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958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中记载,一战后苏(俄)复苏缓慢、异常困难。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可知(A)A列宁创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C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所谓的“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就是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这不是新经济政策的观点;C选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定的历

2、史时期发挥出特定的作用,列宁并没有否定;D选项错误,列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给出这样的定论。2“与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列宁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不包括(A)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B无产阶级组织性战斗性强C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斗争相结合D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体现为政治不民主和经济不发达,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3“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C)A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颁布和平法令D发布告工人、

3、士兵和农民书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革命”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因此说“革命制止战争”就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颁布了和平法令,退出一战,故C项正确;A、B、D项都没有涉及退出一战,排除。4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起义,使漫长的、痛苦的、纯粹的绝对专权结束了,俄国第一次成立了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俄国(A)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B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C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使漫长的、痛苦的、纯粹的绝对专权结束了,俄国第一次成立了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俄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正确;二月革命后

4、,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开始出现,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C、D项错误。5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析:材料“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反映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在落后的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人们改变了物质文明发达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故B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5、发与社会主义的传播没有直接联系,故A排除;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1917年,故C排除;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6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A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解析: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

6、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A正确;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由“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拥有明显优势,“处于僵持的局面”错误,排除D。7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十月革命(A)A爆发具有必然性B具有重大意义C推动了俄国发展D深受西欧影响解析:从材料中的“但其渊源、性

7、质、风格和命运却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来看,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是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十月革命深受西欧影响,排除D项。8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B)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巩固十月革命成果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解析:根据材料“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

8、苏俄加强对社会物资的控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主要是为了保护十月革命果实,B选项符合题意。“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和“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D选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选项排除。9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立即想到把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打算付诸实施。1921年4月,列宁提出了关于朱尚志的十条原则,随后,苏维埃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吸引外资及外国技术力量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重振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这表明(B)A减少国家干预是恢复经济的必要手段B列宁结合国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遭到全面否定D资本主义制度

9、更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解析:根据材料“苏维埃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吸引外资及外国技术力量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重振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可知体现的是列宁结合国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选项符合题意。“减少国家干预是恢复经济的必要手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遭到全面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更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C、D选项排除。10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 5277 3607 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

10、析:从表中时间及数据可以分析出,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斯大林推行的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故C正确;地广人稀和自然灾害不是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A和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在1956年以后,排除D。1119291941年,苏联共建成大型国营企业9 000多个,新增大型国营农场2 752个,拖拉机站7 064个,新建铁路13 412千米,新增邮电企业3.6万个。苏联成就的取得(A)A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B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C借助了二战的有利时机D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推动解析:根据材料“19291941年”这一时间,可以看出,这正是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时

11、期,因此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苏联模式,即计划体制的实施,故A项正确;1928年开始,新经济政策已经基本停止,排除B项;此时二战才刚刚爆发,并没有太大影响,排除C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很小,排除D项。12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息。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D)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解析:根据

12、材料“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高积累高投资开展工业化建设,造成了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故D项正确。A项,题干现象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排除。B项,题干现象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俄国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1861年刚刚起步,进入20世纪还在慢慢爬坡,和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不沾边,与最

13、后的、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不靠谱。当时产业工人只有300万,占总人口3%,但是比较集中,绝大部分在彼得格勒、乌拉尔、中部工业区,彼得格勒有40万人,占12%,60%是集中在500人以上的企业,这在其他国家是少见的。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摘编自金雁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材料二:由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策略上的正确性,能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同他自己对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预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

14、大民众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引发的革命热情,抓住广大民众对“和平、土地、面包”的强烈渴望和临时政府在政策上的失误,号召大家起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从而导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成功。摘编自金雁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12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14分)解析:(1)依据材料中“俄国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不沾边,与最后的、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不靠谱”“当时产业工人只有300万,占总人口3%,但是比较集中”“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国在第一

15、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由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策略上的正确性”“抓住广大民众对和平、土地、面包的强烈渴望和临时政府在政策上的失误”等信息可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无产阶级相对集中、社会矛盾尖锐、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临时政府的政策失误、布尔什维克党的积极发动等方面概括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依据材料“从而导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成功”并结合所学可从社会主义制度变为现实、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的建立、为国家经济建设奠定政治前提、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6、、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等角度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答案:(1)原因:俄国的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容易动员;社会矛盾尖锐激化;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失误;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积极发动。(2)意义:十月革命的成功,将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17、14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

18、。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19、: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10分)(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10分)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余粮额”可得出余粮收集制;根据材料“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得出普遍义务劳动制。第二小问意图,根据材料“战时共产主义”可得出

20、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得出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根据材料“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得出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第二小问必要性,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虽然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是余粮收集制和义务劳动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困难最终导致了喀琅施塔得兵变,据此可得出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3)第一小问办法,根据材料“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和“征收

21、这种税”得出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第二小问消极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品价格高,农产品价格低且农民还要多缴纳税,可得出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根据所学可知,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轻重工业农业比例不协调,可得出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小问基本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体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轻重工业畸形发展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据此可以得出基本认识是关注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答案:(1)措施: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主要意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2)原因: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主义。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认识:关注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