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命题“新”素材的载体例9文字构造与历史解读(2015福建高考)下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理论指导(1)说文解字蕴含着重要的文字资料和史料价值,其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老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同时还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有助于现在的中国人博古通今,可以窥测到古代社会的痕迹。(2)人类文明社会能够持续不断地进步
2、,其先决条件就在于有了语言和文字,语言可以使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积累智慧,文字则进一步使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例如本题对“历史”内涵“持中”的解读,就体现出古代人对史书编写原则的认知。例10历史照片(2015江苏高考)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理论指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老照片在高考命题中入题成为新趋势,想要从照片中寻找命题立意价值,就一定要拥有丰富的历史
3、知识,结合与照片相关的时代背景解读照片信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直观的展示了解放战争前夕社会动荡对中国底层人民的影响。例11民间族谱(2014全国大纲高考)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理论指导族谱:也叫家谱,是一种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
4、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例12地方县志(2015江苏高考)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理论指导县志即地方志。地方,即地域;志,为“识、记、记述、记载”。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
5、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地方志有着历史之延续性,内容广博性,材料真实性。志书是一种地方性的多学科书籍,涉及历史、文学、民族、社会、经济、自然科学。它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方志提供大量社会历史史料,如农民战争、少数民族史料等等,是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不足之处:方志有掩盖事实的地方,同治新繁县志:“史家著体,褒贬互用,为万世之劝诫,志则有褒无贬,善善从长,做善必录。”例13图书目录(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
6、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理论指导目录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看做书籍内容的压
7、缩版,从书籍的目录大致可以窥视书籍的内容、史学观点及不同的编写理念。书籍目录入题是近两年高考命题的新现象,体现了命题材料的多样化。题目中,历史教科书目录中关于英国的内容、排列顺序都有明显差异,背后隐含着作者不同的史学理念,需具备一定的史学观念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才能得分,是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1.时政讽刺漫画(2015上海高考)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2.历史人物评论(2015上海高考)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道:“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
8、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3.励志故事(2015重庆高考)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4.字典词条(2014山东高考)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9、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地方县志(2014浙江高考)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 B.C. D.答案精析四、命题“新”素材的载体例9B“历者,过也,传也”说明“历”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说明记载历史应实
10、事求是,故选B项。A项说法仅符合“历”的原意,故排除;材料强调历史是对过往事实的文字记载与“书籍”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例10C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说明民众的尊严受到践踏,遛狗者和流浪儿的生活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事例说明了旧中国下层民众卑微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题干图片与民族工商业的处境无关,故排除A项。1949年3月,国民政府尚未覆灭,图片也无法体现上海的混乱与动荡,故B项错误。仅从题干两幅图片,无法得出D项结论。例11C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家谱体现的是家族的凝聚力,是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名门望族”“普通百
11、姓”修撰家谱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理学的反映,故本题选择C项。例12D“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反映的是吴江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未体现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故A项错误。“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当时农村人们忙于纺织,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依据材料“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可看出,D项是正确答案。例13修改建议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修改理由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不准确。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事实。
12、解析解答本题先要正确解读题干材料,然后与教材知识相联系找出可修改之处,并说明理由。注意题干要求,即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且符合史实。针对训练1.A“这是英国人的”体现出英国对俄国和德国在全球抢夺殖民地的不满,俄德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构成威胁,故A项正确;漫画反映出英国与德俄的矛盾,没有涉及三国结盟,故B项错误;漫画体现出英国对俄德的不满情绪,没有默许,故C项错误;漫画也没有反映出英国调停俄德矛盾,故D项错误。2.B材料符合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材料中司马光赞赏商鞅立木为信,“书善”而未“书恶”,故A项错误;司马光借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故B项正确;C项
13、反映的是梁启超“新史学”观,故C项错误;材料与史家自身素质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3.B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通过参加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葬礼,得知了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获得启发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并将其传遍世界,同时也传播了牛顿的科学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科学团体的信息,A项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4.C所给材料对“大跃进”运动进行了正面的评价,仍受“左”倾思想影响,没有对“大跃进”运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没有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也就说明A、B、D三项的说法错误,排除A、B、D。5.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宋、元、民国及当代浙江出现的事件(现象)。从中的“选举”“新军”“警察”可判断应该出现在民国时期;中“临安志”“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出现在宋代时期;元朝为蒙古族所建,故学校考试会出现“蒙古学”,应为元朝;据中“科学技术”“文物古迹”等判断应出现于当代。故顺序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