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968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第32讲一、选择题1(2014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B解析汉承秦制,汉初在地方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汉武帝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因此,B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故A、C、D三项错误。2(2014江西南昌月考)盛唐时期,唐诗充满着昂扬乐观的情调;随后的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诗歌的主

2、流。这表明唐朝()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B君主专制日趋削弱C地方割据日趋严重D人民生活日趋困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诗的时代特征。文学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唐诗基调由盛唐时期的昂扬乐观转向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主要反映了社会时代生活的变迁,即由对盛唐统一盛世的歌颂赞叹转向对民众生活艰辛的咏叹,所以唐诗基调的转变凸显出社会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尖锐,故答案选A项;B项说法错误;C、D两项出现在晚唐时期,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3(2014杭州一模)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C“商

3、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体现了盛唐意境”,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4(2014郑州一模)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

4、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是指诗词不光要写景抒情,更要蕴含哲理,所以依据材料含义可以判断出A项仅仅是写景符合题意,B、C、D三项均蕴含深刻的哲理而不符合题意要求。5(2014江西南昌月考)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其中A项属于屈原的离骚、B项为唐诗、C项为宋词、D项为元曲,题目要求体现宋代文学特色,首选宋词,故C项正确。6(2014江西安福期中)李红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5、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个()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了纸质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没有纸质书,错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正确;草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

6、的感情,错误;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错误。故选D。7(2014四川自贡高三检测)国学大师王国维谈到人生境界时指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段话中,王国维使用的文学形式是()A诗B词C赋D散曲答案B解析词的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汉赋为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文章;诗字数固定、格式固定;散曲语言平白。 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8(201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的差别时认为:“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

7、,这个印象不足终结,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下列诗歌可以佐证该评价的是()A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C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D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可以看出,题目要求选择想象力丰富的诗歌。D项出自李白的怨情,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故正确;A、B、C三项都是写实的,A项是揭示役夫的苦难,B项是体现友情,C项是劝慰他人,故排除。9(2014西安五校一模)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

8、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B八仙来自于民间C道教的广泛传播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元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体现其要求的世俗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文学著作蓬勃发展起来。故应选A项。10(2014湖南永州二模)明朝后期的“三言二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中国文化的区域

9、色彩浓厚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兴起的时代背景。从材料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快,从而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中没反映出当时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明清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区域性,所以答案选D项。二、填空题11(2014泰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材料三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

10、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柳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故而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进一步开阔了词界。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请回答:(1)对比材料一、二,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同的是哪一幅?有何特点? (2)在内容方面,杜甫的诗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个相似,结合史实予以说明。(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11、1)诗经与杜甫诗的风格相同。都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2)屈原的楚辞与杜甫诗的内容相似。都以忧国忧民为主。因为两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下,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变化:由诗歌到词。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数量的增加。解析第(1)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安史之乱长安城被攻破的情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写了战争时间长久,家人失去了联系,难以团聚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可知诗经风格与其相似,特点需结合教材进行回答。(2)问,首先明确杜甫的诗以忧国忧民为主,

12、然后与材料一对比判断,史实可以结合两人的时代背景说明。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革,兼并战争连续不断。正是因为两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 环境下,才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问,要反映两种文学体裁的变化,宋词成为文学体裁的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结合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迁,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12(2014苏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

13、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赋的兴盛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

1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影响力: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时代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思想情感。(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

15、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1)问,由材料中的“太子喜之”、“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可得出结论。汉赋的特点是文字铺陈奢华,多用骈文,内容空洞,其主要目的多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这也是大一统安定的国家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2)问,可从词的特点入手来回答,词的特点是比较自由灵活,有些词人的词作世俗化,如柳永词,时人评论说“凡有水井处,必有三变词”,这真实的反映了词的世俗的特点。词的兴盛是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3)问,明清之际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在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很多重大的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的世俗化、平民化,这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表现。(4)问,可从文学体裁特点的变化上与所适应的人群来归纳整理答案,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考虑回答,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一种文化与思想要成为主流或是广为流传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