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934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9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十九)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在当时这一主张()A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思想B为调控工商奠定思想基础C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D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题干述及的是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这就为汉朝调控工商业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故选B项;在整个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是把农业放在首位,排除A项;题干只是述及了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未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汉代工商业者的地位非常低下,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才有所松动,排除D项。2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C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的产生,故选C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

3、政府抑制商业发展,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故排除D项。3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种类概况固定型店铺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半固定型摊贩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 各类饮食 由此可知,北宋()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D由表格可知,北宋都城夜市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这说明商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北宋人民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故排除A项;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的形成说明了商业管理

4、制度的有序,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北宋都城夜市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故排除C项。4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C工商业发展往往会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布局的调整,南宋皇宫偏居一隅便是体现,故选C项;临安既有经济功能又有政治功能,两者仍旧合一,故排除A项;宋朝时期皇权加强,故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坊与市,故排除D项。5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

5、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前后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B宋朝时期商业得到较大发展,被人们所接受,才会在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故选B项;“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只是对材料的一个解读而不是在阐述原因,故排除A项;世家大族在明清时期依然存在,故排除C项,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是家训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排除D项。6(2020茂名一模)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

6、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对外贸易高度繁荣C由材料“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北宋城门仅设税务所负责征税管理,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项;材料中未提及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税收负担沉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河沿岸商业发展情况而不是对外贸易,排除D项。7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这说明,当时()A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

7、合 B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C节日消费成为新时尚 D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A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商家借助节日,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因此体现出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中秋时节商家装修店面,贩卖新酒,不能体现出商家利用品牌销售,树立品牌效应,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在中秋节前人们争相购买新酒,但是主要体现的是商家借助节日扩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民众购买,不能表明节日消费是一种新的时尚,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家营销的行为,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8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8、”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B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更为开放”,突破了空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经营,故选B项;A项只体现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不全面,排除;两宋商业活动只是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原有“市”的管理没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因此要突破原有限制,排除D项。9有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

9、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 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 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A根据材料中郑和“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可知,明朝对外实行朝贡贸易,而禁止民间私自贸易实行“海禁”,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时期依旧重视儒家文化圈建设,故排除B项;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不是限制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10(2020惠州三模)公元1666年,康熙帝令各省将须征税的货物种类及税率刊刻在木榜上,竖于各关口,并在商贾往来的孔道上“遍行晓谕”。康熙帝此举有利于()A提高商贾地位 B推

10、动中外贸易C保障市场公平 D恢复社会经济D康熙帝此举旨在规范长途贸易税收,这有利于促进长途贸易的发展,恢复社会经济,故选D项;清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康熙帝此举旨在加强对长途商业的管理,与提高商贾地位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令各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并非中外贸易,排除B项;市场公平与否是通过与市场交易有关的行为或规定体现的,康熙帝此举只是规范长途贸易税收,与市场交易无关,不能保障市场公平,排除C项。11(2020温州模拟)“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开闽省洋禁 B五口通商C粤海关一口贸易 D许浙江“一体贸易”C由材料“嗣后

11、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可知,当时政府限制外商,只准其在广州海关一口贸易,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2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允许五百石以下船只进行贸易;康熙四十七年“禁商贩米出洋”;康熙五十六年规定出洋贸易“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康熙五十九年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材料反映出康熙年间()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趋向松弛C官府垄断对外贸易 D逐渐走向对外开放A材料体现了政府对于对外贸易有着越来越多的限制,说明康熙时期对外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故选A项;“海禁”趋向严格而不是松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府限制对

12、外贸易,而不是垄断,排除C项; D项与史实相反,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贸易发达,商贸大致可分为国内商贸、边境互市商贸和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和边境互市中几乎见不到妇女身影。据太平广记不完全统计,唐代经商妇女32人,未见家人记载的妇女19人,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就经营内容种类而言,不详者6人,从事旅店、饭店和酒肆经营13人,从事日用品经营10人。在商业经营中,质量是商家的立足之本,“女几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常美”“行溧水道中遇一新草店数间,独一妇人迎客,为设饮食,甚丰洁”。 勾利军、吴淑娟略论

13、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 材料二明代,江南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其产品数量多,质量好,行销全国故“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因而,运河沿线形成很多纺织品中转市场,尤以临清为最。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临清城内有布店七千家,绸店三十二家,布匹年销量至少在百万匹以上,绸销量也相当可观,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纺织业的落后形成的北方消费市场对江南丝、棉织品的依赖,使纺织品贸易成为明代运河商品流通最主要的内容。经由运河北上的其他大宗商品还有茶叶、纸张、瓷器、铁器;等等。 摘编自许檀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妇女经商特点。(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14、析明代运河运输兴盛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对外贸易和边境互市中几乎见不到妇女身影”“作酒常美”“妇人迎客,为设饮食,甚丰洁”“就经营内容种类而言,不详者6人,从事旅店、饭店和酒肆经营13人,从事日用品经营10人”“其余多是夫死寡居”等信息概括。第(2)问,结合京杭运河贯通南北的地理位置和承担的南北运输职能、明朝政治中心在北京、经济重心在江南以及商品经济互通有无的发展状况回答。 答案(1)特点:迫于生计,具有被动性;商业活动面窄,以国内贸易为主;经营种类少,规模小;注重商品质量;妇女经商不占主导,只是唐朝商贸活动的一个补充。(2)原因: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的促进;运河是连接

15、南北方的主要交通线;运河对于大宗货物运输较方便快捷;明代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影响;长途贸易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年代宝钞白银谷物和绢布13681398(明太祖)78121013981402(明惠帝)31.85018.214021424(明成祖)82.5116.514241425(明仁宗)66.7033.314251435(明宣宗)22.52.575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064.835.214501456(明代宗)09010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093.96.114641487(明宪宗)

16、01000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12分)解析首先,阅读表格,在理解表格的基础上对三类媒介物质变迁进行概括。“宝钞”即明代官方一度发行的纸币,明初广泛使用,至15世纪中期彻底消失;谷物和绢布虽长期存在,但到15世纪后半期使用比例日益下降直至消失;白银使用比例逐渐扩大直至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根据所学知识对媒介物质演化做出解释,考生可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阐述:纸币是一般等价物,携带方便,但由于官府滥发致使通货膨胀,信用大打折扣,直至废弃不用;明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对货币需求量不断增加,谷物与绢布由于价值低廉,不适合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需要;白银本身价值含量高,加之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加之明代政府的赋役改革,最终使得其成为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货币媒介。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答案总体趋势:纸币虽一度作为重要媒介,但很快趋于消失;谷物和绢布虽作为交换媒介长期存在,但到15世纪后半期也趋于消失;白银逐渐成为绝对优势的媒介。解释:从以下任一角度做出历史解释均可。从纸币是货币符号,滥发容易导致其信用降低,导致通货膨胀的角度作答;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谷物和绢布不适合商品经济发展提升的需求角度作答;从白银本身具有重要价值的角度作答;从中国政府推行赋税改革的角度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