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090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揭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调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

2、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面对新

3、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从来都不是冰冷的过去,相反,我们一直生活在历史进程中。今天的现实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同时又是通向未来的起点。缺乏历史关怀、历史自觉的民族,不可能拥有远大的未来。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历史道路的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 材料二: 学

4、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相融合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例如,近年来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都是多学科相融合而向前推进的。这些重大研究课题的推进和突破也带来了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并对融合发展作出机构、体制机制上的安排,有利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事实上,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与对材料的融会贯通、对问题的融会贯通是紧密

5、相关的。为此,首先要加强材料与问题的融会贯通。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涉及不同学科的材料与问题,既要在整理材料上做到融会贯通,也要在思考问题时把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还要把问题与材料融为一体,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要想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必须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使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真正科学的理论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反映,是思维逻辑与历史进程的高度统一。 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立时代之潮

6、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摘编自王震中以融合发展推动史学创新) 材料三: 从学科上看,汉语言文字研究纵向分成了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近年又有人分出“当代汉语”;横向分成了汉字、语音、语法、词汇、方言等。这样的学科分类自有产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但从学术研究来看,研究者如果仅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学科整体发展而言弊端颇多。事实上,做好汉语言文字研究,要突破学科过于细分的制约。中国古代学术研究讲求贯通,“文史哲”不分家,因为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左传为例,我们很难区分它是史学著作、哲学著作还是文学著作,因为它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先秦的哲学思想,又是优美的文学

7、作品,还是十分重要的汉语研究材料。突破界限、融合发展应成为汉语言文字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从大的方面说,不论是历史、哲学、文学还是语言文字,都是对同一文献材料的研究,而这同一文献本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彼此依存的;从小的方面说,无论是汉语还是汉字,都是有限的要素依据一定的结构规则构成的,是有着内在严密逻辑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把某个方面、某类要素孤立成单一对象进行研究,难以对其有深层次的认识,更不可能做到全面把握。因而,推动汉语言文字研究向纵深发展,需要广大研究者在深耕自己核。研究领域的前提下,致力于实现学科内部纵横的贯通和相邻学科

8、的贯通。只有以贯通的方法推进汉语言文字研究,才能催生更多学术增长点。 (摘编自王贵元努力开创汉语言文字研究新局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先秦是其创生期,秦汉至宋元时期“大一统”的价值追求逐渐形成并成为主线。 B中华文化生命力顽强,即使在历史的变革中也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在古老中焕发新生,不断发展。 C研究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有整体的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讲求逻辑的准确,综合使用各种研究方法。 D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基于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我们摒弃了“细分学科”的做法,从而提升了研究的纵深程度。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9、(3分) A如果离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世代的沿袭,中华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B历史从来都不只是对过去的回顾,只有自觉地关怀历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C 基于学问本身就是知识的系统化,我们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就要注重学科的融合。 D在史学的创新过程中,尊重历史是前提,正确运用逻辑方法是路径,两者缺一不可。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进行汉语言文字的研究,需要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作为支撑,我们要学习一些训诂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古代哲学等学科知识。 B在对唐诗进行研究时,我们需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并从诗歌的构思、遣词、技法等各方面切

10、人,方能把握其中的奥妙。 C 在语文课堂开展史记整本书阅读时,老师整合各类史料及相关文学评论,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让学生在“史中学”、在“文中学”。 D费孝通先生在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文献研究之后,又结合自身扎实的学术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学术著作乡土中国。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

11、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蒙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我在一个大雾的早

12、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像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夜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

13、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一一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固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衫,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

14、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不得不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肩而过,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

15、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还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选自铁凝文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两段描写了冀中乡村与城市的雾景,既展现了两种不同的雾景的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两种雾不一样的感觉。 B作者用“驾”字来形容自己在雾中行走时的状态,与在雾中“不知所措”的人们相比,显得轻松而无拘

16、束,真爽快。 C“我”在雾中“得意忘形”地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在稀奇古怪的走姿中,忘记了训诫,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D雾中的姑娘也在“踉跄”中行走,作者与她就像是镜子内外的影像,两人都仿佛从对方看到了自己,心照不宣地走开。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段,作者观察细致,运用比拟,生动展现了大雾让城市运转忽然改变的场景,为“我”的“得意忘形”埋下伏笔。 B文章第段,作者以一句“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为总起,在自己走出的各种不同步态中,展示了一个与平日不同的自己。 C文章以雾作为主线,描写了自然界中各式各样的雾,又着眼于人物在雾中的想象和心情,感性的描绘中,也充

17、满理性的光辉。 D文章在具体的生活中捕捉细节的同时,也在探寻着人生的意义:“我”与“你”都要大胆地将自己本真的状态无拘束地显露。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 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9、文章主要叙写“我”在大雾中的“得意忘形”,为什么却以“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

18、第,拜议郎。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迭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

19、泣血叩头于太守,望太守为之请。太守不忍,为请之,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卒。明年,天下平定,玄弟庆以状诣阙自陈。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时,亦有犍为费贻,不肯仕述,乃漆身为厉,阳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述破后,仕至舍浦太守。瑛善说易,以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 注犍为:古地名,今四川乐山市附近。费贻:人名,汉仪名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

20、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C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指交通工具;公车,一般是指为去京应试的人服务的皇家交通工具,文中的“公车”是指官署。 B玺,印章,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是皇帝的象征。文中的“玺书”,是指盖了皇帝印章的文书。 C卒,本义是结束、完结;古文中,常用于诸侯、大夫的死。文中的“卒”,就是指人物去世了。 D阙,古代建筑,一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文中的“阙”代指朝廷大殿,人物到达的地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21、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谯玄自幼好学,厚道淳朴。汉成帝时被州里推荐到官署任职,表现优异而被提拔升职;后因直言天灾的异象不被接受,而仕途受阻。 B谯玄通晓政务,善于理事。平帝时与各位大臣巡察地方,合理使用奖惩;在王莽夺位,国家混乱之际,能及时应变,化险为夷。 C谯玄意志顽强,执着笃定。面对公孙述使者的劝诫,他丝毫不动摇,以先贤为榜样,宁喝毒药也不屈服,最终隐居乡间终老。 D谯玄重视修身,特立独行。在世间战乱不止之时,依然教导后辈学习经史,为了不仕伪朝,装疯假病进行逃避,保自己的名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

22、4分) (2)光武美之,策诏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还玄家钱。(4分) 14、谯玄能在公孙述时期终老乡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 - 16题。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景常晏:指天晚。劬:劳苦。膏泽:滋养土壤的雨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一、二句就写出了一幅春雨之下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田野之景。 B惊

23、蛰时令正是春耕之际,农家起早摸黑劳作的身影出现在田野上、菜园里、山涧边。 C“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的大意是农人勤劳朴实,辛苦劳作不觉苦,春雨润禾便喜上眉梢。 D诗歌最后,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百姓背负沉重的徭役,批判了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16、近代著名学者王文濡认为本诗最后两句“结束入神”,请结合整首诗歌,谈谈诗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苟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变得如同圆规所画一般,所以对于君子来说,想要智慧明达、行为无错,就一定要“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4、上阕“ ”一句包含时间、人 物、地点,表明了全词抒写对象;下阕词人感叹人生犹如一场梦,只能“ ”。(3)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 , ”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0题。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

25、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

26、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伴响。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B今晚若是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C“呀”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 D芒种前后,几乎昼夜都能听到那洪亮又有点凄凉的叫声“布谷布谷”。19、比喻具有生动性。请据此对文中

27、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捏着鼻子低着头潜入水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近日,国家邮政局在官网宣布,截止11月16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700亿件,实现了近三个月来快递业务量从600亿件到500亿件,再到700亿件的“三连跳”。今年前十个月,邮政行业业务总规模达到16 336.4亿元,增长28.4;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了2019年全年规模(635.2亿件)。之所以这次再创新高主要因为得益于双11促销。据统计,11月1

28、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75亿件,同比增长26.16%。根据预测,2020年全年快递业务量有望超过800亿件。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5分) 2020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召开的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近36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近3万平方米;41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101场配套活动集中举办;近40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意向成交额达726亿美元;3 000多名境内外记者报名采访。本届进博会

29、,还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推广,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举办一次“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展会的目标。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战国时期,蔺相如为赵国屡立功勋,官职高于廉颇将军。廉颇不服,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回避忍让,最终感动廉颇,在廉颇负荆请罪之后,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太和睦。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问询谁能接替萧何担任相国,萧何举荐了曹参。曹参担任相国后,沿用萧何当年制定的法令和律例治理国家,使社会趋向稳定。 唐代文坛上,白居易和元稹均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两人志趣相投、正义敢

30、言,在共患难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为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写下的大量诗篇,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精品。 中华历史长河中群英荟萃,熠熠生辉。上述材料中的历史人物,你对谁感触最深?请你选择其中两位人物,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文学社举办的“中华群杰”读书会上与同学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揭阳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中三年第二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D“摒弃了细分学科的做法”不对。针对“细分学科”,文中只是提

31、到“对学科整体发展而言弊端颇多”“要突破学科过于细分的制约”,并没有摒弃“细分学科”的做法。2、B A项,假设推理不当。文本并没有在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动力之问进行判断不构成推理的条件。C项,前提条件不当。文本说的是“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并不是“学问本身就是知识的系统化”。D项,曲解文意。文本并无“尊重历史是前提,正确运用逻辑方法是路径”的表述。3、B材料三的观点是:学科研究需要有整体的视野,突破学科界限。B项提及的唐诗研究的情况,是从唐诗自身的要素入手,并不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因此无法支撑材料三的观点。4、【答案】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融合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这一观点,再举例

32、论述与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做法,层次分明,论证有度。 论证方法多样:使用了举例论证、说理论证、因果论证的方法,论证有逻辑,有说服力。 论证语言严谨、有气势:限制性副词的使用、关联词的使用,使论证严谨;排比句的使用,使语言有气势,让人印象深刻。 【4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5、【答案】在思想认识上,要理清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树立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要强调学科融合,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行动上,要大胆实践,努力开拓。 【6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得满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C原文说的是“终于感动了我自己”,作者在稀奇古

33、怪的走姿中并没有寻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而是一种自我的释放,找到了真正的自己。7、C文章并没有描写“自然界中各式各样的雾”,只是描写了雾给物与人带来的影响。8、【答案】句中“正确”一词可理解为常规、常态的生活。这句话写出了“我”在大雾散去后,又恢复了常态,像往常一样行走、生活、工作。这里的“正确”加了引号,有着不一样的意思,表示作者平日里“走有走相”是正确的状态,却不是真实的自我表现。雾散去后,“我”的转变表现出了雾中与雾后两种生命的状态雾中的“我”是释放的、自由的,雾后的“我”是规矩的、常态的。 【4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9、【答案】形式上,题目以第二人称吸引读者,增

34、强对话交流的感觉,有利于让读者进入“我”的体验情境,感受“我”释放天性后的自在无拘。内容上,“你”是“我”在雾中遇见的忘形姑娘,作者以此表达了姑娘与“我”在雾的掩饰下,都进入了一种释放的状态,此时的“我”与“你”都是一样的人。“你”可以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可在雾中(在掩饰之下生活)的人,作者以此表达希望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冲破生活束缚,打破心灵枷锁,追求生命本真的愿景。 【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举”,意为推举,后面应接宾语“玄”,在“玄”字后断句;“分行天下”一句中,“天下”作“分行”(分别出

35、行)的宾语,应在“天下”后断句。11、C卒,古文中一般用于表示大夫的死,表示诸侯之死用“薨”。12、D“装疯假病”的不是谯玄,是费贻。13、【答案】(1)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 【“著”“诚”备1分,表述合理给2分】 (2)光武帝很赞赏谯玄,下令当地的郡县用猪、羊二牲祭祀他,又下令当地官府归还谯玄家的钱财。 【“美”“中牢”各1分,表述合理给2分】14、【答案】自身信念坚定,初衷不改:儿子泣血求情于太守;太守替他求情。 【3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谯玄,字君黄,是巴郡阆中人氏。年轻的时候就很好学,能够讲解易经

36、春秋。在州郡做官。成帝永始二年,国家遭遇日食的灾祸,于是成帝下令各州推荐厚道淳朴而又谦逊礼让、有品行有道义的人。州里推荐了谯玄,(谯玄)到官署去,考核成绩优异,被授予议郎的官职。 当时国家多次发生自然灾害,谯玄经常坦率地陈述其中的异变。但他的意见却不被成帝理解接纳,所以谯玄长久地滞留在郎官的位置上没有升迁。后来调任太常丞,他以为弟弟服丧作为借口辞掉官职。平帝元始元年,又出现日食现象,平帝又下令让公卿大夫们推荐厚道淳朴、敢于直言的人出来做官。大鸿胪左成推荐谯玄到官署去考核,(谯玄)再次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后升为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要选拔八个通晓政治事务又能宣扬教化、教育百姓的官员。当时大家

37、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担任御史大夫,手持节杖,与太仆王恽等人分别出行各地,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就专门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已经篡居帝王之位,于是谯玄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改换姓名,从小路逃回家中,趁机隐匿起来。后来公孙述在四川自封为王,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就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谯玄,说如果谯玄还不肯出来做官,就赐给他毒药。太守于是亲自捧着文书到谯玄的家里,说:“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谯玄仰头向天长叹说:“唐尧是圣明的君主,许由还是把做官当作耻辱:周朝的武王最为贤德,伯夷为了不做官

38、宁愿挨饿。他们都是那样的人啊,我也是那样的人啊。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于是接受了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得眼中流出了血,对太守叩着头,希望他为父亲求情。太守于心不忍,替他向公孙述求情,公孙述听了之后答应了。谯玄从此在乡间隐居,终老在公孙述统治时期。当时战乱不断,没有人去学习,唯独谯玄教导各子侄勤奋学习经史文章。建武十一年,谯玄去世。第二年,国家战乱平定,谯玄的弟弟谯庆写下状书到大殿上亲自述说谯玄的事迹。光武帝很赞赏谯玄,下令当地的郡县用猪、羊二牲祭祀他,又下令当地官府归还谯玄家的钱财。在公孙述当权时,也还有犍为郡的费贻不肯出来替公孙述做官,就在身上涂漆装作恶疮,假

39、装发狂来逃避,躲藏在山中水草地十多年。公孙述被打败后,他出来做官,官至合浦太守。谯瑛善于解说易经,凭借教授易经而使祖上显赫,官至北宫卫士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本项中“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不对,应该是“诗人看到农家粮仓没有余粮”:“批判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不准确,诗歌的最后,作者是以观作结,“方惭”一词,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16、【答案】诗人先通过观察田间农民劳作,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农民劳作的辛苦。接着将农人终年劳作与家无余粮、生活饥贫作对比,进而揭示了其中的原因:赋税徭役的繁重。同时,又将耕种者和食禄者作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诗歌

40、最后两句,作者进行了自省,身为朝廷官员不从事耕种,俸禄却来自百姓,心中顿感惭愧,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6分。描写内容,2分;对比手法分析,2分;自我反思,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答案】(l)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三国周郎赤壁 一尊还酹江月 (3)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D原文两个双引号均是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引号内的词为拟声词。A项是特殊称谓;B项是表示引用;C项是表示人们的感叹语气:D项为拟声词。19、【答案】本句把小青蛙的黑黄肤色比作穿着的黑黄条纹套衫,十分生动、形象。能

41、突出色彩,画面感强,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同时,与下文小青蛙的一系列动作相呼应,更突出了小青蛙的灵动。 【4分。点出比喻的本体与喻体,1分;分析效果,2分;呼应,1分】20、【答案】强调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捏着”“低着”上,强调入水前的状态:原句的重点落在“一捏”“一低”上,强调入水前的连贯动作。 表达效果不同:改句主要表达的是潜入水底这个结果,原句则侧重展现孩子们灵活熟练的游泳技能。 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是较为普通的平铺直叙;原句通过“一捏”“一低”动作的连续使用,更加口语化,活泼风趣,与全文的风格更和谐。 【4分。答对l点得2分,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21、【答案】(1)修改为“截至11月1

42、6日”。 (2)修改为“实现了近三个月来快递业务量从500亿件到600亿件,再到700亿件的三连跳”。 (3)修改为“快递业务量达到了2019年全年规模(635.2亿件)”。 (4)修改为“这次再创新高主要得益于双11促销”。 【“截止”后面不能接宾语,需要换成“截至”;“三连跳”要看数字排序,原文不合逻辑:“完成”和“规模”搭配不当,且括号的内容注释、说明的对象是“2019全年规模”:“因为”和“得益于”语义重复】22、【答案】2020年11月5日至10日,中国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本次进博会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具有规模大、成交量大、线上线下结合的特点,实现了预期目标。 【5分,每小点1分。超字数扣1分】四、写作(60分)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