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13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20衡水名师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衡水名师原创生物专题卷专题十四 种群和群落考点47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5颗星(1-15题,31题,32题);考点48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5颗星(16-30题,33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点47 易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

2、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D.2、考点47 中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3、考点47 易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B.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C.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

3、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高4、考点47 中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B.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

4、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D.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5、考点47 易下列关于种群自然增长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上升的种群,其死亡率是下降的B.增长型的种群其自然增长率大于0C.种群自然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而增长D.由于自然增长率的改变,个体数量往往会大幅度地高于或低于K值6、考点47 易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

5、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不受人口急增的影响7、考点47 中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D.一个物种引人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8、考点47 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

6、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e点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9、考点47 易下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10、考点47 中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B.t1t2乙、丙种群数量

7、的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C.从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D.t3t4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11、考点47 中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下图的、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D.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12、考点47 难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8、 )A.若图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B.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13、考点47 易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部分实验设计思路,其中错误的是( )A.由于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用目测估计法计数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两条邻边线上的菌体C.实验不需设置单独的对照组,但多次取样检测的间隔时间应相同且适宜D.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加大稀

9、释倍数重新观察计数14、考点47 易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15、考点47 中某学生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B.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约为0C.造成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D.本实验不存

10、在对照实验,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16、考点48 易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一片草地上的跳蝻和蝗虫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螺蛳等所有生物 D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17、考点48 易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18、考点48 易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A.可以利用

11、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物危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所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19、考点48 易关于捕食作用和竞争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均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功能C.均体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内部D.均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20、考点48 易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

12、,另一种数量减少21、考点48 易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22、考点48 中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B自然界中一般不会出现图丙所示的结果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为种

13、间竞争,当一方被淘汰后不再有种间竞争关系23、考点48 易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存在捕食关系B.该淡水鱼的幼鱼和成鱼之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24、考点48 中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

14、层现象25、考点48 中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26、考点48 中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27、考点48 易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

15、富的阶段是( )A.地衣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C.苔藓阶段D.森林阶段28、考点48 中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不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C.群落中种群的数目多少或种群密度的大小称为群落的丰富度D.经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经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29、考点48 中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

16、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30、考点48 难为探究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对污染河流同侧不同距离的农田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土壤动物类群数/(种m-3)2023375058土壤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19832490A.距离污染源越远,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B.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

17、样计算土壤小动物数量及丰富度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存在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1、考点47 易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_。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点左右,原因是_。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

18、到原有的数量。请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32、考点47 中下图甲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经亚甲基蓝染色后酵母菌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种群数量从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等2.在点对应时间取酵母菌培养液,经亚甲基蓝染色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乙。图中死亡的酵母细胞为蓝色,活的酵母菌细胞为无色,该现象说明活酵母细胞的细胞膜具有_。统计酵母菌的数量时,应统计_(填“活的”或“死的”)酵母菌的数量。在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其目的是_.3.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酵母菌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

19、33、考点48 中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种群最

20、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比率则影响出生率,所以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是年龄结构,是性比率。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的性比率,D正确。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使用样方法调査某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A正确;样方法适

21、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B正确;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埴的公式:(重捕个体数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C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2捕标记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于若干粒黄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而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数,因此设置该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的操作应为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种子倒 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然后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根据“抓取的白粒数占总抓取数的比例等于50粒白种子占烧杯中总种子数的比例”可求出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

22、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即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B正确。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的保障,所以人口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环境阻力从a点开始便对种群增长产生影响,A错误;c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因此应在c点之前防治害虫,B错误;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增长速率和增长率均为0,C正确;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只有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也天敌等条件下才会呈“J”型增长,D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

23、A解析:e点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0,为保护鱼类资源, 捕捞的最佳时机应在c点和e点之间,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c点, 此时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恢复。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b点之前,此时蝗虫数量少,增长速率小,易控制。环境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条件适宜,环境容纳量会增大,反之会减小。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减少至一定水平,故桑毛虫环境容纳量变小;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增长率最大;c点时暴猎蝽数量达到最多,限制其数增长的因素主要是食物;由图中桑毛虫和暴猎蝽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知,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

24、系。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t1t2乙、丙两种群呈现此消彼长的数量关系,且t2后乙种群数量增加,丙种群数量减少直至消失,则两者应为竞争关系,A错误; t1t2乙、丙种群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B正确;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在化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是变化的,C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 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环境会影响环境容纳量,所以当环境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故A正确。a点后数量上升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时种群数量下降,说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故B正确。比较、和,的环境容纳量最大,说明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

25、度较轻,故C正确。当曲线III趋近零时,即面临濒危,对该动物应采取易地保护,而不是就地保护,故D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图中a点之前种群环境容纳量为K1,a点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大景增加却使环境容纳虽降低,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A正确;图中b点后的变化是环境容纳量增大,则其有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B正确;图中c点后种群数量减少,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图中种群个体数量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D正确。 1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A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最时,

26、应统计方格内和两条邻边线上的菌体,B正确;本实验构成自身前后对照,所以不必另设对照组,伹多次取样检测的间隔时间应相同且适宜,C正确;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说明溶液浓度过高,应当增加稀释倍数,D正确。 1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在该实验中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灭菌;培养酵母菌时,需要提供氧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繁殖个体; 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实验误差;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且难以数清,需要稀释一定的倍数,然后计数。 1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若酵母菌密度过大,则不易计数,因此计数前,通常需要

27、将样液按一定比例稀释,A正确; 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约为0,B正确; 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D错误。 1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1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一个种群只表示一个物种,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只能表示种群的大小,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中的什么基因工程与题目无关。线虫与昆虫是寄生与宿主的关系,非天敌关系本句话说明的是一种寄生关系,即昆虫病原体和线虫存在一种类似寄生关系。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28、 1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种间关系的有关内容。捕食作用和竞争作用的存在,避免了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制造空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捕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功能,但竞争作用没有;捕食作用和竞争作用为种间关系,二者不只体现在生产者、消费者内部,也体现在生物群落的不同层次。 2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为捕食,A错。细菌利用培养基的营养物质为腐生,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体内, C错。两种绿藻在同一个培养瓶争夺阳光、水、空气等生存资源,为种间竞争,D正确。菜粉蝶幼虫以叶为食,蜜蜂以花蜜为食,不存在种间竞争

29、,B错。 2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间作农作物乙后,害虫A的爆发受到抑制,说明新的种间关系、新的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不利,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项解释合理;乙是农作物,与害虫A之间不可能存在竞争关系,D项解释不合理。 2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 2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幼鱼与浮游动物也具有竞争关系,A错误;该种鱼的幼鱼和成鱼属于同种生物,而竞争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B错误;该种鱼的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捕食关系能调节生物的数域,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 24答案及

30、解析:答案:A解析: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正确;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无分层现象,D正确。 2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错误;群落中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D错误。 2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

31、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结构是群落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种形式,A正确;决定植物垂直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还有温度和湿度等,B正确;种植玉米时, 因玉米之间争夺阳光、水肥等,所以要合理密植,C错误;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农业生产上要合理搭配种植的棺物品种,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D正确。 2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2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可见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依然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C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

32、替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D 错误。 2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还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 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3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距离污染河流越远,污染程度越低,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A正确;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土壤小动物数量及丰富度,B正确;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存在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距离污染河流越近,农田土壤动物的种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少,说明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

33、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 31答案及解析:答案:1.cd; 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不是,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K值往往会发生改变;2.b;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3.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如将食物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解析:1.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内斗争最激烈,即题图cd 段,因为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K值为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K值往往会发也改变。2.种群数量在K/2时,即b点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

34、线中的b点左右,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3.增加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容纳量降 低,可达到灭鼠的目的。 32答案及解析:答案:1.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2.选择透过性; 活的;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3.酵母菌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解析:1.酵母菌生活环境的恶化是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葡萄糖的消耗、酒精含量的上升和的逐渐下降等。2.亚甲基蓝染液不能通过具有活性的细胞膜,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亚甲基蓝染液可以进入细胞内,故死亡的细胞可以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为

35、无色。统计酵母菌的数量时,应统计活的酵母菌。在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试管,目的是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减少误差。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培养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酵母菌刚接种到培养液中,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33答案及解析:答案: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 S3解析:1.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如火烧后的森林恢复的演替、农田弃耕后恢复种植的演替、池塘干涸后恢复蓄水的演替,与相比,对光的利用更加充分,阳光是植物分层现象的决定因素,所以应该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2.从图中可知,火烧十五年后,草本灌木的丰富度呈现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而乔木呈现缓慢增长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在两者竞争过程中,乔木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获得的光照阻碍了草本灌木丰富度增长。3.针叶林的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如果想要促进氮磷循环,则需要选择补栽氮磷分解速率比针叶树快的阔叶树进行种植。4.选取调查乔木的最小样方面积应该选择求得的物种数保持稳定之后的最小样方面积,从图上可知,当样方面积在以上时物种数保持不变,所以面积为S3是最合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