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34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3单元 课题2 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2隋唐、宋元时期空前繁荣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迁一、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一)发达的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3土地制度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力役。4重心南移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2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中国古代农业自

2、成体系;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2)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手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而处于从属地位。(三)商业的发展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2市的发展(1)发展:唐代“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2)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

3、外,还有扬州、成都等。4对外贸易唐朝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四)经济政策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唐代商业发展的启示(1)社会安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局、和平的环境,发展经济只是空谈。(2)广开国门,加强国际贸易与国际交流。缺乏国际贸易与交流,经济的发展就会停滞与落后。(3)重视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建设。(4)完善市场制度。二、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

4、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政策(1)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2)土地出租时,多采用订立契约的形式,地租以实物为主。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三)商业的繁荣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

5、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2宋朝“市”的发展(1)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3对外贸易(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市、草市、夜市、晓市“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宋之前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

6、改变;“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晓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早晨,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1唐朝两税法(1)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2)“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宋朝的经济(1)农业: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2)商业: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

7、要财源。3经济重心南移(1)历程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南宋: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南北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1唐代“市”的变迁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与民居分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

8、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编自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命题思考唐代坊市分开,市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并且有专人管理。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2宋代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小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雇工、佣工等,除川陕山区等少数地区外,佃户与地主之间主要是契约关系,在法律上基本上是平等的。白寿彝中国通史命题思考理论上讲,宋代佣工人身是自由的,经济上是平等的,法律上是独立的,这一切为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劳动力。探究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史料唐代城市按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在市场网络体系中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在全

9、国市场体系网络中具有中心或枢纽意义的大都市,如长安、洛阳以及唐中叶以后的扬州等。第二层级是覆盖较大区域性市场的中心城市,如成都、广州、幽州等。第三层级是具有辐射、吸纳周边市场的州县治所。隋唐时期,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一大批商业都市脱颖而出,形成为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都市越来越快地进步,而西北地区的城市渐趋衰落。这种趋势的出现,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外族入侵、东南交通的开发及海外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城市经济市场体系的特点。史料主要阐述了唐朝时期我国城市

10、经济市场体系的总体特点是从各级城市向周边辐射,形成城市群。提示以各级城市为中心或枢纽,形成向下一级城镇或乡村辐射的网络体系,全国或较大区域内的商品经济是以各级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先秦至唐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探究2两宋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史料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

11、济作物(蚕桑、蔬菜、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影响。史料主要从种植面积及新作物的引进等角度阐述了两宋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提示变化: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迅速推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出现了专门从事小商品生产及经济作物的种植专业户。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1)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宋代手工业中官营手工业不断缩小,民营

12、手工业日渐扩大。(2)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宋代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由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宋代雇募制成为普遍方式。(3)国家干预逐渐减少:唐宋时期,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4)国家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唐宋时期,在专卖、对外贸易等活动中,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以唯物史观看待宋代“商业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两宋时期,铜钱在金属货币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由于商业的发展,造成对货币的巨大需

13、求,北宋时期铜钱铸行量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铜钱之外,铁钱也在很大区域内流通。北宋前期,川陕地区出现了“交子”,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南宋以后,面对日益严重的钱荒,此前使用于川陕一隅的“交子”通行于东南地区,成为南宋统治地区普遍行使的一种通货。金银特别是白银在宋代进入流通领域。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其所独具的货币职能已经在社会各方面发挥出来。南宋后期,由于钱荒和纸币的信用危机,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的情况明显增加,这为明代白银上升为主币奠定了基础。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根据材料,归纳宋代货币流通的特点。【提示】宋代货币流通的特点:“铜钱之外,铁钱也在很大区域内流通”体现了多种货币

14、在流通。“川陕地区出现了交子”体现了除传统金属货币外,还出现了纸币。“金银特别是白银在宋代进入流通领域”说明贵金属货币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宋代商业革命、商品经济发展孕育了新的社会力量(1)社会出现流动和分层原因:由于商品经济是一种富于分化的经济形式,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财富的两极分化,而这种分化则直接导致财富力量的崛起。经济力量的增强自然会要求按照新的经济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地位,这就必然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结果:“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先王之制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动摇,代之而起的是王应麟所说的“贫富贵贱,离而为四”,富、贵、贫、贱处于经常性的转化之中。随着富、贵、贫、贱的不断转化

15、及其分离,旧有的等级制度便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再也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2)富民阶层的兴起在社会流动和分层的过程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富民。富民专指那些占有大量社会财富但没有政治特权的社会群体。富民阶层兴起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营工商业致富的机会,土地买卖的盛行为其创造了占有大量土地的条件。(3)新社会力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宋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民在经济生活中取得了主导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角。有鉴于此,宋王朝一改传统的“抑兼并”政策,转而“不抑兼并”。富民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关

16、系的变化和发展。中唐以后,租佃契约关系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是当时生产关系领域重大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还原历史情境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练点1:宋代农业的发展(2020全国卷)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尝试解答_A根据材料“到福建取得占城稻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扩大到北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等可知,水稻种植区域北扩,大、小麦种

17、植区域向南方推广,这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轮种,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情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故C项错误;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推广能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练点2: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

18、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尝试解答_A“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B项;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排除D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练点3:唐朝的自耕农经济(2017全国卷)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

19、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尝试解答_A根据材料中的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户数比例最高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较为适中,适合家庭耕种,由此可知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拥有较多土地的户数占的比例并不高,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土地进行分配,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均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素养落实通过水稻种植区域北扩和大、小麦种植区域向南方推广,考查宋代农业发展,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练

20、点2发散思维选取北宋前中期,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练点3情境新颖不是直接考查唐代后期的土地制度,而是隐性考查自耕农经济注重史证对比不同土地规模和户数所占比例,对历史现象作出恰当的阐释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017全国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尝试解答_C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

21、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4历史现场南茶北运所引起的北方社会习俗的变化,暗示了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考向1隋唐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1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

22、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C南方生产力水平提高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了唐代对山林水域的开发,而不是可持续发展状态,故B项错误;由题干“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可知,南方生产力水平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人地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2(2020攀枝花高三统考)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30.4%,这表明()

23、A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B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C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D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D根据“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30.4%”可知,宋代无常产的客户在逐渐减少,有土地的自耕农进一步增加,这表明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故选D项;从宋代客户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可知,佃户并不是耕作的主力,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客户逐渐减少,与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无关,排除B项;宋代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题干反映土地所有权虽有更迭,但不频繁,排除C项。考向2唐宋时期商业的繁荣3(2020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

24、借贷的金融机构柜坊,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少则数万贯,多则数百万贯。同时,还出现了富商经营的“飞钱”,进行货币汇兑业务。材料表明,唐代后期()A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D商业流通已出现根本性变革A唐朝“柜坊”和“飞钱”是现代银行和汇票的雏形,均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以商业信用为前提,因此“柜坊”和“飞钱”的出现表明唐朝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故选A项;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坊市的变化,排除C项;“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没有改变唐朝广泛使用铜钱的现象,排除D项。4(2020张家口高三模拟)宋代,与“市”制相

25、适应的“城郭”和“乡村”的分工结构崩溃,这不但使原有城市市区面积扩大,而且还催生了新型商业城市,城市供需的中心不断向农村扩散,城市网密度进一步增加。这说明宋代()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升B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相辅相成C城乡一体化局面逐渐形成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格局的调整D材料“不但使原有城市市区面积扩大,而且还催生了新型商业城市,城市供需的中心不断向农村扩散,城市网密度进一步增加”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乡分工结构崩溃,改变了城市格局,故选D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宋代城市的发展,而不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城市供需中心向农村扩散

26、,这并不代表城乡一体化,排除C项。考向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出现社会新貌5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A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B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D材料论述了江南一些城市的发展状况,而且偏重经济,与政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扬一益二”“广州”并未体现区域分工的不同,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两宋之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扬一益二”“广州”都是强调其商品经济繁荣,故D项正确。6

27、(2020石家庄高三阶段性训练)唐代斗茶之风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由此可见,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B根据材料“唐代斗茶之风主要是茶民评比”“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宋代从皇宫到文人雅士都盛行源于民间的斗茶,这表明宋代的社会生活大众化也就是平民化的趋势加强,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斗茶之风是从民间兴起的,不能反映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