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是我国远古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 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特别是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内涵丰富,被视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排除A,B符合题意;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 商人根据日月星
2、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A. 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 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 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 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故D符合题意;由材料“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可知历法没有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表明观测天象是为了解天意,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占卜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 宗法制度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
3、度,它主要是贵族之间A. 权力和财产分配原则B. 政治交往的原则C. 处理日常关系的原则D. 贸易往来的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宗法制度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主要解决贵族之间关于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以维护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4. 如图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描述。该历史时期是A. 西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魏晋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开垦,各国通过变法确认了土地所有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编
4、户齐民社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食官”制度打破,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故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5.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这里的“两翼”指A. 儒家道家B. 墨家法家C. 儒家法家D. 墨家道家【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而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故C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墨家代表小生产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 公元前112中,汉武帝颁
5、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A. 改变了抑商政策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抑制了农业生产D. 实现了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反映汉武帝试图通过控制铸币权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抑商是基本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稳定金融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故C不符合题意;汉武帝之前,国家就已经实现统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答案
6、】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少数民族南下,出现民族融合。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故D项符合题意;繁荣开放、文化停滞和中外交流不符合此一时期的时代主流特征,排除ABC项。8. 魏晋时期,在物资生活上崇尚奢华,讲究打扮,甚至“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社会阶层是A. 士族B. 外戚C. 皇族D. 宦官【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时期,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是士族,政治上拥有特权,经济上实力雄厚,生活习俗上,无不傅粉施朱,故A符合题意;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皇族指与与皇帝血缘关系的的宗族;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
7、、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 古代中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的中央中枢机制完善于A. 魏晋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掌政令草拟、审核和执行,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中央中枢机制完善的标志,故“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指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排除CD,B符合题意;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但不够完善,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B。10.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碟自进”,不必非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反映科举制特点的
8、是A. 重视门第B. 唯才是举C. 差额录取D. 自由报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投碟自进”“不必非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说明科举制不受达官贵人的引荐,可以自由报考,故排除A,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录取标准和录取程序问题,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 宋代城市居民的消费选择丰富多样,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A. 商品经济的繁荣B. 城市人口的增加C. 商业政策的调整D. 文学艺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级壮大,市民阶层不同层次的需求造成不同层次的消费喜好和娱乐方式,故A符合题意;城市人口的增
9、加是市民阶层壮大的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限制商业的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根源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 有一种思想,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这种思想是A. 孔孟儒学B. 法家学说C. 董仲舒新儒学D. 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详解】宋明理学将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的新儒学,故材料反映的是宋明理学,故D符合题意;孔孟儒学并非以天理为核心,而且缺乏哲学思辨性,故A不符合题意;法家学说强调严刑峻法以
10、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新儒学融合了儒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并非以天理为核心,具有神学色彩,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 元朝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和统治,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郡县制B. 刺史制度C. 猛安谋克制D. 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行省制度是始于元代的地方管理制度,故D符合题意;秦朝推广郡县制;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 明清时期,许多贫瘠的土地如山地、丘陵地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这主要是因为A. 高产农作物的
11、引进B. 人口不断增加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D. 国家统一巩固【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传入中国,它们对土壤等自然条件要求较低,许多贫瘠的土地如山地、丘陵地也能种植,故A符合题意;BCD属于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 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A. 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 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C. 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D. 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
12、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分别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农学和手工业的总结性著作,故B符合题意;科举制重道轻器,不利于科技进步,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视实用,轻视理论,所以科学理论难以获得重大突破,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在世界地位的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 18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可兑换一两白银,到鸦片战争前夕,则要一千六百文铜钱才可换得一两白银,白银价格在近五十年中涨了一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闭关锁国导致白银流入减少B. 生产凋敝严重影响商业贸易C. 走私贸易直接引发银贵钱贱D. 工业革命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前
13、夕,英国为扭转对华正常贸易的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我国白银大量外流,从而出现“银贵钱贱”的状况,故C符合题意;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但正常贸易中,我国处于贸易顺差,白银流入中国,故A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经济侵略,我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 “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上述规定出自于A. 海国如图志B. 瀛环志略C. 天朝田亩制度D. 资政新篇【答案】C【解析】【详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材料“凡天下,树墙下以桑无失
14、其时”体现的是天朝田亩制度之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活情形,故C符合题意;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抵御侵略的历史地理著作;瀛环志略是一部启发国人了解世界的世界地理志;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 “清廷的藩属丧失殆尽”“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秩序中心的角色进一步瓦解”“中国有志之士认识到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在政治体制上改弦更张”。以上评论针对的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 中法战争的影响C.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危亡,主张学习西
15、方政治制度,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中法战争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但尚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强烈愿望,故B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王朝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呼声和革命斗争不断,时间不符,故D不符题意。故选C。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其直接目的在于A. 牵制总统权力B. 防止内阁专权C. 维护共和体制D. 维护法律尊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发布命令时
16、,须有国务员副署签字才能生效”体现的是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其直接目的在于防止总统独裁,故排除B,A符合题意;C是根本目的,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 “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A. 资产阶级维新派B. 资产阶级革命派C.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D. 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符合新文化运动期间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和独裁专制,故C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17、政治,没有深入到以民主和科学改造国民性,故AB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而材料是要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联合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国民党一大召开B. 广东国民政府成立C.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D. 北伐战争开端【答案】A【解析】【详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国共两党联合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A符合题意;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和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故BC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开端以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为
18、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起的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徐州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由地图中可知,该战役发生在华北平原,且八路军以破袭铁路为主,符合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故D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伏击地点在平型关;淞沪会战以上海为中心;徐州会战以江苏徐州为中心,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 如表为19381947年国统区的物价指数变化表。导致表中物价指数变化的主要要因素年份指数1938100.001940403.1019423489.301944243902.5019
19、45119580.401946226186.121947835287.30A. 社会动荡影响商业贸易B. 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失去民心C. 战乱连绵破坏经济发展D. 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9381947年国统区的物价指数不断提高,这主要和当时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动荡与商业贸易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心向背,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战乱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4. 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A. 消灭私有制B. 稳定全国物价C. 建立公有制D
20、. 克服财政困难【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通货膨胀的乱摊子。为稳定物价,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故B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故A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初期,统一财政经济是要克服财政困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 以铁的事实表明国际社会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亚洲局势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的是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 参加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胜利召开D.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我国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家参加日内瓦会议,积极参与讨论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大大
21、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B符合题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表现,不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亚洲局势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故A项不符合题意;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列强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亚非国际会议,它提高我国在亚非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A. 文化发达程度B. 人类的视野C.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自然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
22、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可知,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故D正确;文化的发达程度、人类的视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27. 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盛期,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主体是A. 贵族阶层B. 成年男性公民C. 所有居民D. 十将军【答案】B【解析】【详解】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盛期,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主体公民,即本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故B正确;AD只是公民的一部分,而C项表述错误,故排除ACD。28.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我促使日本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作用更为的重
23、大”是指促使日本A. 进入封建社会B.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 初步完成统一D.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六世纪是中国的隋唐时期,所以这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推动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完成,使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故选A;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是公元19世纪的明治维新,排除BD;“作用更为的重大”是指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而不是初步完成统一,排除C。故选A。29. 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它们的出现表明A. 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B. 中非间
24、存在贸易往来C. 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D. 非洲制瓷业技艺高超【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非洲南部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这说明在历史上中非间存在着贸易往来,故B正确;材料不能证明与郑和有关,排除A;麦哲伦与青花瓷器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青花瓷器,而不是非洲的,排除D。30.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依据这一法律文件,英国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 形成了责任内阁制D. 建立了两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权利法案,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正确;英国没有确立民主共和制,故B错误;权利法
25、案不是责任内阁制和两党政治的法律依据,故CD错误。31. 某部著作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无产者将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未来属于工人阶级。这部著作是A. 人权宣言B. 共产党宣言C. 独立宣言D. 联合国家宣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无产者将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未来属于工人阶级,故B正确;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制,故A错误;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故C错误;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起来,故D错误。32.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单一,如印
26、度和埃及主要种植棉花、东亚出产橡胶和锡、古巴出产蔗糖等。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三角贸易C. 殖民主义政策D. 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单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历史上遭受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侵略,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因此经济发展单一,故选C;ABD不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单一的根源,排除。故选C。3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为制裁德国B. 消除了欧美列强的矛盾C. 由少数大国操纵D. 都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
27、学,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在大国操纵下建立战后新秩序的会议,故C正确;巴黎和会制裁德国,华盛顿会议没有涉及,排除A;“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B;两次会议都没有维护中国的利益,排除D。34. 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基于这种认识苏俄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工业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列宁肯定了商业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基于这种认识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货币关系,故A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和
28、工业化政策是苏联时期的政策,故CD错误。35. 1935年,法国总理曾说:“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这一观点A. 是绥靖政策的体现B. 主张制止法西斯的侵略C. 是法西斯主义主张D. 强调争夺非洲殖民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可知,法国主张把战争引向非洲,是纵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是绥靖政策的体现,故A正确;“制止法西斯”明显错误,排除B;材料中的是法国的主张,排除C;法国并没有说要争夺非洲,排除D。36. 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议会领袖交谈时承认:“我们业已遭
29、受进攻战争在太平洋上爆发已成事实,我们已经处于战争状态。”该言论发表的背景是A.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 德国突袭波兰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 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已遭受进攻战争在太平洋上爆发已成事实”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指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故D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37. 美苏“冷战”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更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指A.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B. 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 雅尔塔体制长期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冷战之下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避
30、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故B正确;A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雅尔塔体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排除D。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该发展理念是A.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 实行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D.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宏观调控的理念;“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指的是国际协调的发展理念,故C正
31、确;“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指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D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的经济模式,故B错误。39.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非洲本土史学家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这反映出A. 非洲文明历史悠久B. 民主思想传入非洲C. 非洲民族意识增强D. 冷战格局影响非洲【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非洲本土史学家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体现的是非洲的民族意识增强,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40. 面对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在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方案是A. 求同存异的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C. 组建新开发银行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故D正确;AB项是50年代的,排除;C项属于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41.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
3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材料三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
34、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答案】(1)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答独尊儒术亦可)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钳制了思
35、想。(3)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影响: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思想统一的措施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这一措施的影响主要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钳制
36、了思想。(3)方式: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可归纳出方式是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影响:可从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4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一直没有间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
37、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三中“百年未有的大事”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时间大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
38、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依据大事年表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1)影响: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特点: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开放由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成就: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19
3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进行作答即可,如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特点:根据所给材料表格,可从改革的重点、改革的地区、改革的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成就:从思想理论来看,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经济发展来看,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从对外关系来看,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
40、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的呼声响彻英国。在此情况下,经过激烈斗争,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议席分配作了适当调整。取消了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将之分配给新兴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第二,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第三,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间。这次改革使英国的选民由原来的43万扩大到65万,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寡头独霸议会的政治局面。一据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变化
41、: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原因: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使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工业革命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2)影响: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进一步瓦解了贵族政治;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善了君主立宪制)。联系: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的力量,他们要求扩大政治权力,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750187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超过了农村人口数量。“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工业革命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等角度分析。(2)“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寡头独霸议会的政治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进一步瓦解了贵族政治、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等。“内在联系”,依据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的力量,他们要求扩大政治权力,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的发生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