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01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遂宁市卓同教育高中部(安居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遂宁卓同教育高中部2016年上期期末校考高2015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

2、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

3、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

4、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5、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

6、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契诃夫不

7、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二、古代文言及现代诗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

8、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

9、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

10、选自宋史苏轼传)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

11、,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D. 春秋 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

12、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5分)_(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1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5分)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11分) 梅花绝句 陆游 见 梅 何应龙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8.请指出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_9.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空1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诗句“_ _, ”表现了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献身而不后悔的意志。(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

14、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以下两句来批评:“_ _,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 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1)(4)题目。纵火者(美)伯纳德杰克逊(1)弗赖伊大厦共有十层楼。里面曾有许多气派的办公室,现在却人去楼空了。那些野蛮的汪达尔人不但往大厦的窗户里投石头,还用油漆在墙上乱喷乱涂。这两年来,弗赖伊先生,这座大厦的所有者,一直在设法卖掉它。但却没人愿买。(2)不久,弗赖伊先生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希拉。一周后,他们两个面对面地坐在他的办

15、公室里。(3)“纵火是一件危险的事,弗赖伊先生,”希拉告诉他,“它要靠一些你从学校中无法学到的技能来完成。”(4)“是的,我明白。”弗赖伊先生回答。他过分紧张地吞咽着空气。(5)“它的费用也很高。”希拉说着,用手指轻轻拍拍她的钱袋。(6)弗赖伊先生把一个手提包从桌子上直接朝她推过去。“这里是我们说好的数,”他说,“你什么时候动手?”(7)“今晚,”希拉一面回答,一面数钱,“你不会觉得太迟吧?”(8)“今晚很合适,”弗赖伊先生回答,“我急需那笔保险金。”(9)当晚11点,希拉开始沿着弗赖伊大厦里的一条狭窄走廊摸索着前行。找到能把自己引到地下室的楼梯后,她继续往下走。在那里,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她发

16、现了她需要的东西。她在保险盒附近的一大堆垃圾里埋过一个炸药包。当炸药爆炸时,那些垃圾会首先起火。火灾调查员们将把电线短路当作这次火灾的起因。(10)希拉把点火定时器调到十分钟那里,然后离开了大厦。多数纵火者都会立即从纵火现场逃离,希拉却不。她喜欢待在附近,看她的工作完成得如何。她停留的时间从不超过几分钟确信自己能挣到那笔钱后就走。(11)希拉慢慢地走向街对面,坐进她的车里。她假装正在等人。大街的另一头,一群观众正从电影院里走出来。没人觉得一个坐在车里的年轻女人有什么不寻常。(12)希拉听到了微弱的爆炸声。她希望别人都听不到。几分钟内,浓烟从几扇前门的底下钻了出来。火势迅速增强,烟雾开始从第二、

17、三层窗户里往外冒。这时,希拉听到了警笛声。四辆救火车停到大厦前面。火苗蹿得更高,烟雾也越来越浓。连消防队员也不能接近这座大厦。人群开始聚集过来。几个人坐在她汽车的引擎盖上观望。(13)“对不起,女士,你只能离开这里,”一名消防队员从街对面走过来说,“更多的救火车正在往这里开。到时候我们将要用这个地方停车。”说完,他转过身,对身后的消防队员们喊着命令。整座大厦都在冒烟。(14)希拉已经看得够多了。她发动汽车,慢慢地沿着路边往前开。开到一个角落时,她从后视镜中最后望了一眼。街上塞满了救火车。更多的救火车还在远处尖叫。希拉微笑了。每件事都像计划的那样完美。(15)她缓缓地往家的方向驶去。(16)“现

18、在我可以想想该怎么花那五万美元了,”她想,“可能会有一个悠长的假期我听说,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夏威夷是个不错的地方。是的,夏威夷听起来就像那种地方”(17)当车开到她家附近时,她觉得好像出什么事了。她发现街上站着一些人,正在对什么东西指指点点。希拉放慢车速,眯着眼往大街的下方看。在这个晴爽的夜,火光以一种可怕的光焰把附近地区映得一片通明。(18)希拉把车停在路边,从车里走出来。在她的前方,那座被火舌吞没的房子就是她的家!当屋顶被烧毁时,她能听到木头的噼啪声。(19)希拉的邻居卢卡斯先生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根园艺胶管。一股涓细的水流消失在火苗之中。(20)“抱歉,希拉,”他说,“我很想浇灭它。可

19、火势却越来越猛。这样一所小房子根本挡不住这么大的火。”(21)希拉想着所有正在冒烟的家具和衣服。她也想到了别的。弗赖伊先生付给她的酬金就在那所房子里。五万美元正在被已经卷上屋顶的火焰吞噬!(22)“救火车在哪儿?”她疯狂地大叫起来,“没人给消防部门打电话吗?”(23)“我给他们打了,”卢卡斯先生回答。“但所有的救火车都去对付布雷迪街的大火了。你没听说?弗赖伊大厦起火了!”【注】汪达尔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五世纪入侵高卢和西班牙,455年占领罗马并大肆破坏掠夺。后来,人们用“汪达尔人”这个词指代那些恶意破坏他人财产或艺术品的人。(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20、A. 弗赖伊大厦人去楼空,被人恣意破坏,也一直卖不出去;更有弗赖伊以策划纵火案来牟取私利:这暗示了他是一个唯利是图、阴险狡诈、不得人缘的人。B.文章第四段弗赖伊听说纵火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后,显得非常紧张,是因为他清楚纵火毕竟是违法事件,良心感到不安。C.炸药按时爆炸,火灾制造成功,火灾调查员把电线短路当作火灾的起因,以致希拉微笑了,每件事都像计划的那样完美。D.小说以策划弗赖伊大厦纵火开始,以因救弗赖伊大厦火灾而未能顾及希拉家火灾结束,作者巧妙地将两起火灾联系起来,结局突兀而自然,令人深思。E. 希拉对纵火一事信心满满,但没有想到自家却被同时纵火,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善恶有报的观点。(

21、2)小说结尾惊奇地出现希拉家火灾,作者是如何巧妙地使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6分)_(3)文章第段多处描写了弗赖伊大厦火灾时的火势,这个场面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_(4)无巧不成书,希拉在纵火的同时,自家的房子也被焚。请就该起纵火案的纵火者、作案动机、作案时间及作案经过等,谈谈你的看法。(8分)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1)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

22、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2)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3)

23、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剌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4)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5)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号为楚。公元40

24、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6)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7)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

25、批准,再回家种地。(8)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9)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10)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11)幸甚啊,幸甚!归去来!(12)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

2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13)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14)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15)丰收的年头,陶渊明

27、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16)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桃花源记中:“

2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7)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18)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漫着花香的所在,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桃花源自此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陶渊明是世家出身,其先祖曾经建立的丰功伟绩激励着他,他曾写诗回忆自己那时欢乐的生活和远大的志向。B陶渊明几次出仕,

29、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因为无法解决生计问题,之后又投奔刘裕,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C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以明确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全文,思路清晰;叙述中夹杂着作者的评述,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D. 陶渊明辞官归乡,是他人生的分水岭。他结束了多年的仕宦生涯,更名为“潜”,结交佛道隐士,开始了寄情自然的田园生活。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虽然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甚至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但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感到自由和快乐。(2)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_ (3)本文多处引用陶渊明和他人的诗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 (4)陶渊明归隐后有精神的

30、抑郁,也有生活的艰难,为什么作者却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幸甚啊,幸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_ 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猴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组把众多网友希望六小龄童再上春晚的合理建议 ,最终也没有给他登台表演的机会。 某些官员不靠实干,而靠行贿等手段谋取官职,以为这是 ,但最终在中央“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中受到了惩处。 面对被贬黄州的人生打击,苏轼没有像屈原一样投汨罗江而死,而是 ,一如既往地乐观开朗,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A置之不理 终南捷径 随遇而安B束之高阁 独辟蹊径 随遇而安C束之高阁 终

31、南捷径 安之若素D置之不理 独辟蹊径 安之若素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岁月留声不留人,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在猴年春节又经历了一轮传唱,这首歌的词作者著名艺术家、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却悄然离世。B郑州豫剧名家王宽成功入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使郑州成为一个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城市。C春节期间,网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D电视剧芈月传4亿的版权费投入在开播之前已收回,该剧可以说创下了令人咋舌的骄人业绩。现在,芈月传的衍生品及广告收入估计已超过5

32、亿多元。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春节延续至今的各种风俗,赋予了这个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万种风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 ,海外华人更是通过对传统习俗的呵护,凸显自己的文化身份,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认同。A也在世界各地撒播了带有浓郁中国味儿的春节习俗B带有浓郁中国味儿的春节习俗也随之播撒到世界各地C播撒到世界各地的春节习俗也带有浓郁的中国味儿D春节习俗不但随之播撒到世界各地,而且还带着浓郁的中国味儿16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等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请为其中的一部名著写一段推介语。要求:至少使用一

33、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_ 17.解读徽标(5分)学校收集了以下三幅传统节日徽标,请你依照示例,简要说说“春节”或“中秋”的主体图案内容和寓意。示例:端午徽标,主题图案利用粽子、龙舟这两个标志性符号,构成一个山川连绵、龙舟竞渡的画面,舟中嵌入“端午”二字,加强标识的整体感。寓意生活满载希望,蒸蒸日上。_ 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请全面理解上面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

34、感,不得套写、抄袭。(2)字数不少于800字。遂宁卓同教育高中部2016年上期期末校考高2015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 B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有误。2C 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曲解文意。3D D项“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说法有误。二、古代文言及现代诗阅读(36分)4.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5. D (五经:易经、尚书

35、、诗经、礼记、春秋)6. A (闻者始哗不厌,厌:心服。)7.(1)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许”“为”“顾”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乃”“其实”“是以” 各1分,句意2分,共5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11分) 8比喻。(2分)梅花绝句把梅花比作雪堆,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梅花之盛。(1务)见梅把梅花比作从天而降的

36、美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花孤傲的形象美。(2分)9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看到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1分)梅花绝句写诗人冒着严寒去赏花,惊喜地发现满山盛开的梅花;见梅写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空谷中惊喜地发现独放地寒梅。(分析2分)不同点:梅花绝句突出诗人对梅花的痴情,表达出诗人自己高标绝俗的人格;(1分)见梅突出诗人生不逢时、抱负难展及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心情。(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空1分)10、(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D、A 。 选D得3分,选A得2分,选C得1分,选B

37、、E不得分。B项“良心感到不安”错;C项“火灾调查员把电线短路当作火灾的起因”只是预判,当时还未发生,E项“表达了善恶有报的观点”错,“欲扬先抑”应为“欲抑先扬”。(2)小说开头介绍弗赖伊大厦,说“里面曾有许多气派的办公室”,然而主人近两年却“一直设法卖掉它”,但“没人愿意买”,这暗示着弗赖伊的信誉、人缘等方面有些问题,帮助他不一定能得到好报; 弗赖伊借策划纵火案来牟取急需的那笔保险金,这说明他濒临破产,是一个为私利铤而走险的阴险小人; 两人在办公室商量纵火之事时,希拉要价很高,弗赖伊则是“过分紧张地吞咽着空气”,这形象说明弗赖伊精于算计,想方设法复制希拉的伎俩; 希拉家房子最后失火源于急缺钱

38、的弗赖伊想拿走五万酬金。房子失火却无救火车可来,这又是因为所有的救火车都派去了弗赖伊大厦。(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得三点得5分,全对得6分)(3)作用有:火势很大,“连消防队员也不能接近这座大厦”,这就为下文紧接着的第二次火灾突发因所有的救火车都派去了弗赖伊大厦而不可挽救作了有力铺垫; 爆炸声微弱、浓烟钻出、火势迅速增强、警笛声响起一切如所料,有力烘托出希拉自以为计划完美的志得意满的心情; 纵火者也是受害者,巧妙暗示了人物希拉自作聪明的悲剧性命运; 火势的凶猛、声音的嘈杂,有力渲染了紧张不安的气氛。(答对一点得两分,若改点只有干巴巴的结论,没有必要的解析文字,得1分。答对三点就可得

39、6分)(4)纵火者:弗赖伊。(2分) 作案动机:为了钱而不择手段。急需保险金周转,策划、雇凶纵火;不想损耗一分钱,复制纵火计划。(2分) 作案时间:当晚十一点左右,即希拉纵火的同时。(2分) 作案经过:弗赖伊依葫芦画瓢,用同样的手法亲自实施纵火,同时趁机拿走本属希拉的五万美金酬金并销毁证据,让希拉误认为钱毁于大火。(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D A 。 (D 3分,A 2分, C 1分。B.“因为无法解决生计问题,之后又投奔刘裕”错误;C.“以明确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全文”,文章后半部分没有显示明确的时间顺序;E.生活是“时有艰难”,不是一直拮据。)(2)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

40、他最终归隐产生了一定影响。(1分)政治上不得志,不被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兼济天下的抱负。(1分)陶渊明是正统文人,他的忠君思想使他不满当权者篡位的行为。(1分)厌弃官场生活,面对屈辱时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爆发,最终归隐田园。(1分)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极大地影响了他,他思索感悟到了天人合一的快乐,决定归隐。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到流连山水田园的自得快乐。(1分)(3)文章前半部分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过程、生活状况和人生理想,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后半部分引用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诗句展现了他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复杂心情,同时也表现出其田园诗章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

41、。引用他人的文句,高度肯定了归去来兮辞的艺术成就和陶渊明的诗人地位,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陶渊明的价值和影响,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每点2分)(4)作者这样说,表达了对陶渊明脱离官场,最终归隐田园这一选择的肯定和欣喜。陶渊明的归隐是个人之幸,归隐使他脱离了黑暗的官场,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田园生活,精神上自由畅快,获得了重生。陶渊明的归隐是中国诗歌发展之幸,他归隐后诗歌创作达到了最高境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世读者留下了优美的田园诗篇。陶渊明的归隐是中国文化之幸,他归隐后文章中关于桃花源的美好理想,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为历代抛却利禄功名的文人提供了心灵的寄所。所以,虽然陶渊明归隐后有精神

42、的抑郁,也有生活的艰难,但是依然可以说其归隐是一件“幸事”。 (每点2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C (“束之高阁”和“置之不理”都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的意思; “束之高阁”偏重在“不用”;“置之不理”偏重在“不理”。 “终南捷径”指达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独辟蹊径” 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安之若素”和“随遇而安”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不同点:“安之若素”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随遇而安”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14.A (B 语序不当,应将“一个”放在“唯一”的后面;C 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帖子”;D

43、重复赘余,应删去“多”。)15. B。16、【示例】(5分)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巴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对上流社会黑暗内幕的揭露,更有对社会底层民众痛苦磨难得展示;既有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有特写式的弱小群体的呼号。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丝美拉达、外表丑陋内心炽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焕发着人性光辉的不朽形象。 论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它成书于春秋战国,却历经数千年沧桑而不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师孔子的“仁”的思想,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经典的传统文化,更是修身养性、健全人

44、格的重要宝库。17.活动一:解读徽标(5分)17、示例一:春节徽标,主体图案用了灯笼、毛笔书法“春”字作为标志性符号,构成灯笼高挂、喜迎新春的画面,寓意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示例二:中秋徽标,主体图案用了嫦娥奔月作为标志性符号,构成嫦娥裙裾飘飘舞成一圈,手托圆月、喜迎中秋佳节的画面,寓意月圆人团圆,吉祥如意。五、写作(60分)(略)附文言翻译: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

45、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

46、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

47、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来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

48、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