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059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五)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0绵阳三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B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C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C面对英军入侵,林则徐主张坚决抵抗,琦善主张停战和谈,两人的政治立场直接影响对英军瘟疫的奏报,故选C项;“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政治决策,“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A项;林则徐与琦善的奏报都有一定的主观性,无法推知谁的报道更为客观,排除B项;林则徐与琦善都是清政府官员,无法推知英军是否掩盖瘟疫的真实伤亡状况,排除D项。2(2020龙岩模拟)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嬗变B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C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A材料中清康熙时中国独立制定关税税则,掌握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关税

3、主权的嬗变,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清政府丧失关税自主权,但没有体现英国商人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关税主权的变化,而非自身管理的问题,排除C项;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侵略战争,排除D项。3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这反映了清政府()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积极维护国家主权C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C无意派遣驻外大使说明清政府没有以平等观念对待外国,这反映了清政府仍坚持传统夷夏观念,故选C项;“开始”说法欠妥,排除A项;对外派遣大使是国家维护主权的有力举措,清政府无意于此不能说

4、明其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排除B项;“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说明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D项。4鸦片战争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五,比以往的自主关税略高,他们认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南京条约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自给自足的经济发挥优势D清政府积极维护关税主权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官员“协定后的关税税率比以往的自主关税略高”是外交的成功,但是他们不知道“协定后的关税”相比较“自主关税”而言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这说明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故选B项;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排除A项;题

5、干所述现象是清政府的关税问题,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关,排除C项;题干现象表明清政府不重视国家的关税自主权,而不是积极维护关税主权,排除D项。5(2020德阳一模)1843年起,英国指派港督管治香港,同时港督兼任在华贸易总监和全权大臣。1859年后,英国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职务,港督专司总督一职。英国进行上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香港人民抗英运动高涨B列强侵华格局发生变化C中英形成暂时和好局面D英国扩大对华侵略需要D根据材料“1843年起”“港督兼任在华贸易总监和全权大臣”“1859年后,英国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职务”可知,港督不再担任在华贸易总监,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这是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故选D

6、项;根据材料“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职务”可知,港督的调整主要与对华贸易有关,排除A项;中日甲午战争前,侵华国家主要以英国为主,排除B项;根据材料“1859年后”可知,当时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C项。6(2020运城二模)1894年黄海大战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名称火炮/门鱼雷发射管/架总排水量/吨总兵力/人平均航速/节北洋水师19555632 1002 12610.2日本联合舰队26856840 8403 91614.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 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C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 D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D材料表格展示了中日海军力量对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军事实

7、力的对比,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没有反映日本的综合国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海军力量,并未体现清朝政治制度是否腐败,排除B项;表格仅体现了黄海大战前中日双方海军实力的对比,无法体现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C项。7(2020深圳二模)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栗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C由材料“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

8、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日本积极构建自身文明形象和清政府的野蛮形象,把自己标榜为文明和进步的国家,把清政府描述为腐朽落后的国家,迎合西方的文明思维,注重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故选C项;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驻美国公使发表的文章,并未提及西方列强的态度,排除B项;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资源,侵略中国,排除D项。8(2020莆田质检)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额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

9、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A根据材料“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受制于中央,故选A项;根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排除B项;清末新政此时还未开始,排除C项;“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没有将材料内容完全反映出来,排除D项。9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A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B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D由表格中出身新式学堂的驻外公使人数增长较多可知,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故选D项;从表格中只

10、能看出新式人才成为外交官群体的主要来源,但无法看出其他官吏的来源,排除A项;半殖民地化程度与外国的侵略有关,材料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B项;“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与材料无关,且晚清时期并未完全摆脱这一观念,排除C项。10(2020永州二模)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114名,还有15名画师、摄影师连篇累牍地报道战争的进展状况、战斗经过、双方死伤人数、俘获战利品、俘虏处置及战地情形等,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有17名西方记者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而清政府则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一差异突出反映了()A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C日本借机宣扬军国

11、主义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材料中日本对待战地报道积极开放,而中国则很保守,说明两国对新闻通讯的态度差异巨大,而新闻通讯是西方近代化的产物,反映了两国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故选B项;“发动战争蓄谋已久”是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准备体现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日本记者宣传的内容,无法看出其借机宣传军国主义,排除C项;战争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舆论宣传并不能左右战争进程,排除D项。11(2020阳泉一模)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A汉人督抚

12、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冲击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D根据材料“已革端郡王载漪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这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与材料中“拳匪”不符,排除A项;“皇族内阁”组建后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排除B项;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惩办反帝官员”不符,排除C项。12蒋廷黻先生说:“我们近代对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西人近代对付我们不外

13、学我们疏通衙门的秘诀,且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中西方的这些做法()A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化 B淡化了近代中国的屈辱C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 D阻碍了西方的侵略步伐C材料中中国“采用西洋枪炮及雇用西洋的军人”和西方“雇用汉人替他们跑衙门”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西方人雇佣汉人解决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关系问题,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屈辱主要体现在西方人在中国的特权对我国各类主权的侵害,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西方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手段灵活,而非受到阻碍,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

14、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教士们进入中国后,常常游历四方,到处传教,因而对中国有了比较切实的认识。他们根据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写下的札记、日记、书信等,在欧洲人眼前展开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大大开阔了欧洲了解东方的视野。利玛窦留下的关于中国的札记,内容包括了当时明朝中国的各方面情况,以及耶稣会自沙勿略以来在华传教的过程。1614年,比利时籍耶稣会金尼阁将这部札记带回欧洲,并将它由意大利文译成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国奥斯堡出版。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二1900年,基督教在华北广泛地受到攻击,然后攻击者被一次多国的外国入侵所镇压,在这一转折期以后,传教运动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具有良机的

15、新时代。通过1860年中法天津条约中的一个花招取得的“在所有的省租地和购地”的权利,可以越来越频繁地加以利用,以便在限制其他外国人的远离条约港口的地方建立布道站。如下表(1919年新教各教派的相对力量;显示主要教派的力量而不考虑它们来自何国):项目团体传教士人数站圣餐者医院圣公会46357919 11439浸礼会95886844 36731公理会43453425 81632路德会1859011632 20923监理会89468374 00463长老会121 0809679 19992中国内地布道会1296024650 54117其他631 49231520 60329合计1306 6361 0

16、37345 853326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经历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列强在华传教的主要特点,并就此进行简要评价。(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经历”,根据材料一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中西交流、中国地位、列强侵略等角度总结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表格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评价”,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经历:周游中国四方;实地考察中国各地文化;到各地传教;撰写游历札记。影响: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推动中华文

17、化在欧洲的传播;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欧洲列强侵华。(2)特点:教派众多;涉及多个领域;欧洲国家在华传教占主导;传教与侵略相结合。评价:传教士在客观上扮演了西方文明的使者,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列强大规模侵华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教派增多的主要因素;外国传教士在传教中进行文化渗透,遭到中国民众的强烈抵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香港岛(3)中国赔偿2 100万银元(4)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为5%(1)英国公

18、使得进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4)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1)英国可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表格可知,在这三个条约中,中国所丧失的主权越来越多,如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

19、、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在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等;在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英国获得了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据此可以得出其主题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在论述时,要结合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如有必要,可以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进行补充。答案示例一:信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丧失;经由中英烟台条约,英国获取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信息:英国侵略导致中国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放沿海五处港口;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开放十一处口岸;经由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又被迫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