的词语都是动词,动作的发出者是“鸟”,重点考虑动作与受动的搭配,作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关键是“鸟”作用于“水”与“树”,对应用“点”与“摇”比较恰当。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具体指向长句。题干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人类词典里常用的那些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仇恨他人奖自己侮辱他人颂扬自己的词”是一个修饰成份复杂的长句,故作答本题要从长句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入手:长句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能细
61、致地表达思想,多用于论说,书面语中出现频率高。句子中,“我们人类”“词典里常用的”“那些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仇恨他人”“奖自己”“侮辱他人”“颂扬自己”这些定语都是用来修饰“词”。这些定语一气呵成,以一种追加列举的口吻,表达对人类内在的虚伪丑陋的坚决否定,如果加顿号断开,就造成了阅读中的停顿,就会削语势,弱化感情表达的力度。【2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具体指向断句。题干中画线的句子“听鸟们那多语种的话语,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是一个修饰成份简单的短句,故作答本题要从短句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入手:结构简单,句义明晰,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多用于叙事、描写与抒情,口
62、语中尤为常见。原句把“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这六个表示鸟语特性的单词单列并且后置,鸟语的特性更加醒目突出,充分表达了对鸟语特性的赞扬喜爱之情;原句“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这六个形容词,读来语气舒缓,与文中“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斜坡、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描绘的安闲、幽静、舒畅的意境更加契合。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人能使用具,人能思考。人类近两千年的文明,仅仅解决了使用工具;20世纪40年代人类发明了计算机,从而使人区别动物
63、的第二个特征产生了;70年代人类开始研究互联网。互联网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变化,正在促进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到1996年,在大学工作的教授大约有20以上用上互联网;广大老百姓用上互联网,是2000年的事情。【答案】改成“仅仅解决了使用工具的问题”;改成“区别于”;改成“研发”;改成“大约有20%”或“有20%以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工具”的后面加上“的问题”;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区别”的后面加上“于”;搭配不当,“研究互联网”改为“研发互联网”;语意矛盾,“大约”与“以上”重复,改成“
64、大约有20%”或“有20%以上”。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国际货币金组织(IMF)2020年10月13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尽管全球经济正在恢复,但“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坎坷且充满不确定的过程”。报告预测,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的GDP几乎都将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唯一的例外来自中国INF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经济复苏快于预期,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答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IMF)今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恢复过程充
65、满不确定性,除中国外其他各经济体都将萎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由“国际货币金组织(IMF)2020年10月13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可概括出主要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IMF)今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由“尽管全球经济正在恢复,但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坎坷且充满不确定的过程”可概括出:全球经济恢复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由“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的GDP几乎都将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唯一的例外来自中国”可概括出:除中国外其他各经济体都将萎缩。注意字数的限制。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6、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2020年8月,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是哲学、法律、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硕士或博士。有网友评论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才”了,基层招聘高材生是浪费人才。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我们觉得基层很锻炼人;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这里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综合材料内
67、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兴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择心之所属,立利国之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作为一名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演讲的主题是“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我认为,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街道工作并非大材小用,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的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并且基层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响应国家的号召,也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其实只要青年的职业选择能够实现自己
68、的价值和幸福感,也满足国家的需求,择心之所属,也是立利国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电竞选手、AI设计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越是多元的选择,越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原则。正如伟大哲人马克思告诉我们的:“职业选择应该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价值。作家路遥曾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了解自己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很多人对高材生到基层工作有偏见,认为这是浪费人才、大材小用,他们总
69、是把高材生和名企、名校、高收入划等号,其实青年毕业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更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锻炼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另外,他们对“基层”职业的认识有失偏颇,只看到在名企、名校等工作轻松获取高收入的舒适和惬意,却看不到任何职业成功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其实,没有哪份职业是轻松的,只有内心真正地热爱,才能不惧工作中的困难,坚持到底;也只有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才能做成、做好一番事业。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人对此作出了生动的诠释。58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人扎根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在风沙肆虐的的茫
70、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同在那一年,年轻的樊锦诗深入大漠,在艰苦与孤寂中坚守半世纪,以保护敦煌为终身事业。还有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最贫困山村的秦玥飞,疫情当前不计报酬的最美逆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们自觉践行的择业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份职业中无愧于心,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愿我们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更希望青年们能够响应国家号召,去基层锻炼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做时代中的一颗星,点缀时代的天空,让更多人分享璀璨星光!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
71、求考生对材料所述现象发表看法。材料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到杭州余杭区街道工作引起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有人认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尤其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这是响应国家的号召,锻炼自己,到基层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写作任务指令非常明确,要以“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为主题,所以考生应结合青年职业选择的实际,既能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特长,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要适应国家的需要,把职业选择和社会、国家联系起来,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也做出贡献。立意:(1)大材在小岗位上也会有大用(2)转变就业观念,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3)响应国家号召,心随我动素材:
72、1.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已也过得完美。2.很多人艳羡网红,向往成为主播,其实并非源于兴趣,而只是想像李子柒“一夜成名”、如李佳琦“一夜暴富”,只需对着屏幕笑靥如花,便有打赏源源不断。还能告别秉烛的夜晚,告别如山的试卷,告别酸涩的眼和僵直的背。想当网红,不过是想避开寒窗苦读的苦与泪罢了。这种职业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
73、躁与功利。时代与祖国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职业选择,我们的奋斗与收获,也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时代的幸福增色,这是一个成就与自我成就的过程。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3.柳云南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2018年来到余杭区东湖街道工作,这个岗位是他自己选择。刚入职的时候,基于对法律法规的熟悉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柳云南在办公室工作,主要是综合性材料的撰写。考虑到其综合能力强,工作一年后,柳云南就升任街道的团工委书记。柳云南觉得,现在的工作充实而幸福,收入也符合自己的预期,如今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才能,自己很满意。“工作本来
74、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国家也号召年轻人去基层,我觉得基层很锻炼人,而且也有晋升空间,好多当年一起来的小伙伴现在都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相比外地去律所或者到大企业打拼的大学同学,柳云南觉得,自己的工作稳定,晋升渠道畅通,特别是余杭的生活、工作环境非常好,他也会向自己的学弟学妹推荐来余杭工作。结构层次:文章首先结合材料亮明观点,揭示主题择心之所属,也是立利国之业,然后指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接着引用路遥的话来说明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并反驳网友关于大材小用的错误观点,另外再指出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最后发出呼吁,号召青年们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更希望能够响应国家号召,去基层锻炼自己,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