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2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_,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尿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担波闪着高上来。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一声长叫响起:“卖麻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了路,只是一堆一堆的茅草。菅草苫盖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_。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
2、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的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都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B)A比喻、引用、夸张 B比喻、拟人、对偶C排比、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解析:“似流行歌星的长发”是比喻;“牛在犹豫”是拟人;“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是对偶。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它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从语义
3、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原文的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原文主语一致,更具连贯性;原文层次感明显,先写近处的弯弯曲曲的小河,再写远处的小河。解析: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每处不同的独特作用,要侧重分析原文好在什么地方,可以从句子长短、表意连贯、写景角度等方面入手。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树其实稀疏着不知道还是否原样解析:后面有“只是树冠牵连”,说明此处应填写“树”并未相连的意思,或用“稀疏”,或用“疏落”。前文有“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此处应填写类似的内容。4下面文字中有
4、四处语病,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江淮分水岭是我省长江、淮河流域的分界线,具有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区位优势。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本不缺雨水的江淮分水岭留不住水。能否解决水的问题,是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针对这一情况,新出台的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的意见。它要求这一地区加快退耕还林进度,加大生态体系建设。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缺水少绿的江淮分水岭将成为绿色长城指日可待。答:将“由于”或“使得”删掉;在“经济”的后面加上“能否”;在“建设”的后面加上“力度”,或将“加大”改为“加快”;将“将”或“指日可待”删掉。5阅读下面
5、一则消息,完成下列小题。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 200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运行阻力更小,使得350公里速度级综合能耗下降10%左右,而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发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1)请为该消息拟定一个标
6、题,不超过15个字。答:“复兴号”为中国名片增色/“复兴号”动车组领跑世界。(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不超过20个字。答:运营速度世界最快,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解析:(1)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结合“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分析,标题可以为:“复兴号”为中国名片增色。(2)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结合材料内容“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使得350公里速度级综合能耗下降10%左右,而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
7、一旦发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光线环境”概括即可。二、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红高粱莫言注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
8、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的脚步声,不见队伍的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
9、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央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
10、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
11、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粱秸秆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
12、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有删改)注:莫言:山东高密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选自其长篇小说红高粱的第一部分,文中的余占鳌就是“我父亲”的生父。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红高粱充满诗意,也隐含血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B小说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描写环境,壮美与优美兼具,既呈现了家
13、乡的风貌,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C小说开头管“我父亲”叫“土匪种”,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余占鳖。D余司令“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这体现了余司令的粗野狂暴与果断干练。解析:“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分析错误,原文称呼父亲为“这个土匪种”只是一种叙述的腔调,显得野性十足。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余占鳌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父亲”则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成长。B小说以余司令带领民间武装队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战斗过程为故事线索,在这场战斗中,有三百多个乡亲牺牲了。C广袤美丽、
14、饱浸着鲜血的高粱地,是爱恨情仇的故事展开的背景,同时,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红高粱,也是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化身。D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也流露出文明进步中隐含种性退化的遗憾,呼唤着强有力的生命形态。解析:“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错,原文说“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红高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豪气冲天的一面,也有粗鄙丑陋的一面,这是一种真实的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人物性格并不全是“高尚”的。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艺术特色。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奶奶比作愈离愈远的岸,写出了“我父亲”对母亲的依依不舍。把雾比作汹涌的海水,既点明了
15、农民队伍清晨行军的环境,也暗示了“我父亲”内心的不安。把余司令比作船舷,写出了“我父亲”对余司令的崇拜和在他身边所获得的安全感。全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离开母亲,走向战场的真切感受,使行军画面更有感染力。解析:根据题干要求,需要阅读两段文字,重点阅读第段文字,尤其是要品读画横线的句子,对每一个词语咬文嚼字,注意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背后的深层意蕴以及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要判断使用的手法,然后分析在句子中的运用,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本题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共有三个比喻,要分别说出本体和喻体,再结合句子分析效果,分别写出了或点明了或暗示了什么内容,最后总结全句的作用
16、和效果。注意答题时要有分有总,先分说,后总结。9小说的叙事很有特色,请分别从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叙事角度: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事件的亲历者却是“我父亲”,“我”是故事的旁观者,这样叙述,既有亲历者真切直接的见闻感受,又便于展开抒情和评论。(即同时运用了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的双重叙事视角,在亲历记录、评述间自由切换。)叙事时间:小说的时间顺序被完全打乱,把不同时间点的故事剪切在一个画面里:其中,有“我父亲”的生父余司令带领农民对抗日军的战斗、“我父亲”那时的行军见闻、“我”现在对高密的感受等,将祖孙三代的经历结合成家族的整体故事。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形成了故事的陌生化,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即叙事上采用心理时间,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小说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效果。叙事角度上,由第段可知,作者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由第段可知,故事是由眼见耳闻的父亲转述而来,既具备了亲历者的真情实感,又便于展开抒情议论。时间上,由第段和第段来看,作者将时间顺序打乱,将“我”“我父亲”“爷爷”三代人的经历结合在一起,使得情节更为紧凑。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形成了小说故事的陌生化,让读者们读之有新意。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